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票使用情况报告

发票使用情况报告

发票使用情况报告一、基本情况20**年2月,由市局信息中心、办公室联合组成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调研督导组,对全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在调研过程中,大部分征收单位反映,在公路内河货运代开发票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尤其是正常开出的发票在国税部门不能抵扣的情况非常严重,不能抵扣率非常高,直属一分局、汉沽区局等单位高达50%。

为彻底查清正常代开发票不能进行抵扣的原因,缓解基层单位的开票压力,市局决定自3月27日起,对全市公路内河货运代开发票开票情况进行专项调查,首先由各单位根据各自工作实际,分别提出存在问题、意见和改进建议。

再由市局针对提出的问题,区分共性和个性,分析、排查可能造成不能抵扣的各种原因,最后研究解决办法。

在此基础上,经与市国税局协商,由市国税信息中心和税政一处专门负责货运代开发票的同志,与我局合作,对一些不能抵扣问题比较严重的单位,从发票的开具、纳税人票据的管理到国税抵扣的全过程进行了全程跟踪调查,并进行了实地考察,最终查明了货运代开发票不能抵扣率高的原因。

二、具体原因分析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各征收单位开具的货物运输业发票到达国税后,不能抵扣的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发票印刷质量存在问题。

经过对20**版和20**版的空白票据、不能抵扣票据、正常抵扣票据分别进行大量的实验,我们发现:一是20**版票据的识别率明显高于20**版;二是20**版发票联的识别率明显高于抵扣联,而抵扣联识别率较低直接导致无法正常抵扣现象增多。

(二)打印机针头问题。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些单位用的打印机的针头已有破损,而经过更换新的打印针头或修理后,再开具的代开发票到国税后识别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三)发票保管的问题。

通过对大量退回税票的分析、实验,发现有些纳税人对地税开具的货物运输发票保管不够重视,没有像保管增值税发票那样使用专用的夹子来精心保管,造成已经代开的货物运输业发票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以致到国税抵扣时,国税的扫描仪不能识别率上升。

而通过调查,纳税人对地税代开的货物运输业发票保管比较重视,购买了专用票据夹进行保管的纳税人,货物代开发票抵扣率相对较高。

(四)国税的扫描仪及扫描时间问题。

经向国税局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了解,发现国税局不同的扫描仪识别率也不完全相同,有的识别率高些,有些识别率低些,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货物运输业发票认定工作时,通过率也不尽相同,根据国税同志反映,通过使用不同的扫描仪、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发票扫描认定,识别率也是有高有低,凡是采取使用多台扫描仪对发票进行多次扫描的国税部门,发票抵扣率相对较高。

三、解决建议基于以上问题,建议我局货物运输业代开发票工作采取以下几点措施,以解决一直困扰地税开票人员和代开发票企业的抵扣成功率低这一难题,真正体现服务纳税人、满意在地税。

(一)立即停用2006版货物运输业发票,全部改用2007版发票,以提高发票抵扣联识别率。

(二)要求各征收单位和代开票人员认真检查代开票打印机针头,如有缺损,要及时修理或更换新的打印机针头,以保证代开票打印字迹清晰、完整。

(三)各征收单位要积极建议有代开票业务的纳税人购买票据专用夹,对地税开具的货物运输业发票妥善保管,凡是由于不妥善保管造成不能抵扣的,税务机关可考虑不予重新开具发票。

(四)各级地税货物运输业发票代开部门要积极与对口国税部门取得联系,请国税同仁对不能识别的发票,采用不同的扫描仪多次扫描认定或手工认定。

发票使用情况报告(二)根据财政局[20**]67号文《关于在全区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发票检查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现将本单位20**年度发票检查情况报告如下:一、领导重视:在20**年度中我单位在局长张作云的带领下,在本单位内积极的加强宣传教育,要求每个人都要充分的认识到发票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性,增强纳税意识,自觉的抵制假发票犯罪行为,将检查工作纳入了日程,落实了责任人严格认真的进行自查,范文之整改报告:假发票自查报告。

二、加强监督:在平时的工作中尽量做的细,对所有发票都进行严格的检查,发现假发票及时与当地税务机关联系,即使举报发票犯罪行为。

三、严肃纪律:严格按照财政局对假发票使用的相关规定,在单位内采用财务公开制度,严格按照区财政局的要求,不使用假发票报销费用,不序列支出情况即利用假发票滥发职工福利,侵吞国家资产等违法犯罪行为不扣减单位经费预算。

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今年9月以来,我局以积极主动、务实求真的态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

现将我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不妥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地税部门的主要职能是筹集财政收入、发挥税收杠杆作用调节经济结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我市地税工作呈现出以下特点:负责征收的税费种多达26个。

主要承担国家规定的营业税等12个税种的征收管理和税务稽查任务,承担各级政府委托代征的社会保险费等14项规费的征收管理。

今年以来,全市地税系统按照“依法治税、信息管税、服务兴税、人才强税和廉洁从税”的治税方略,积极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地税机关,实现工作责任化、管理信息化和考评标准化,打造税收征管与纳税服务的新格局,取得了比较明显的工作成效,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市局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有两个区局分别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一个征收分局获得“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先进集体”荣誉,15个区局获得省级最佳文明单位或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二、主要做法管行业必须管行风。

