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反刍动物寄生虫病

反刍动物寄生虫病

病变:尸体消瘦、血液稀薄如水、血凝不全; 皮下组织、肌间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均呈黄色 胶样水肿状。全身各器官浆膜、粘膜黄染。全 身出血性变化,各脏器有出血斑点。胸腔内含 大量淡红色液体。脾、肝、肾、心肿大,尤以 脾肿大最甚(2~3倍)。
巴贝斯虫病(4)
诊断:综合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季节、 蜱)、症状、剖检、抗梨形虫药治疗效果和 血液寄生虫学检查综合判断,外周血涂片染 色镜检,查到典型虫体确诊。
4.阿卡普啉(硫酸喹啉脲):0.6~1mg/kg,配成 5%水溶液,分2~3次间隔数小时皮下或肌内注射, 连用2~3天效果更好。
5.对症治疗:用强心剂——樟脑、安那咖、葡萄糖 液维护心脏功能;便秘时投以盐类泻剂缓泻或静脉 注射高渗盐水,温水灌肠等,以改善胃肠机能。
预防:
1.畜体灭蜱:蜱类活动季节,用0.005%~ 0.01% 敌 杀 死 喷 淋 畜 体 , 1 次 /15 天 , 连 用 10~12次;也可行病学资料 (疫区,6~8月发病,璃眼蜱存在)+症状 (高热稽留,体表淋巴结肿大,贫血,无血 尿,心音亢进)+剖检(第四胃粘膜溃疡斑, 五大:心、肝、脾、胆囊、淋巴结肿大,全 身出血)可作出诊断,确诊需查病原:早期: 淋巴结穿刺查石榴体,也叫柯赫氏蓝体 (Koch’s blue bodies) ;后期:外周血 涂片查红细胞内典型虫体。红细胞染虫率的 计算对该病的发展和转归很有诊断意义。瑟 氏泰勒虫病很难查到石榴体,而且淋巴细胞 内的更少。死后:淋巴结、肝、脾、心、肺、 肾等脏器组织触片或压片查石榴体。
治疗:应及早确诊,及时治疗,并注意加强饲养管 理和对症治疗。
1.贝尼尔:3.5~3.8mg/kg,配成5%-7%水溶液 分点深部肌内注射,1次/1~2天,连2~3次。
2.台盼兰(锥兰素):5mg/kg,用0.4%NaCL液 配成1%水溶液,缓慢静脉注射,一次即可,必要时 第二天再用一次。
3.黄色素(锥黄素):3~4mg/kg,配成0.5%~ 1%水溶液,1次/天,连2次。
流行病学:璃眼蜱属二宿主蜱,主要寄生于牛, 以期间传播方式传播环形泰勒虫,即幼虫或若 虫吸食带虫的血液后,泰勒虫在蜱体内发育繁 殖,当蜱的下个发育阶段吸血时即可传播本病。 不能经卵传递。
泰勒虫病(2)
流行病学:璃眼蜱是圈舍蜱,因此,该病主 要在舍饲条件下发生。多发于1-3岁牛,患过 本病的牛可获得很强的免疫力。引入牛、纯 种牛和改良杂种牛多发。
病原:日本分体吸虫,寄生于人和多种哺乳 动物门静脉系统的小血管内引起的一种危害 严重的人兽共患病。
流行病学:日本分体吸虫分布于中国、日本、 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在我国分布于南方13 个省市。主要危害人和牛、羊等家畜。黄牛 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一般均高于水牛。中间 宿主是湖北钉螺。人和动物的感染与接触含 有尾蚴的疫水有关;主要感染途径为经皮肤 钻入,也可经口、胎盘感染。
