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寄生虫病(2)
角孢子虫 Ceratomyxa sp.
• Ceratomyxa shasta • in the Klamath River in USA • 20-40% juvenile chinook salmon
Ceratomyxa shasta
• 孢子寄生于胆囊中 • 其它组织器官含 大量营养体 • 虹鳟鱼种 死亡率100%
• 脑粘体虫 Myxobolus cerebralis • 寄生于鲑科鱼类的 头骨及脊椎骨的软骨 • 鱼类口岸一类检疫对象 • 虹鳟、河鳟、大西洋鲑 苗种的主要疾病 • 孢子没有嗜碘泡
Deformed skeletons & Black tail
M. cerebralis spores and prespore stages isolated and concentrated from infected cartilage by the enzymatic digestion method
• 真球虫目血族虫 Haemogregarina spp. • 红细胞或白细胞内寄生
H. bigemina 双生血族虫
H. mugili 鲻血族虫
H. Platessae 鲽血族虫
流行情况
• 是海水硬骨鱼类和板鳃鱼类的 较常见的血寄生虫 • H. bigemina 世界性分布 感染60多种海水鱼 • 宿主细胞肥大、变形 胞核变形并移位 细胞崩解
其他艾美虫
• 鳙艾美虫大量寄生在一足龄以上的鲢、 鳙的肾脏,可引起病鱼死亡。辽宁省有 此病发生 • 欧洲养殖的鲤鱼,其肠、胆囊大量寄生 鲤艾美虫时可引起当年鱼死亡 • 新西兰鳗肠因大量寄生鳗艾美虫亦可引 起死亡 • 鲱科鱼类精巢
粘孢子虫病 Myxosporidiosis
• 属粘体门,粘孢子纲 • 主要寄生于海、淡水鱼类,少数在两栖 类和爬行类寄生 • 寄生于鱼类的有1000余种,寄生部位包 括皮肤、鳃、鳍、肝、胆囊、脾、肾、 消化道、肌肉、神经等
艾美虫病 Eimeriasis
• Eimeria spp. 球虫目艾美虫属 • 球虫病 Coccidiasis • 寄生部位 肠、幽门垂 肝、肾、精巢 胆囊、鳔等 • 细胞内寄生 • 感染期为卵囊 oocyst 孢子 孢 子 体
Life cycle of Eimeria
• 在一个寄主体内完成 • 包括三个阶段 – 成熟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被另一宿主 吞食,孢子体进入消化道上皮细胞内形 成大量裂殖子的过程为裂殖生殖期 – 裂殖子分化形成大、小配子并结合形成 合子和卵囊的过程为配子生殖期 – 卵囊内形成4个孢子的过程为孢子生殖期
单孢子虫病 Haplosporidiasis
• 孢子结构简单 • 无极囊和极丝 • 但有一大而圆的 折光体 • 宿主主要包括无 脊椎动物和鱼
肤孢虫 Dermocystidium spp.
• 寄生于鱼体表和鳃 • 胞囊盘曲成一团 或香肠状、带状 • 内含大量孢子 • 裂殖生殖 • 不需中间寄主
青鱼艾美虫
• 危害一足龄的青鱼 • 流行于江浙两省 • 夏季流行 • 前肠增粗2-3倍,肠 壁上有许多白色小结 节,肠壁充血发炎, 肠穿孔
6-14微米
治疗方法
• 轮养 • 彻底清塘消毒 • 硫磺粉拌饲投喂:1g/kg鱼/天,连用4 天 • 碘或碘酊拌饲投喂:碘2.4g或2%碘酊 120ml/100kg/鱼/天,连用4天
第9章 水产动物寄生虫病 ——孢子虫病
• 孢子虫包括球虫、粘孢子虫、微孢子虫和 单孢子虫四大类;全部营寄生生活;都产 生孢子; • 是水产动物寄生原生动物中种类最多、分 布最广、危害较大的一类寄生虫; • 生活史复杂,包括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 在一种或两种不同的寄主体内完成。
血簇虫病 Haemogregarinasis
A. 壳面观; B. 缝面观; C. 顶面观 1. 孢壳; 2. 囊间小块或囊间突起; 3. 极囊; 4. 极丝; 5. 极囊核; 6. 胚核 7. 嗜碘泡; 8. 孢质; 9. 褶皱; 10. 缝线; 11. 极丝出孔; 12. 缝脊
粘 孢 子 虫 孢 子 的 构 造
粘孢子虫孢子的共同特征
• 每一孢子有2-7块几丁质壳片; • 有些种类的壳片上有条纹、褶皱或尾状 突起; • 每一孢子有1-7个球形、梨形或瓶形的极 囊,多数种类为2个;极囊通常位于包子 前端,有的种类位于两端; • 极囊以外充满胞质,内有两个胚核,有 的种类有一个嗜碘泡
Intermediate host & Triactinomyxon spore
• Tubificid oligochaetes • The epispore contains three polar capsules, about is 2-8 cm long, reddish, 30-60 sporozoites, and and often 水丝蚓 in in patches three grapple-like appendages, 170-180 mm streams long. x 450 magnification. carrying organically rich hatchery effluents or in earthen trout ponds.