我局始终把政风行风建设贯穿于税收工作全局之中,置于突出位置,常抓不懈,将其作为促进和提高税收中心工作的强有力保障。

特别是参加今年全市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以来,我们扎实将各项工作要求逐一落实到位,努力把发现的问题逐一整改到位,既力求好的结果,更注重工作的每个环节。

(一)统一认识,行动迅速,在“早”字上做文章(二)精心组织,督导问责,在“实”字上动真格(三)查找问题,征求意见,在“真”字上显诚意(四)分类整改,狠抓落实,在“改”字上下功夫(五)着眼长远,建章立制,在“建”字上促长效行评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听取意见、查找问题、加强整改来更好为纳税人服务。

评议是手段,优化服务才是最终目的。

围绕行风建设,优化纳税服务,我们着重建立健全了三个方面的制度,形成用制度规范管理、推进工作的良好局面。

一是健全纳税服务承诺制。

我们将原有的八项服务承诺进行了深化和扩展,制定了包括包括导税指引服务、当日办证服务、现场办结服务、领导接待服务、纳税辅导服务、延时增时服务等事项在内的二十条服务承诺,并在报?、杂志、电视和办税服务厅显示屏上予以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二是建立绩效考核制。

把行风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制考核,纳入五好班子评比,纳入公务员年度考核,细化评分标准,将行风建设落到实处。

三是建立回访监督制。

通过主动与特邀监察员保持联系并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座谈会、多渠道经常征求社会意见、加强回访、测评满意度等,不断巩固行评成果,促进行风建设。

三、自查自纠的主要问题对照今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方案的总要求,针对查找出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梳理归纳,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税法宣传方面一是在宣传方式上,突击性宣传和集中性宣传多,日常性宣传和连续性宣传做得不够。

二是宣传的针对性不强,没有充分满足不同层次纳税人的需求。

三是对税收违法案件的曝光力度不大,税法的警示性作用不够突出。

(二)纳税服务方面一是少数人员服务意识不够强,服务态度不热情,被动服务多,主动服务少。

二是因网络升级带来税收征管系统开票速度较慢,有时造成纳税人在大厅办税等候时间过长。

网上申报功能不全,有的税种还需要到办税服务厅上门申报。

三是个性化的纳税服务有待加强。

(三)税收征管方面一是税源管理上还存在漏征漏管的现象,对非正常户的管理还不够到位。

二是对使用假发票的管理和行为做得不够到位,经营者变相不给发票或使用假发票的现象在餐饮、娱乐等服务行业较为突出。

三是对部分高收入行业(个人)的个人所得税控管还没完全到位。

(四)队伍建设方面一是个别单位首问值班存在脱岗现象,少数干部着装不规范。

二是少数干部的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三是极少数干部没有严遵守廉洁自律规定,存在收人情税和关系税的现象。

四、整改情况针对查摆出的问题,我局以改进工作为目的,以建章建制为保障,以创新举措为手段,既注重整改的长效,又注重长效的整改,力争把每个问题整改到位,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一)税法宣传方面的整改情况二是市局和各区局成立纳税人学校17所,定期对纳税人开展新办户纳税辅导、专题税收宣传、热点问题答疑等活动,截止目前,共举办各类专题纳税辅导培训37场次,参训人数达3965人。

借助新闻媒体,在武汉晚报《百姓问政》栏目专题推出老百姓关心的热点和难点税收政策解答,得到了广大纳税人的好评。

三是加大对违法案件的曝光力度,对247户纳税人907.12万元的欠税,进行了欠税公告和信息曝光。

四是整合内外网站资源,对税收政策进行梳理,及时更新上传内容。

开设纳税人QQ群,公示E—MAIL信箱,与纳税人实施互动交流,及时告知最新的税收政策,在线解答纳税人的各类办税难题。

(二)纳税服务方面反映问题的整改情况一是建立了导税服务制。

我们在全省率先完成了16个区局的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对办税服务厅现有设施进行更新改造,设立专门的纳税服务引导员,对纳税人上门办税实施引导,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

有的区局设立“人员去向牌”,及时向纳税人告知人员外出去向、事由以及联系方式等详细信息,方便纳税人办税。

二是建立了领导值班制。

各局办税大厅每天固定一名局领导值班,及时受理纳税人投诉,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办税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是建立了上门服务制。

在市政府和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多方筹措资金400余万元购买了17台流动纳税服务车在全省地税系统率先为纳税人开展“五送”服务,即送发票服务、送办税服务、送政策服务、送宣传服务和送维权服务。

在全市各区街道设立纳税服务站91个,将服务从办税厅延伸到了纳税人面前,方便纳税人就近办税。

四是针对因税收征管系统全省升级改造带来的纳税申报暂时性不便,我们一方面将此情况在各大厅向纳税人进行耐心解释,取得他们的谅解,另一方面也积极向省局反映,加快系统完善的步伐,争取在最短的时间予以解决。

(三)税收征管方面反映问题的整改情况三是积极推行发票管理新模式。

目前已在全市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及酒店业的12000户纳税人中推行网络发票,杜绝这些行业发票开具中的“大头小尾”现象,有效杜绝偷税行为;下步将重点在餐饮业推行税控收款机,有效防止不开发票和少给发票的行为。

五是创新社会综合治税方式。

创出了独具武汉特色的零散税收征收模式,积极向市政府建言,催生了《武汉市地方税费征收保障实施意见》的出台,形成了“抓大、控中、协小”的税收管理模式,得到了国家总局和省局的好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