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5-5油气藏形成时间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5-5油气藏形成时间
= 2040m
• 从油藏顶面上推 2040m到B层,即A层 油藏是在B层开始沉 积时形成的。
2040m
计算油藏形成时间示意图
• 影响因素:
• (1) 原生气体:油气藏 油藏,饱和压力大 于原始状态,计算的油藏形成时间比实际时间 晚。
• (2) 地壳运动:油气藏形成后,若上覆地层遭 受剥蚀,或埋深加大,引起油气藏内的温压条 件变化,饱和压力随之变化。
10
8 6
6
4
2
0 Ed
包裹体测主要成藏期
99ຫໍສະໝຸດ 75 4Ng下
Ng上
Nm下
Nm中
Nm上
主要成藏期
经历了二期成藏作用,其一均一化温度为105℃左右 成藏;其二均一化温度为155℃左右成藏。分别为早第三 纪末东营期和晚第三纪明化镇组沉积时期
第一期:均一温度70-90℃,盐水与含油包裹体共生, 晚白垩世 第二期:均一温度100-130℃,盐水多与含气态烃的盐水包裹 体、气体包裹体共生 ;晚第三纪和第四纪形成
结合储层的埋藏受热史,可确定流体 包裹体形成时储层经受的温度,以及相 应的埋深和地质时代等,从而判断油气 充注的时间。
结合埋藏受热史,确定包裹体形成时储层经 受的温度,相应的埋深和地质时代,判断油气 充注的时间。
利用储集岩成岩矿物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确定东营凹陷油气充注藏期。
气液两相包裹体
气液两相包裹体
• 与饱和压力相当的地层埋藏深度,其对 应的地质时代,即为油藏的形成时间。
• 若A层油藏的饱和压 力Pb = 20MPa, Pb与 油藏当初形成时的地 层压力Pd相等:
• Pb = Pd =ρw g H 相当 的地层埋藏深度(设ρw =1×103 kg/m3 ,
g = 9.8m/s2) :
H = Pb / ρw g =20 ×106 / 103 ×9.8
• 自生伊利石的最晚同位素年龄代表了烃 类充注储层的时间或略晚。
伊利石年龄减小
伊利石年龄减小
伊利石年龄减小
伊利石年龄减小
伊利石年龄减小
埋藏深度增大
石发水 停生层 止变的 生化水 长伊介
利质
古油水界面
今油水界面
两 期 成 藏
成长 藏期 作缓 用慢
的
油水界面
中侏罗统头屯河组和西山窑组储层伊利石同位素年龄: 盆参2井为99-83Ma,盆4井为104-91Ma。成藏期在晚白垩 世,
若后来由于地壳的 差异升降,B点的隆 起幅度超过了A点; 但由于a期的沉积物 中的油气已在构造A 中聚集,因而在构 造B之a层中,往往 没有油气聚集
构造发育史与油气聚集关系示意图
A圈闭形成时间晚,位置低—无效
构造形成时间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形成次序:1 2 3 4
5、6、7
圈闭形成的相对时间
1~7-圈闭的编号,a~e-地层时代序号
第五章 油气聚集与油气藏的形成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概述 第二节 油气聚集机理 第三节 油气藏的形成、破坏与保存 第四节 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 第五节 地温场、地压场和应力场与油气藏
形成的关系 第六节 凝析气藏的形成 第七节 非常规气藏的形成特征 第八节 气藏与油藏形成及保存条件的差异
第四节 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
形成次序:1 2 3 4
5、6、7
圈闭形成的相对时间
1~7-圈闭的编号,a~e-地层时代序号
形成次序:1 2 3 4
5、6、7
圈闭形成的相对时间
1~7-圈闭的编号,a~e-地层时代序号
3、油藏饱和压力法
• 饱和压力---地层条件下,气体开始析离液 体时的压力
• 油气运聚过程中,气呈溶解状态饱含在 油中,油藏的地层压力与饱和压力相等。
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盆参2井为74-64Ma, 盆4井为83-71Ma。成藏期在白垩纪末以后。
莫索湾隆起侏罗系砂岩自生伊利石(<0.1µm) 同位素地质年龄分布
• 2、储层流体包裹体法
• 包裹体:胶结物和矿物形成时捕获介质中的成 分,在矿物晶格缺陷中形成包裹体;
• 捕获成分:液体、气体 • 流体包裹体纪录了原始流体的性质、组分、理
河 31-79(2301.6m,Es2,500X,裂 缝 )
梁 8-3-8(2937m,Es3,500X,胶 结 物 )
气液两相包裹体
河 89(2723m,Es3,500X,裂 隙 )
气液两相包裹体
王 78(3426.1m,Es3,500X,加 大 边 )
个数 样品数
10 8 6
4 2 0
90-100 100-110 110-120 120-130 150-160 均一化温度区间
一、传统地质分析方法 烃源岩主要生、排烃期分析法 圈闭发育史分析法 油藏饱和压力法
二、 流体历史分析法 储层流体包裹体法
自生伊利石测年法
哈西-迈萨乌德油田
2、圈闭发育史分析法 圈闭形成的时间---油气藏形成的最早时间 沉积埋藏史恢复 构造发展史恢复
沉积时A点为隆起区, B点为生油区。A点 聚油有利。
盆参2井流体包裹体分布图
化条件等。
烃包裹体
盐 水 包 裹 体 碎屑颗粒
石英次生加大
金红石
均一温度:包裹体形成时大多呈单一 液相,储层样品采到地面后由于温度、 压力的降低,溶于液相的气体分离出来 形成气-液两相的包裹体,在实验室将 包裹体置于冷热台上加热至气相消失, 再恢复成均一液相时的温度称为均一温 度,该温度代表了包裹体形成时的温度。
• 二、流体历史分析方法
• 化石记录:储层成岩矿物及其中流体包裹体直 接记录了沉积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和过程,作为化 石记录用于重塑油气藏形成和演化史。
• 自生伊利石测年法 • 储层流体包裹体法 •
1、储层自生伊利石测年法 • 基本原理:
• 储层中自生伊利石仅在富钾水介质环境 下形成, 烃类进入储层后, 自生伊利石停止 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