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纪中、深圳外国语、广州执信2019届毕业班语文科三校联合考试试卷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
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咋.呼/咋.舌阜.盛/ 馥.郁惟.妙惟肖/娓.娓动听B.棱.角/菱.角扑朔./追溯.载.舟覆舟/载.入史册C.皮癣./苔藓.隽.永/镌.刻刚愎.自用/无裨.于事D.训诂./沽.酒徜徉./佯.装引吭.高歌/沆.瀣一气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据说短信拜年,已成为与吃年饭、看春晚并列的春节三件大事。
同一时间里,祝福短信便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铺天盖地的散播。
大量转发的拜年短信,内容大同小异,相互抄袭,人云亦云,毫无个性和感情色彩。
因此很多人对节日期间的一些所谓短信不厌其烦。
有专家认为,虽然转发短信内容多姿多彩,但人们更容易被原创的温暖与真诚打动。
A.铺天盖地 B.人云亦云 C.不厌其烦 D.多姿多彩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新加坡召开,本次会议同期举办“未来之声”活动,将邀请来自各经济体的约百名学生代表和指导老师来参加。
B.季羡林老先生即使在病榻,仍然忆往述怀,思考人生,写下了富有思想性的佳作《病榻杂记》,完全可以说是季老“思想不老”的极好写照。
C. 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欣赏者要自己体悟,一经点破,那含蓄蕴籍的美感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D. 世博会结束后,主题馆将改为标准展览场馆,与世博中心、星级酒店等一起组成能适应举办展览、承接会议需要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村道旁、树荫下,,;长弄里、街梢头,,;商邑中、闹市处,,。
①江南乡村粗茶淡饭的日子因此有了一份知足的踏实和依靠②朱漆的井栏护立诸多大小不一的水井③江南古镇荣辱不惊的岁月藉此平添几许鲜活的滋润和热闹④粗朴的麻石围起一圈圆圆的土井⑤江南旺埠车马川流的繁华仗此更具踌躇的厚实和轩昂⑥凉润的青砖砌出一口悠悠的老井A.②③⑥①④⑤ B.④①⑥③②⑤C. ②①④③⑥⑤D. ④③⑥①②⑤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9小题。
叙陈正甫《会心集》袁宏道世人所难得者唯趣。
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
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下则有如苏州①之烧香煮茶者。
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
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人生之至乐真无逾于此时者。
孟子所谓不失赤子,老子所谓能婴儿,盖指此也。
趣之.正等正觉②最上乘也。
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故虽不求趣而.趣近之。
愚不肖之.近趣也,以无品也。
品愈卑故所求愈下,或为酒肉,或为声伎,率.心而行,无所忌惮,自以为隔绝于.世,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此又一趣也。
迨.夫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
余友陈正甫,深于.趣者也,故所述《会心集》若干卷,趣居其.多。
不然虽介.若伯夷,高若严光,不录也。
噫,孰谓有品如君,官如君,年之壮如君,而.能知趣如此者哉![注]①苏州:唐代诗人韦应物任官终于苏州刺史,史称“韦苏州”。
②正等正觉:正等,即上等。
正觉,佛教以洞明真谛追到大彻大悟的境界。
5. 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率.心而行率:顺从B.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非:没有C.迨.夫年渐长迨:等到D.不然虽介.若伯夷介:孤高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趣之.正等正觉最上乘也②愚不肖之.近趣也B.①又其.下则有如苏州之烧香煮茶者②趣居其.多C.①故虽不求趣而.趣近之②而.能知趣如此者哉D.①自以为隔绝于.世②深于.趣者也7. 下列选项中,全都属于作者所谓“难得”之趣的一项是()(3分)①辨说书画,涉猎古董②如苏州之烧香煮茶。
③不失赤子、能婴儿。
④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
⑤或为酒肉,或为声伎。
⑥有身如梏,有心如棘。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8. 下面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用山上之色等四个喻体来比喻志趣,形象生动地表明了意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
B.第二段鲜明地提出“自然”和“学问”是得趣的正反两个方面,然后举三类人为例说明“趣得之自然者深”。
C.作者认为,儿童时代的情趣最为上乘,次之为山林之人,再次之是品第底下之人,年长位高者最无趣。
D.文末称赞陈正甫“深于趣”,其《会心集》所述趣者居多,也感叹其“知趣如此”。
这也是作者写叙缘由。
9.断句和翻译。
