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教学实录评析执教:赵文坤评析:李静一、创设情境,初步解题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我们一起到田地里去看一看。
好不好?生:好!师:(课件出示田地图)你们瞧,春天来了,田里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小苗。
在田边曾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
想知道吗?生:想!(师讲故事)师:故事的名字就在老师的板书中。
拿出小手来跟老师一起写一写课题。
(板书课题),(指着‘守’)这个字怎么读?生:读做“守”。
师:谁能给它组个词?生:防守。
生:守护。
师:“守”在这里指的什么?生:守侯(板书:守侯)师:谁能用“待”来组词?生:看待。
生:等待。
师:“待”在这里指的是什么?生:等待。
(板书:等待)师:“株”指什么?师:(课件演示课文录像)伴随着老师的朗读请大家来欣赏课文录像。
师:谁记得我刚才提出的问题?“株”在文中指的什么?生:“株”指的是树桩。
师:你们同意吗?大家看看老师在画什么呢?(板画:树桩)。
树桩是露出地面的大树的一部分。
(出示词卡:树桩)这个词谁会读?生(齐):树桩。
师:“桩”为什么是“木”字旁?哪位同学能说一说?生:因为树桩是树木的一部分,所以是“木”字旁。
师:弄清楚了“株”的意思,我们再来看课题,“守株待兔”就是?生(齐):守着树桩等待兔子。
[教者从故事切入,勾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又对课题质疑解疑,从而激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为下面的教学铺路搭桥。
这样的开课体现了教者的精心安排又不着痕迹的教学艺术。
]二、初读课文,质疑课题师: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生:谁守株待兔?生:守株待兔的目的是什么?生:守株待兔的结果怎样?师:同学们,答案就藏在我们的书里面。
打开书,请大家读课文。
老师想问一问你们,初读课文你想给自己提个什么要求呀?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看书下面的拼音读。
生: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
生:不认识的字还可以问一问同桌。
师:下面请大家按照自己提出的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生:自由朗读课文。
[教者有提问的方式激起以下学习的欲望,让学生自主探究。
而且在学生自主读文之前还给予了相关的学法指导,从而真正的做到了将课堂回归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深读课文,明白寓意(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课文读完了, 老师要检验一下你们的读书成果。
你们知道谁守株待兔吗?生:种田人。
师:(板书:种田人)大家读书真认真。
种田人守株待兔的起因是什么?生:有一天他在田里干活,一只野兔忽然从树林里窜出来,撞到田边的树桩上死了。
师:(出示野兔图片)同学们,瞧!这只野兔不知怎么的,它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
想一想,“撞”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生:嗵。
师:(出示字片:撞)跟老师读。
生:撞。
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生:一个儿童伸出手,就是“撞”。
生:“儿童”的“童”加上提手旁,就是“撞”。
师:这只野兔怎么会一头撞死在树桩上呢?请大家拿起书来,带着这个问题,齐读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老师刚才听你们在读中,有一个字有个别人读错了。
(出示字卡:窜)他读成了“chuan”,对吗?谁来纠正?生:这个字读“cuan”。
师:谁能领着大家读一读?生:领读“窜”字。
师:这个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生:有一串糖葫芦头顶戴了一个小帽子。
生:山洞里有一串香喷喷的烤肉。
师:“串”加穴宝盖念“窜”。
你知道老师用的是什么识字方法吗?生:“加一加”的识字方法。
师:“窜”是什么样子呀?我们跟着种田人一起去看一看。
(课件演示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的动画)你们注意看这只野兔怎么样的从树林里跑出来?生:野兔飞快地从树林里跑出来。
生:野兔向闪电一样从树林里跑出来。
生:野兔慌慌张张地从树林里跑出来。
师:同学们,像刚才大家说的那样,飞快地、慌乱地跑就是“窜”。
师:什么原因,野兔会这么慌张地从树林里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呢?大家猜一猜?生:也许是一只老虎在追它。
它就从树林里窜出来,不小心撞到了树桩上。
生:可能是一只顽皮的猴子爬上树,他看见了兔子,拿了一块石头向兔子扔去。
本来兔子的胆子就很小,他一扔,兔子就很慌乱地从树林里窜出来,撞到了树桩上。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想一想这段我们该怎么读呢?谁来试着读一读?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声音真洪亮,读得很流利。
老师也想读一读行吗?生:行!师:范读第一自然段。
谁能评价一下我的朗读?生:老师把“忽然”读得很快,让我感觉想不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生:老师把“窜”读的很重很快,让我感觉野兔真的从树林里飞快地跑了出来。
师:大家听得真仔细。
同学们,你们愿意读一读吗?还可以把你自己的体会也融入到朗读中。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简单的一个“窜”字,体现出教者慧眼独具。
教者抓住这个细节,首先让学生明白“窜”是怎样的动作,在讨论中理解“窜”的特点,接着通过猜测“窜”的原因,使学生在读、思、说中步步深入,从而领悟品词析句及揣摩文句的方法。
一个现成的学法指导。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课件出示句子: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师范读。
“白捡”是不是白天捡呀?生:不是。
师:那“白捡”指什么?(板书:白捡)生:没花一点儿力气就捡了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生:不费吹灰之力。
师:面对这样意外的收获,种田人的心情怎样?谁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生:乐滋滋。
师:“乐滋滋”是什么样子?我请个同学上来“乐”一下,再把种田人的想法自言自语地说出来。
