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梅州5月质检(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雨夜朱红娜雷电狠狠地劈了一刀,天空裂了一道缺口,雨哗哗哗哗从天上直往下倒。
这阵势,没一两天停不下来。
男人叹气。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叹也没用。
女人说,睡觉吧。
男人早已困了,但耳朵不配合眼睛,专心致志听着雨声,期望雨声能渐渐小一点,再小一点。
这而偏偏与男人作对,不但不小,还越下越兴奋,啪啪地打在窗玻璃上,仿佛要与男人来个较量。
男人的心被雨水啪得越来越紧,气,叹得越来越沉。
叭,蓝色的火焰像在火机里憋得太久,瞬间蹿得老高,男人从床上坐起来,又点燃一支烟,吧嗒吧嗒吸起来。
烟雾也怕外面的大雨,躲在屋里不肯出去,直往女人鼻孔钻。
咳,咳,咳,女人经不住烟雾熏烧,喉咙发出强烈的抗议。
别烧了,你就是把烟抽到天上去,老天也不会同情你,停下它的雨。
叨,叨,叨,都怪你,外面打工打得好好的,旱涝保收,你倒好,非要回来侍弄你的宝贝土地。
好什么好,上班是机器,下班成死猪,嘴巴就像上了锁,身子荒得长了草。
出去遭人翻白眼,回来儿子不识妈。
女人的嘴巴像关白鸽的笼子,一打开,话就像放飞的鸽子,扑棱扑棱往外飞。
城里有什么好,喝口水要钱,冲个凉要钱,上个厕所还要钱,满大街的人不笑,满市场的菜有毒,下水道的地沟油,捞上来卖给工厂,还跟我用雅霜一样,要节省着醮。
女人的白鸽在房间里飞来飞去。
分散了男人耳朵的注意力。
下屋的二蛋子,出去三年,钱没赚一分,病带回一身。
说是得了白血病,医生说,最长活不过三个月,刚领证的城里老婆哭哭啼啼,不哭二蛋子的病,哭着要去镇上离,二蛋子说反正我已活不长,离不离还不一个样。
老婆说,不一样,离了是离婚,可再嫁,不离是克夫,没人要。
二蛋子没钱医治,死马当作活马医,每天上山挖树茎,捣碎了,当茶喝。
二蛋子捣碎了医生的预言,一年后,好端端站在医生面前,医生双眼成铜锣,问,你吃了什么药?祖传秘方,仙药。
二蛋子挤眉弄眼,扬起手,拇指中指一搓,打了一个响指。
二蛋子老婆没嫁出去,倒回来哭哭啼啼。
二蛋子问,你哭什么啊。
老婆哭,我有眼无珠,丢掉了你这个坏蛋。
二蛋子笑一声笑了起来,问你一个问题。
老婆说,你说。
你知道为什么越来越多中国男人,喜欢到越南要老婆吗?老婆拢了挠头,奇怪地看着二蛋子,摇头。
因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女人,像你一样,男人就越来越南(难)找老婆了。
二蛋子说越南的时候,刻意加重了语调,放慢了语速。
一屋子人哄一声笑了。
老婆灰溜溜地,骂道,坏蛋。
今天才发现,你可以去说书了。
男人按灭了烟头,揶揄女人。
你说说,这回来有什么好,一年的辛苦收成,眼看到手了,被这一场雨水冲得一干二净。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你倒好,逆水行舟,行的动才怪。
男人气呼呼,直冲老婆嚷。
好像这雨不是天上下的,是老婆下的。
回来我想唱歌我就开口,我想冲凉我就架柴,我想儿子我就搂抱,我的地盘我作主。
女人的白鸽越飞越多,飞得男人眼花缭乱。
你说得轻巧,那现在,怎么办?"天亮后,去抢收,能放一点是一点。
天无绝人之路,何况我们还有粮食,还有鸡,鸭,狗,还有漫山遍野的野菜可以变钱。
真的不再出去打工?不去!女人口气很坚定。
睡吧。
女人伸出手,拍了拍男人的肩膀。
雨还哗哗哗哗,男人的气喘,渐渐匀称。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男人无法入睡,叹的气越来越沉,暗示了男人习惯了城里打工的生活后,难于适应重新回归农村的生活,使文章显得含蓄而又深沉。