格留虫 Glugea spp.
• 赫氏格留虫 虹鳟格留虫 寄生于肌肉组织 • 草鱼、鲢、鳙、鲤、 流行于日本 鲫、鳊及斑鳢的肾、 大量寄生时可引起 肠、生殖腺、脂肪 心脏肿大、体表凹 组织、鳃和皮肤处 凸不平 、消瘦、 寄生 眼球突出 • 形成白色胞囊;影 • 鱼种大量死亡 响生长和性腺发育 • • • •
粘 孢 子 虫 的 生 活 史
Triactinomyxons
actinosporean stage 放射孢子虫
寡毛类
碘泡虫
1. 鲢碘泡虫 2. 饼形碘泡虫 3. 野鲤碘泡虫 4. 鲫碘泡虫 5. 异性碘泡虫
鲢碘泡虫病
• 孢子的两极囊大小不等; • 寄生于鲢各组织器官,尤其是神经组织和 感觉器官;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胞囊; • 严重感染时,病鱼极度瘦弱,离群在水中 急速打转,失去平衡和摄食能力,又名疯 狂病;内脏萎缩,有腹水; • 导致一足龄鲢大批死亡或降低商品价值; • 全国各类水体发生,浙江杭州最为严重。
微孢子虫病 iasis
极丝
• 分布广,寄生于 鱼类、昆虫和甲 壳动物 • 孢子2-10微米 • 内部构造必须在 电镜下看清
极泡
匹里虫 Plistophora spp.
• 鳗匹里虫 • 大眼鲷匹里虫 • 寄生于鳗鲡肌肉, • 南海北部湾大眼鲷 病鱼体表凹突不平 腹腔和生殖腺内寄 生 • 对幼鳗危害最大 • 形成大量白色小胞 • 日本和我国流行 囊(可占体重的四 • 不死的鳗苗养成成 分之一) 鱼后亦无商品价值
库道虫 Kudoa sp.
• 养殖和野生海水鱼已发现30余种 • 日本鰤肌肉组织寄生,形成乳白色包囊, 降低食品价值或不能食用 • 日本养殖河鲀的
围心腔、心脏
和鳃部寄生
粘孢子虫病的预防方法
• • • • 不从疫区购买携带病原的鱼种 生石灰彻底清塘 不投喂带病原的生饵,或经熟化后投喂 及时捞出病死的鱼体,并遍洒敌百虫 (剂量同下) • 有发病史的池塘,每月遍洒敌百虫1-2次, 使池水药物浓度为0.2-0.3mg/L
青鱼、草鱼饼形碘泡虫病
• 孢子横轴大于纵轴,寄生于肠壁组织; • 患病鱼体黑,腹部稍显膨大。若大量侵 入草鱼脊椎时,可见鱼体弯曲症状; • 剖开腹部,患病严重的草鱼前肠粗大, 肠壁有大量包囊,肠壁糜烂呈白色; • 流行于福建、两广;4-8月为流行季节; • 5cm以下草鱼死亡率可达90%以上。
鱼眩转病 "whirling dis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