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管理制度1目的规范燃料采购供应与管理的程序、权限,明确工作规则,降低燃料采购和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1的燃料管理工作。
3规定和程序3.1燃料管理的基本要求3.1.1认真落实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燃料管理的各项规定,建立健全适合本企业特点的燃料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制度的实施。
3.1.2建立燃料供应预警机制,制定应对燃料供应紧急事件的措施,防止因燃料供应影响安全生产事件发生。
建立重大事项研究报告制度。
在遇有缺煤、缺油停机以及煤炭价格重大变动等事项发生时,必须及时向主管部门和领导报告,尽快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报主管部门审批。
3.1.3建立和完善燃料管理制约机制,防止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坚持重要事项集体负责制,对涉及燃料合同商务谈判等重大事项必须集体研究。
3.1.4合理设计燃料管理机构,配备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燃料管理人员,完善、细致、合理的运作方式,坚持统一协调、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形成分工合理、规范有序、运转流畅的工作程序。
3.1.5加强燃料管理的队伍建设,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重视燃料管理人才的开发与使用,不断提高燃料专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强化对燃料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培养,经常开展廉洁奉公、尊章守纪和法制教育;加强燃料管理人员的精神文明建设,树立燃料管理人员的新形象,新风貌。
3.1.6在燃料管理工作中,发生有影响的事件时,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处理情况要有分析、有记录,做到有据可查。
3.1.7严格执行《保密法》、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有关保密规定,妥善保管有关文件、资料,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对外提供内部机密以及燃料合同、价格、计量、化验等与商业有关的信息。
3.2燃料采购管理3.2.1企业燃料采购计划应与发电生产计划同步编制。
国家订货数量依据预期发电量并参照上一年燃料订货基数确定;月度采购计划依据月发电量预计、燃料库存增减量计划编制。
燃料采购计划应按上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
3.2.2燃料的订货计划必须保证电力的安全生产,满足锅炉燃烧需求为前提,坚持以“国家订货和定点供应为主,市场采购为辅”的原则。
在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的指导下,1商务部受厂部委托,负责1燃料计划的编制和燃料订货合同的签订,并具有燃料管理职能。
3.2.3燃料订货必须签订购销合同或购销协议,合同内容均应注明煤种、供货时间、数量、质量、价格、结算方式以及违约责任。
在签订燃料采购合同时,燃料的数量和质量验收,原则上要求约定以到厂验收作为结算依据。
年度重点订货合同应经集团公司、中电国际和区域燃料公司审核,并加盖合同章。
凡国家计划订货的燃料各种费用承付标准,均应按国家有关部门和集团公司统一规定执行。
3.2.4合同订货计划与需用计划有缺口时,应重点加强市场煤炭的采购,从建立长期稳定的采购渠道出发,择优选择供煤单位,并按照以质计价、同质同价原则进行。
3.2.5燃料采购价格实行统一管理,国家计划内订货价格以及价格外的各项费用按国家规定执行;计划外订货价格连同订货计划,按年或按月报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对市场出现的临时价格变动,适时提出调整报告,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3.2.6燃料的市场采购要严格执行《1自筹煤管理办法》,建立约束机制,规范采购流程,做好过程的内控评审。
3.2.7燃料管理部门要及时了解燃料市场变化和预测未来燃料市场的发展趋势,适时做出市场分析和评价,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
3.3燃料的调运和接卸管理3.3.1燃料的调运管理3.3.1.1燃料调运要以发电设备的运行、检修、备用状态为依据,以确保安全生产为前提,及时掌握燃料的供、耗、存、卸、运输等动态,适时做好燃料的催发、催运工作,提高合同兑现率。
3.3.1.2燃料调运管理人员必须责任心强、思想素质好、生产经验丰富,熟悉燃料管理及铁路、水路运输等相关专业知识;及时、准确、真实地跟踪反映情况,解决好调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好记录。
3.3.1.3驻矿、驻港人员要随时掌握煤矿产销及铁路、港口运输计划的安排,密切注意收集煤炭市场及运销、煤价等各种信息和动态,认真做好矿(港)煤炭的催装(数量)和监装(质量)等工作;同时,驻港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港口加强联系,协调港、航关系,做好煤场管理和煤炭采样的监督、核实工作;正确办理有关手续,及时汇报有关情况,认真做好电煤调运、接卸、配装和煤质预报的发送工作。
3.3.1.4统筹兼顾,注意保护各资源点的积极性,尽量做到均衡发运,杜绝无计划冲击和计划内变车、变船等资源外流情况的发生。
3.3.1.5密切与政府、矿、路、港、航等部门的联系,确保燃料供应渠道畅通和燃料库存稳定。
3.3.2燃料的接卸管理3.3.2.1加强管理,认真做好卸煤设备的使用、维护和检测工作,确保接卸设备的完好率和投用率。
3.3.2.2制定和完善煤炭接卸管理制度,确保燃料接卸工作的有序进行。
3.3.2.3根据接卸设备运行情况和上煤方式,加强运输煤船的调度管理,合理安排入厂煤船、煤种靠港,便于搭配、掺烧,减少趸船、码头的空港时间,以满足生产需要。