B."哗啦啦"从天上往下倒的是一连串脆响的语言,那些脆响的语言掉进甜酸苦辣的日子之河,渗透着生活的味道,像一条条生猛的活河鲜,灵动,充满活力,洋溢着生活的意义,令人迷醉。
C.本文通过典型环境描写,通过对话层层推进,揭示了社会变革带来的生活环境变化和人的心理变化,刻画了一位在变化中冷静思考回归本真的农村妇女形象。
D.本文通过插叙,叙写了二蛋子没钱治病只好回老家,最后通过吃树茎治好了病的故事,表明树茎比医院的医治更有效。
8.开头和结尾都写到"雨哗哗哗",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6分)9.在刻画女人这个形象时,主要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7.D(“表明树茎比医院的医治更有效”错,表明二蛋子心境产生了变化,拿得起放得下,适应了回归农村后的生活。
)8.(1)开头描写“雨哗哗哗”,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烘托了人物心情,引出下文男人和女人的对话。
(2)结尾的“雨哗哗哗”照应开头,使结构严谨。
也暗示着这雨声是生活的歌唱,是洗白和滋润的意义。
(6分,每一点3分,意思对即可)9.女人的性格特征:(1)临危不乱,遇事沉稳。
面对大雨带来的破坏,女人能沉稳面对,并想好一系列的应对方法。
(2)做事果断。
面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女人在见识之后能果断选择回归农村,把握生活的方向。
(3)积极乐观。
面对男人的叹气和埋怨,女人能快速引导,坦然以对。
(6分,答对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五月押题预测语文卷(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牡丹村余显斌牡丹亭是个亭子,亭子四周是一大片牡丹花,各种颜色,相互映衬。
这牡丹是朱大夫让吴亮种的。
这亭子,也是朱大夫让建的。
吴亮是朱大夫的扶贫对象。
朱大夫来时。
吴亮家里除了一台电视上了千元外,其余都是千元以下的东西。
吴亮坐在那儿,闷着头吸烟,许久,长叹一声后说:“我想办法了。
可是没财运。
”朱大夫问:“听说你厨艺不错啊,咋不办个小吃摊啊?”吴亮说:“饭店太多了,谁来吃?”朱大夫告诉他,放心,开吧,绝对有人来。
吴亮想想,一个小吃摊,反正不费多少钱,于是就办起来。
朱大夫在旁边挂起一个牌子,上书“朱杰大夫免费诊治处”。
朱杰大夫,那可是全市有名的专家啊。
过去请朱大夫看病,得排长队,现在好了,人就在这儿。
于是,一个个病人纷纷赶来。
朱大夫忙得脑门儿冒汗,吴亮也忙得脑门儿冒汗。
病人来诊治,要吃饭,要喝水,还要睡觉。
吴亮不笨,就将小吃摊变成了饭馆,将多余房子开成旅店。
生意很快就火起来。
可是,他仍着急。
朱大夫是来扶贫的,时间一满,就要回去的。
这样的专家,不可能一直给自己当招牌的。
那天晚上闲下来时,吴亮亲自下厨,炒了几个拿手菜,又弄了一壶酒,和朱大夫吃着喝着,感激地说:“朱大夫,你可是我的福星。
”朱大夫一笑:“举手之劳。
应该的。
”吴亮摇摇头,说出自己的担心,如果将来朱大夫回市里去了,自己咋办啊?朱大夫哈哈大笑,给他分析,他饭菜质量好,待人又客气,怕啥?可是,吴亮仍摇头叹息,只有近处的人,客源有限,现在红火,是有远处来诊治的人。
朱大夫放下筷子,仿佛想起什么似的问,饭馆门前那么大一块地咋不利用起来。
吴亮问:“咋利用?”朱大夫说,自己有个朋友,有牡丹种子,到时点上。
吴亮说:“牡丹。
不值钱啊。
”朱大夫说,饭馆四周是牡丹,客人来了,不是心里更舒畅些吗。
吴亮想想也是,就点着头同意了。
几天后,朱大夫联系的牡丹种子就来了。
一场雨后,牡丹发茅,慢慢长高,长大,散开叶子,绿茵茵一片。
