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社会工作者的社会需求和从业现状专业社会工作者的社会需求和从业现状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职业社会福利社区服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进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各方面的改革别断深入,各项社会事业随着社会体制改革的推进正展示着新的进展空间。
中国社会蓝皮书《20xx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的分析指出:20xx年,中国的社会事业正处于快速进展的趋势中,但并且也面临着怎么探究出一条非彻底市场化的社会事业进展途径的难题。
[1]1999年,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经过15年的改革,其整体框架已见雏形,并开始趋于整合。
这一趋势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的整合,以及随后的社会福利的“社会化”改革以及社区建设的积极推进。
[2]其结果是,社会福利服务的社会载体的专业化咨询题开始提上议事日程,“专业社会工作者”作为一种职业的重要性也正在别断地得到政府及社会的认同。
但是,作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的实际从业状况仍然处于一种喜忧参半的格局。
尽管对专业社会工作者具有巨大的潜在社会需求,但是这种社会需求并未导致专业社会工作者良好的从业环境,即专业社会工作者还没有适当的土壤来发挥其专业特长,并进而实现其专业价值。
所以,一方面是迅速进展的社会福利服务本身对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和真正发挥专业作用存在着需求增长,另一方面是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合适的机制或模式来启动这种需求从潜在向现实的转化。
一、专业社会工作社会需求增长的直接背景经济、社会的进展和进步的并且,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和农村都市化等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福利服务别断增长的需求与严峻别脚的供给矛盾日益加剧,中国现有的福利服务只能满脚5的社会需求。
[3]早在1986年,民政部就提出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工作思路。
为了加快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推动社区服务全面、快速进展,习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等14部门《对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xx]19号)的文件。
这是一具标志性事件,它标志着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的正式启动。
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以及随后我国政府对社区建设的积极推动,能够说是对专业社会工作社会需求的产生及增长的一具直接的社会背景。
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要紧目的是摆脱在打算体制下形成的政府包办社会福利的僵化体制,以迅速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代表了我国将来进展社会福利的要紧途径和全然方向。
《对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意见的通知》指出,要改变社会福利事业全部由国家包办、政事别分、别说效率的局面,积极鼓舞、支持和帮助非营利性的社会中介组织和社会服务机构的生长和发育。
大力进展社区服务,促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在基层得到降实。
要提高社会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整体素养,建立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职称评聘体系和资格论证制度,在社会福利工作中建立国家、省(市、自治区)分级培训和考核达标、持证上岗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志愿者劳动时刻储备制度等。
能够预见,在21世纪开始的一段阶段内,社会福利事业的改革和进展将成为政府和社会所共同关注的热点咨询题之一,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福利事业的积极性将加大,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将大量涌现,非营利组织所提供的福利服务将逐年增长,“社会工作者”将成为一具别再陌生的名词。
社区服务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一具重要方面,有着广泛的内容,与人民物质文化日子密切相关。
大力进展社会服务业,体现了国家“促进人民日子质量、人口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别断提高”的社会进展宗旨,符合“着眼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满脚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日子水平”的社会进展的本质要求。
它关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都市社会福利事业的进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繁荣,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各地民政部门把进展社会福利的重点转向社区服务,利用基层社会力量,积极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
在1999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第二届年会”的致词中,民政部副部长李宝库在强调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推进都市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的并且,提出了社区基层干部的专业化咨询题,“受过特意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的寥寥无几”,并指出“作为民政部是个用人单位,我们需要社会工作者”。
[4]在去年的江苏省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和社区建设座谈会上民政部副部长李宝库又进一步强调了建设全国社区实验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想法和意见:第一,由于社会成员的“单位”属性逐渐减弱,迫切需要治理都市社会人口的新模式。
第二,企业、政府剥离或转移出来职能以及建立一具独立于企事业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络,需要一具最佳的承接载体。
第三,推动社区建设,拓展社区服务,提高居民日子质量已成为广阔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
第四,随着都市建设的进展,都市基层政权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在治理上需要新的思路和更为有效的途径。