3.3.2.4制订和完善接卸设备运行操作规程,强化岗位培训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卸船效率,减少船舶停留时间。
3.3.2.5认真做好船舶清仓、散落煤炭的归堆回收工作。
3.3.2.6遇有自然灾害或煤炭质量问题影响接卸时,接卸人员应做好记录,及时汇报,尽量避免影响生产事件发生。
3.4燃料的验收和结算3.4.1燃料验收3.4.1.1建立健全燃料验收管理制度,进厂燃料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数量和质量验收,检斤、检质率必须100%。
3.4.1.2安装应符合要求的计量装置,并配有符合要求的校验装置。
所有计量装置都必须建立台帐,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校验、检测,并有检验、检测记录和有效的检验、检测合格证书。
3.4.1.3到港煤以港口动态轨道衡进行计量;入厂煤以电子皮带秤进行计量;船舶的水尺验收,只能作为辅助手段。
3.4.1.4建立和完善采制化管理制度,加强对采制化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公正性。
入厂煤(包括到港煤,以下同)采制化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车板交货必须车车取样,船板交货必须分层取样,批批化验,。
3.4.1.5入厂煤车板采制样:由采制样人员、煤检专职负责,驻港员、监审人员全程监督,采样完毕共同签名备查;入厂煤船板采制样:由采制样人员、监审人员、煤检专职负责全程监督,采样完毕共同签名备查。
3.4.1.6入厂煤的煤样取送:每次所采煤样必须进行密封、编号后由专人负责,全程监督送交化验室。
一旦发现煤样不符,要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查处;煤质化验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化验数据必须准确,如果发现质量不符,应及时通知商务部,以便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质量素赔;当化验结果与供应商发生争议时,按照《1煤炭质量检测监督暨争议处理办法》执行,可以将煤样送往具有裁定资格的省级以上煤质检测部门进行裁定。
3.4.1.7监审部要做好入厂煤质量监督工作,应不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入厂煤采制化过程进行抽检,发现质量问题及时通知商务部进行处理。
3.4.1.8燃料采制化人员必须通过培训,经有培训资格的培训单位考试合格后取得岗位资格证书。
采制化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采制化岗位必须有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煤质采制化的技术管理工作。
3.4.2燃料结算3.4.2.1燃料结算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凡国家合同订货的燃料各种费用承付标准,均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非统配的燃料价格标准按本地物价部门批准的与电价相适应的价格执行。
3.4.2.2制订和执行完善的燃料接收标准、结算办法和工作流程,认真做好燃料的采购、耗用、库存、调进调出、亏吨亏卡、质量数量素赔等账务处理工作,确保对外结算正确、公正;内部核算规范,账实相符。
3.4.2.3入厂煤一定要货票相符,无货票或有票无货的,应及时与供应单位和路、港、航联系,查明情况,妥善处理。
3.5入炉燃料的计量和化验3.5.1入炉燃料计量3.5.1.1入炉燃料的计量由电子皮带秤和流量计进行计量,并配有相应的校验装置,以保证计量的准确性和计量设备的完好率、投用率。
3.5.1.2电子皮带秤为入炉煤的计量装置,其计量数据作为正平衡计算煤耗的依据,入炉煤数据运行人员每班应准确录入MIS系统,煤炭消耗量报表与电子皮带秤计量月微调量应符合规定要求。
电子皮带秤由燃运部负责定期校验,按规定做好皮带秤日常维护,定期校验每月不少于2次,误差应符合设计标准,并做好校验记录,由生产技术部负责监督和管理。
3.5.2入炉煤化验3.5.2.1入炉煤的取样由燃运部负责采集。
3.5.2.2入炉煤的制样和化验由化学部负责。
化学部运行人员每班应做一次工业分析,化验挥发分、灰分、发热量和水分,并及时登录MIS系统,报送值长、燃运部、生产技术部和商务部,指导锅炉燃烧调整,确保安全生产和经济运行。
化学部化验班每天对运行四班所留样品进行加权称量,做出上一天的入炉煤的氧弹热值,折算为低位热值,当月的此热值作为热值差、供电煤耗和煤折标煤单价计算的依据。
3.5.2.3入炉煤的化验结果要如实记录,按月加权计算。
通过与入厂煤的化验结果进行比较后,计算出入厂煤与入炉煤的热值差。
禁止通过入厂煤与入炉煤的热值差调整发电煤耗。
3.6燃料的储存、盘点3.6.1燃料储存3.6.1.1加强燃料储存管理,配备满足发电生产需要的储存场地(包括燃油储存系统)和接卸、输送设备,确保储存场地的专用性和生产设备的完好率。
3.6.1.2燃煤储备定额原则上应能满足全厂机组正常运行10天以上的耗煤量。
当存煤量降至5天耗用量以下时,必须切实采取措施加强调运、接卸,补充资源。
特殊情况时,应采取逐步降低发电出力,稳定存煤的紧急措施。
3.6.1.3燃煤的贮存应做到不同煤种分堆压实或分层搭配存放,先堆先用,烧旧存新。
在保证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对煤质进行合理掺配,力求最佳经济效益。
在高温、梅雨季节,要做好露天煤堆的防高温暴晒和暴雨冲刷措施,尽量减少煤场原煤和热值损耗。
3.6.1.4由于燃料质量问题引起的锅炉熄火、减负荷、停机等,要认真进行分析,明确责任,研究对策,降低问题发生频率。
3.6.1.5对于烟、褐煤种的储存,要有专人定期测温,防止自燃。
煤堆温度不得超过60℃,一经发现煤堆温度升高,要及时安排燃用和采取降温措施。
煤场应配有合理的消防设施、喷水设备和防汛排水设备应处于完好状态。
储煤热损失应小于3%,月度煤场损耗不大于日平均存煤量的5‰。
3.6.2燃料盘点3.6.2.1加强煤场管理,尽力配备适合煤场使用的先进仪器和设备,努力使盘煤手段现代化,盘煤方式规范化、标准化。
3.6.2.2煤场盘点的组织工作由生产技术部负责,燃运部负责具体盘点事项,盘点应与入厂、入炉煤计量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