防治:参考巴贝斯虫病: 1、灭蜱; 2、治疗病畜: 三氮脒:6~7mg/kg, 5%水液肌注,
1次/天,连3天。 磷酸伯氨喹啉:0.75~1.5mg/kg,口服,
1次/天,连用3天。 3、对症治疗;加强饲管和护理。 4、预防可用裂殖体胶冻苗,新疆、宁夏等
生产,豫西、许昌曾用过。
十八、日本分体吸虫病
反刍动物寄生虫病2
十六、巴贝斯虫病
病原:双芽巴贝斯虫、牛巴贝斯虫和卵形巴 贝斯虫。前2种在我国流行广泛,危害较大。 后者在河南局部地区发现。寄生于牛的红细 胞内所引起的呈急性发作的血液原虫病。临 床上出现血红蛋白尿,故又称红尿病,也称 得克萨斯热;蜱热。该病对牛的危害很大。
流行病学:需要2个宿主,蜱是传播者,且 在蜱体内可以经卵传递。在蜱体内行有性生 殖,在牛的红细胞内进行无性生殖。
2.杀灭畜舍和运动场的蜱:0.005%敌杀死 50mL/m2喷洒。
3.及时治疗病畜。
4.引入或调出家畜,先隔离检疫,无梨形 虫病和蜱时再合群。
十七、泰勒虫病
病原:环形泰勒虫、瑟氏泰勒虫寄生于牛;山 羊泰勒虫寄生于羊。寄生于动物巨噬细胞、淋 巴细胞和红细胞内所引起的疾病总称。传播媒 介是残缘璃眼蜱(环型);长角血蜱和青海血 蜱(瑟氏)。
日本分体吸虫病(2)
症状:犊牛和犬的症状较重,羊和猪较 轻,马几乎没有症状。食欲不振、精神 沉郁、体温升高达40-41ºC,可视黏膜 苍白、水肿、行动迟缓、日渐消瘦。慢 性病例表现消化不良、发育迟缓、往往 成为侏儒牛。病牛里急后重、下痢,粪 便含黏液和血液,甚至块状黏膜。患病 母牛发生不孕、流产等。
症状:高热稽留、体表淋巴结(肩前和腹股 沟浅淋巴结)肿大,有痛感。呼吸加快,咳 嗽、食欲减退或废绝,可视黏膜及皮肤薄软 处出现出血点或溢血斑,颔下、胸前或腹下 发生水肿。病牛迅速消瘦,严重贫血。粪少 而干黑,常带粘液或血液。 多在发病后1-2 周死亡,耐过的牛成为带虫者。
泰勒虫病(3)
病变:剖检可见,全身皮下、肌间、黏膜和 浆膜上均有大量的出血点和出血斑;全身淋 巴结肿大,切面多汁,有暗红色和灰白色大 小不一的结节。第四胃黏膜肿胀,有许多针 头至黄豆大暗红色或黄白色的结节,后形成 溃疡灶,边缘隆起呈红色,中央凹陷呈灰色, 黏膜脱落是该病的特征性病理变化。小肠和 膀胱黏膜有时也可见到结节和溃疡。肝、脾 和胆囊肿大,为正常的2~3倍。肺脏水肿和 气肿。
巴贝斯虫病(2)
流行病学:小牛蜱微是双芽巴贝斯虫的传播 者,经卵传递,幼虫阶段无传播能力。也可 经胎盘感染胎儿。牛巴贝斯虫的传播者有硬 蜱、扇头蜱等。我国证实微小牛蜱可以传播 牛巴贝斯虫,经卵传递和胎盘传递。 病的流行与传播媒介的消长、活动相一致。 该病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不同年龄 和不同品种牛的易感性有差别。
巴贝斯虫病(3)
症状:潜伏期约为1-2周。高热稽留,体温可升 高到40-42;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反 刍迟缓或停止;便秘或腹泻,粪棕黄或黑褐色, 带粘液,有恶臭。乳牛泌乳减少或停止,怀孕 母牛常可流产;病牛呼吸困难,心跳加快,迅 速消瘦、贫血、黏膜苍白和黄染;血红蛋白尿, 血液稀薄,血红蛋白量减少到25%左右。死亡 率可达50%-8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