(10分)(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4分)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人生之至乐真无逾于此时者(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
②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
10.阅读李白的《长相思》,完成后面题目。
(7分)长相思李白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箪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注】美人,借以寄寓个人政治理想。
(l)“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箪色寒”,从哪几个角度写出深秋怎样的特点 ? (3分)(2)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4分)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前3题计分)(6分)(1)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屈原《离骚》)(2)________ 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全球化时代中国设计的发展趋向王丽文全球化是一个既让人欢迎又让人不安的现象。
全球化对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跨文化设计理念和本土化设计理念上。
跨文化设计理念这是全球化趋势在设计中最直接的体现。
在全球文化大交融的今天。
每一个设计师都在文化中工作。
我们所拥有的文化的共同点,就是全球设计语言的一部分,而那些地域特征又使之产生差异。
因此,设计师应该深入了解不同的文化,尽可能地去寻找一种认知和尊重它的方式,处理好全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辩证关系,使各个民族的、地区的、地方的文化能够继续为全球文明做出贡献,而全球文明又反过来推动民族、地区和地方文化的更新和发展。
贝聿铭先生就是一个跨文化的设计大师:香山建筑的美轮美奂,造就了气势磅礴的燕山上的江南水乡风采;卢浮宫前水晶玻璃的金字塔,造就了浪漫之都的古朴神秘。
从中国传统的对称,北欧的率真,乃至印第安文化、玛雅文化都可以在他的作品里找到踪迹,甚至可以在一件作品里完美凝聚。
但是全球化也不是一味的模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故意照搬、拼凑外来文化的设计。
以无锡为例,在这个城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富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附近,市政府建了一条欧风街,显得不伦不类。
巴黎要跟纽约竞争,会把自己的老房子老街拆了去建和纽约一样的高楼大厦吗?人们不远万里来看北京城,是为了来看北京的超现代高楼或者法国人设计的模仿巴黎香榭丽舍的王府井吗?可见跨文化设计最主要是把握好全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辩证关系,了解和保持文化中的个性,才不至于在设计中生拉硬扯,而是在保有自身特色同时,融会不同的文化,创造出更新、更有活力的交融文化。
本土化设计理念这种理念是民族精神在设计中的体现,是对霸权主义的对抗,强调彰显自身的特色。
日本设计是这方面的佼佼者,在遵循本国风格的同时,又取得了国际地位。
他们的很多设计作品中有一种静、虚、空灵的境界,让人能更深地感受到一种东方式的抽象。
中国设计这些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成效却难尽人意。
通过“一仿二改三创造”制作出的“新产品”,多流露出欧美设计的痕迹或日本设计的风格,却唯独看不到本民族文化的踪迹,这种设计上表现出来的苍白,引起了许多设计师的深思。
因而在这样一个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里,在全球化大潮迅猛袭来的时代中,中国的设计出现了“传统化”和“本土化”的回归,这是中国设计师对自身文化的一种责任感、一种反思,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忧虑。
其实,中国人对自身的文化是有着很深的认同感的,近几年出现的汉服热,中国结的盛行,就说明了这一点。
因此许多设计师开始对设计的本土化展开探索,一些成功的设计师,在设计中添加了许多中国元素,如古钱币、水墨画、儒家文化,他们很懂得如何将中国文化加入一些现代元素呈现出来,表面上看是一些符号、形式,但更透彻的是从这些符号、形式当中折射出的五千年的中国文化精神。
但可惜的是,如今的中国设计师可能过多地强调了形式技巧方面,只热衷于对“传统”的借用和表现,出现了诸如带着瓜皮帽的北京西客站,以及全国各地那些拆旧建新的仿古民居、仿古建筑等等,这都只是一些徒具外壳、没有灵魂的设计。
总之,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世界正变得越益统一,但不是越益整合。
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单一的系统,但仍充斥着各种冲突。
任何趋势都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
在不可逆转的全球化过程中,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甚至个人,都应该更加珍惜自己的个性,融入并不等于失去自我,失去自己的身份和独特性。
(本文有删改)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A.全球化时代每一个设计师都在文化中工作,设计师应该深入了解不同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