可以就说书上的话,也可以再补充一些。
(指名上讲台表演)师:从他的样子和说的话你们理解“乐滋滋”的意思了吗?生:“乐滋滋”就是因为满意而表现出喜悦的样子。
[表演既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帮助学生理解了词语,使词语带着活生生的形象贮存在他们的脑海中。
]师:同学们,这个乐滋滋的种田人有一个很美的想法,想不想知道?生:想!生:(课件出示句子: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读句子。
(读时强调了‘每天’)师:从你的读中我感受到这个种田人希望天天能捡到一只野兔。
谁还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这句话?生:读句子。
(读时强调了‘一只’)师:从你的读中我感觉这个种田人希望每天不多捡,只捡一只野兔他就满足了。
师:同学们,能不能带着你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这句话?生:个性化朗读句子。
师:兔子撞死在树桩上,这样的好事情会不会每天都发生?生:不会!师:也许几十天以后会再次发生,也许几十年以后会再发生,也许永远都不会再发生。
像这样不经常的,很少发生的事情,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生:偶尔。
生:偶然。
师:这两个同学说得非常好!我们把不经常,很少发生的事情,用“偶然”、“偶尔”来形容。
今天我们又学到了一个新词,跟老师读一读。
(板书:偶然)生:(齐读)偶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者不忘帮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提炼和积累,同时,在积累的过程中,渗透对文章所蕴涵的道理的感悟,可见设计的精巧。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种田人他知不知道这是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呢?生:不知道。
师:他是怎么做的?请大家默读课文,读完之后划出有关语句。
注意我有要求,默读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生:默读课文后划出有关语句。
师:谁来读一读你划出的语句?生: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师:(课件出示:从此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生(齐):读句子。
师:(出示词卡:从此)同学们这里有一个词,谁来读一读?生:从此。
师:从什么时候起,他就丢下了锄头?生:从他捡到野兔以后,他就丢下了锄头。
师:(出示锄头图片及“锄”字)你们看,这就是锄头,知道锄头是干什么的吗?生:除草的。
生:挖土的。
师:老师来告诉你们吧。
锄头是除草的、弄松土地的劳动工具。
(手指‘锄’)这个字谁认识?生:锄。
师:你们来领着我读,好吗?生(齐):锄,锄,我领读。
师:锄,锄,我会读。
谢谢你们。
“锄”为什么是“金”字旁?生:因为锄头前面那部分是金属做的,所以它是“金”字旁。
师:对。
他丢下了锄头说明了什么?(板书:丢下)生:他以后不再干活了。
师:种田的人,他不干活。
那他能干什么呢?老师这里有两句话。
(课件出示句1:种田人丢下了锄头,坐在树桩旁边等着。
句2:种田人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
)我请男同学读第一句,女同学读第二句。
读完以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生:读句子。
师: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了第一个句子没有“整天”,第二个句子有“整天”。
师:这个同学观察得非常细致。
(板书:整天)有“整天”和没有“整天”的句子,意思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谁来说说怎么不一样了?生:第一句没有“整天”,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在等。
第二个句子有“整天”,就是不管刮风下雨,他都在那里等着不离开。
师:想一想第二句话该怎么读呢?生:读第二句话。
师:谁来评价一下她的朗读?生:我感觉他把“整天”读得很响亮,让我觉得种田人不管白天黑夜他都在那里等着,不离开。
[教者不仅注重师对生的评价还注重生生之间的评价,评价方式多元化。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生(齐):读句子。
师:种田人为什么“守株待兔”?现在你们明白了吗?(课件出示:因为这个种田人看见,他想,所以他。
)谁能用上这样的句式,说说原因?生:因为这个种田人看见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他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所以他种田坐在树桩旁边等着。
师:谁还愿意再来说一说?生:因为这个种田人看见一只野兔撞死在树桩上,他想这样的好事会天天发生,所以他就守株待兔。
师:(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你们瞧!种田人丢下了锄头,他呀,不干活了。
当别人在地里浇水施肥时,他在守株待兔;别人在地里拔草捉虫时,他在守株待兔;当别人的庄稼大丰收的时候,他还在?生(齐):守株待兔。
师:他守株待兔的结果怎么样呢?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师:他守株待兔的结果就是?生:庄稼全完了。
(板书:庄稼全完了)[教者能够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发现,从而揭示规律。
还及时抓住重点词语,多处穿插说话练习,将语文课程的词句训练落到了实处。
注重语文的品味。
]五、深化明理,拓展延伸师:现在假如你从种田人的身边走过,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同桌讨论)[教者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同时还注重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
]师:老师现在就是种田人,我在这里傻等兔子呢。
哎呀,我都等了一年了,这兔子怎么还不来呀!生:种田人,你好!师:你好!生:兔子是不会再来的,你赶紧把田里的野草除掉,种庄稼去吧。
师:还有哪个过路人,给我这个种田人说一说?生:老乡你好!你在干吗呢?师:我等兔子呢。
生:你别再等了,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偶然发生的,你应该好好干活去。
师:哦,同学们你们这么一说我知道了,这件事情是偶然发生的,要想有收获,不能靠运气。
我呀,现在就扛起锄头,下地干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