第二年,牡丹花就开了。
朱大夫一笑,让吴亮建个亭子,再引一股水,环着亭子转,亭子就在水中央了。
朱大夫将坐诊的地方。
就设在亭子里。
来的人在亭子里看了病,顺着一座拱形的木桥出来,沿着一条石子路,就到了吴亮的饭馆吃饭。
还有住宿的人,没事了,就在牡丹园里转着,挺高兴。
吴亮翘着拇指说:“朱大夫,了不起。
”朱大夫一笑:“了不起的还在后面呢。
”吴亮一愣,忙问:“还有啥厉害招数啊?”朱大夫也文绉绉地卖起关子,笑着摇头:“天机不可泄露。
”牡丹花落,不久就结了种子,成熟后,朱大夫吩咐,将种子摘了。
吴亮不知为啥,可是,他信朱大夫。
就请人摘了。
第二天,就有车来收走了,也是朱大夫联系的,就是他的那个送牡丹种子的朋友。
价钱很不错的,吴亮一次就收入五千多元。
吴亮打听:“朱大夫,你朋友要那干吗啊?”朱大夫告诉他,他的朋友是老板,专门销售牡丹籽油的。
吴亮瞪大眼睛,牡丹籽也能榨油啊。
一天时间,消息忽传遍全村,大家都纷纷找到朱大夫,也想要牡丹籽,也想种上。
朱大夫呵呵一笑。
马上打电话给朋友。
两天后,朋友开着一辆大卡车来了,带的都是牡丹籽,一一分给大家,种下,不要钱。
但是,他有个要求,按市场价收取牡丹籽,到时必须优先卖给他。
大家乐呵呵的,都异口同声答应了。
一场雨过后,牡丹发芽。
到了开花的时节,整个村子,全都是牡丹花,红的如霞,白的如雪,黄的如丝绸。
一个村子,仿佛飘浮在一片七彩云霞里,飘浮在一片香气里。
有病人来看病,将这儿的景色一一拍下来,发在网上。
再来的人,就已经不仅仅是病人了,更多的是看风景的。
公路上车来人往的,问干啥的,都说:“去牡丹村看花啊。
”村子因此改名为牡丹村。
村子里,饭馆旅馆更多了,还有导游小姐,旗袍一飘一飘的。
吴亮呢,每天都忙着,笑呵呵的。
有时,闲下来的时候,他会望着远处的路,心想,朱大夫走后,说不久会回来看看的,可究竟啥时来啊?到时自己得整治几个菜,好好陪朱大夫喝两杯。
(选自《天池》2019年第2期,有改动)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叙写吴亮家里贫穷的情况和吴亮没财运的感叹,使朱大夫对吴亮的扶贫显得必要而又及时,也使后文朱大夫对他帮扶的效果得到凸显。
B.朱大夫给吴亮提出建议后,吴亮都做了思考,认准之后就干起来,这说明他是一个听劝、走心、实干的人,而这些正是他能致富的内在条件。
C.小说多次写到朱大夫的笑,一方面突出了朱大夫乐观自信、亲切谦和的性格特点,另一方面使全文洋溢着一种积极健康、轻松和谐的气氛。
D.吴亮的不自信被朱大夫破解,吴亮对朱大夫走后客源的担忧被朱大夫解决,村民们的需求被朱大夫满足,小说情节曲折紧张,更有吸引力。
8、小说中的朱大夫扶贫有方,收效显著,请简要分析。
(6分)9、说以描写吴亮的心理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7、【答案】D【解析】“小说情节曲折紧张”分析错误,小说情节平实,不以曲折紧张取胜。
8、【答案】①利用扶贫对象的自身优势。
吴亮厨艺不错,朱大夫就鼓励并帮助他办小吃摊、开饭馆,使他的生意火起来。
②让扶贫对象综合经营。
他让吴亮种牡丹,用牡丹吸引食客,卖牡丹籽赚钱,增加了吴亮的经济收入,长远地解决了他的客源问题。
⑨用自己的专长为扶贫助力。
他把免费坐诊的地方设在吴亮的小吃摊旁边、牡丹亭里,来看病的人方便到吴亮那里食宿,使吴亮有了客源保障,生意很好。
④牵针引线,共同致富。
经他联系,朋友免费提供牡丹籽给村民种,村民把牡丹籽卖给朋友,牡丹美化了村子,引来了游客,村民经营的饭馆旅馆更多,收入更多。
(每答出一方面给2分,答出三方面即可;每方面中答出“扶贫有方”和“成效显著”各1分;如分别答“扶贫有方”、综合答“成效显著”也可;意思答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