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法国工程师教育是令法国人引以为豪的精英教育,经过了200 多年的发展,在世界享有盛名,独树一帜。
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之际,研究、借鉴法国工程教育成功的培养模式尤为重要,本文以法国尼斯索菲亚综合理工学院为例,重点分析了工程师学院培养特点,提出我国工程师培养可借鉴的方法。
一、法国工程师教育体系特点
1、课程教学强调基础,重视实践。
法国的工程师教育,为法国培养出大批精英人才,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中可谓是独树一帜。
在社会工业化需求的推动下,法国高等工程教育具有以工具性基础和知识性基础为内涵的基础化倾向,认为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具有较熟练实践能力两者缺一不可。
这种倾向与法国的国情是分不开的,法国的专业实验课自成体系,并不依附于理论课,但是法国教师强调学生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实验课讲义中经常会出现大量的理论推导,应用到的知识范围非常广。
2、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
Polytech Nice Sophia共有企业老师300余名,企业有关专家和工程师直接参与学生培养。
学生培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实践教学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学校从一些大公司和企业的高层中聘请有实践背景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他们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了解工业和市场需求,承担一定量的教学任务和指导学生的工作,直接参与三年逐级递进加强的实习环节,使得学生的培养更好地面向社会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对培养工程师是非常重要的。
3、严格的考核和退出机制。
在工程师学院,淘汰机制严格,第一年淘汰30%。
一般三门课一个模块,每个模块需大于10分,总平均分要高于12分,每个模块内课程没有具体要求。
学校对学生抄袭零容忍,发现即为0分。
并使用查重系统严格对实验报告和代码进行查重,不满足查重要求的即为0分。
考试分数差的多的学生直接退学,考试分数不及格但是查的不多的学生最多有一次留级重修的机会,再有考试不过就退学,学生管理自主,自己对自己负责。
二、与我国工程师培养模式比较
1、不提交毕业论文也可毕业。
我国不论学术型还是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均需要花1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一篇系统的学位论文,该论文是申请学位的必要条件。
法国的工程师培养体系中,除了修完所需课程外,仅需要提交最后一学期在企业半年实习期间的实习报告即可获得毕业文凭、获得工程师学位。
2、贯穿学业的三个强制性实习。
工程师三年的3个实习都是强制性的,可以视作完成学业的必修课。
一年级结束时1-2个月的实习要求学生作为普通工人、职员或店员出现在企业或者商店等,主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
力。
二年级结束时2个月的实习中学生是技术员,能够进行辅助性的工程技术研究或开发工作。
三年级的大实习就要求学生就以工程师身份进行半年的实习工作,锻炼学生独立从事工程技术研究或开发的能力。
3、触及工业技术前沿的机会多。
尼斯综合理工的工程师学业还包含三个project(类似于我们的课程设计),由企业导师命题并指导学生完成。
此类命题通常为企业研发过程中遇到的真实技术问题,因此,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有触及本领域技术前沿的机会,为他们毕业后在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过渡。
三、法国工程师教育模式对中国工科教育的启示
从我国教学现状出发,我们需要借鉴法国工程师大学校教育体系中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但必须通过创新才能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制。
1、更新观念,重新认识和定位工程师的地位。
在我国,人们认为工程师(包括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社会地位相比教授、研究员似乎要低一些。
而法国工程师教育是通过立法来保证教育质量的,CTI是法国专门及唯一负责工程师职衔认证的机构,这对法国工程师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保证和监督作用。
因此,只有通过法律手段才能减少政府对大学的行政干预,才能保证大学在法律规定下的办学自主权,按照教育发展规律提高办学质量,使得“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落到实处。
2、合理规划课程课时,让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环节。
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起着决定作用。
而知识是在实践与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理解与提高的。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叫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流”不是“源”,直接经验才是“源”。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工程科学的许多知识和技能必须在动手的过程中才能理解和掌握,合理规划课内总学时,重视实践在教学中的作用,合理安排练习课、讨论课和实验课比例,给予学时充分的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训练时间,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独立或者合作的实验过程中得到能力的训练,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接受与记忆。
3、灵活运用开放资源、企业资源及现代信息技术。
在法国大学校的很多课程中,如C语言编程课程直接使用互联网上的开源资源,如Linux、gcc、emacs 等;如VHDL编程课程直接使用美国Altera公司提供的设计项目资料,学生需要回答公司项目资料中提出的设计问题;如电子线路实验课程直接使用美国TI 公司提供的基础开发板和实验指导教程,学生需要按照教程完成逐个实验的仿真与调试,并回答教程中的实际问题;如概率论与应用统计课程,直接使用开源的网上互动式多功能服务站WIMS系统等。
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可以使教学内容紧密贴合企业实际,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习方法、提倡自主学习。
国外课程很少有统一的教材,迫使教师对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完善,促使学生阅读大量的参考书及企业资料作为补充。
卓越工程师教育应该提倡课堂上多讲思路和方法,以问题引导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介绍最新的案例和学科发展动态,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将
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课程学习的组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