二、社区服务对专业社会工作者的需求及其困难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和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迈出了“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体制改革的关键一步。
正是在如此一具背景之下,在我国进展历史并别长的社会工作专业呈现出迅速扩张的进展趋势。
为了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实际社会需求状况有一具更为清楚的认识,我们对南京市玄武区民政局和南京市鼓楼区民政局及其下属单位进行了拜访调查。
目的是了解在这两个示范性的社区建设实验区中,对专业社会工作者的需求程度、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从业状况及其贡献等。
南京市玄武区是南京市两个“全国26个社区建设实验区”之一(另外一具是南京市鼓楼区),下属10个街道,86个社区委员会(由原127个居民委员会和44个家属委员会精简而成),在区一级设有老人公寓,在街道一级设有敬老院、老年护老院、便民服务、社区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
玄武区民政局从1999年开始引进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生,尽管由于编制的限制,但每年打算的对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生的需求量仍在4至5名以上。
此外,区民政局领导正想方设法吸引更多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到其下属机构就职,为社区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
但调查结果显示,下属机构的职位关于社会工作的本科毕业生大概还缺乏脚够的吸引力,这种情形在我们对南京市鼓楼区的三牌楼街道办事处的拜访调查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南京市鼓楼区的三牌楼街道办事处现有在编工作人员30名,其中20名是国家公务员。
三牌楼街道办事处下属8个社区委员会,共1300户。
每个社区委员会设4个社区委员会主任,这4个社区委员会主任是以选聘方式产生的,即经过在原居委会主任中选拔和向社会公开聘请相结合的办法产生,比例为1∶1。
公开聘请的条件是要求应聘者大专文化程度以上,40岁以下,综合素养高,热爱社区建设事业。
应聘者须经三牌楼街道办事处7人领导小组的考核,试用一具月后才干正式录取。
尽管能够认为随着我国都市社区的迅速进展,受过高等教育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逐步充实到基层社区工作是一种必定趋势,但实际上从应聘材料来看,还没有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前往应聘,这一状况颇值得深思。
固然这一状况并别影响进一步评估全国范围内基层社区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潜在需求规模。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官方资料,我们别难发觉,这种在目前还不过潜在状态的需求规模是巨大的:截止到1999年底,全国共有街道办事处5904个,比上年增加172个。
全国设有居委会11.5万个(其中家属委员会1.3万个),50.1万人。
全国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5.7万处,比上年增长12.2,从业人员67万人,安置下岗人员23万人。
各类社区服务中心7623个,比上年增长23.9,职工5.2万人。
便民利民点40.6万个,比上年增长17.7。
各种社区服务志愿者组织9万个,志愿者达368.2万人。
目前,全国每万城镇人口拥有社区服务设施4.9个,便民利民点10.4个。
[5]这是一具专业社会工作者能够大有作为的广大的活动空间,换个说法,能够容纳的或者需要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在数量上是相当大的。
由此可见,一方面是各级民政部门的公务员编制的有限,另一方面是从事社区基层工作的领导岗位还没有成为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理想挑选。
再进一步从直接社会工作实务方面来说,属于街道一级的各类服务机构要想成为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理想择业场所,同样也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这当然有择业观的原因,并且也说明在社区服务机构中直接从事专业社会工作的职业环境还未真正形成,其原因显然是相当复杂的。
社区建设中差不多意识到发挥专业社会工作者作用的重要性,社区服务关于专业社会工作者有相当大的需求也并无争议,但这种需求目前仍然是潜在的,要把这种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需求,还存在众多的较为复杂的困难。
三、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多元服务领域及其现状社会福利社会化以及社区建设的大力进展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社会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需求,加深了人们关于社会工作作为一具专业和职业的了解和认识。
并且,由于社会工作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服务机构的多元性,专业社会工作者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因而具有相当广泛的服务领域。
目前的状况是,专业社会工作者更多的是以其专业训练中所获得的某种实际工作技能或知识(比如调查分析的技能和对国家福利政策的了解)而进入各个别同的领域,从而产生别同用人单位或机构对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实际需求。
但是这些在众多领域服务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实际上从事的还要紧是用人单位原有的业务性或治理性工作,而要紧地并别是在他们的服务单位或机构中以其专业的价值及工作办法实现专业社会工作的职能(固然中学生的心理督导可能是一具例外)。
因而,多元服务机构关于专业社会工作者的需求在某种意义上也要紧地是潜在的。
教育培训和心理督导近年来由于社会学与社会工作专业在高校的设置规模迅速扩张,以及各地民政部门对专业化的民政干部培训的日益重视,因而关于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别断增长。
例如,在社区建设方面,以建设精品社区为目标的南京市鼓楼区与江苏省总工会联合举办了社区大学;南京市玄武区与南京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和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合作开设了社区工作者培训中心。
能够预见,社会工作教育和培训领域关于专业社会工作者的需求将呈现一具别断增长的趋势。
并且,随着素养教育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中学教育部门也表现出关于社会工作人才的需求。
例如,南京理工大学98和99届的社会工作本科生中都有去各地重点中学从事中学生心理问和督导工作,而在全国,仅重点高中就有1000所,这同样是一具别可小看的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活动空间。
更重要的是,在中学的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传达出如此的一具重要信息:以个案或小组工作为重要特色的专业社会工作在我国有可能开始真正发挥其专业特长,这一点显得特别故意义。
所以,我们有理由期待学校社会工作有可能成为中国专业社会工作真正启动的突破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