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基本要求

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基本要求

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建设基本要求
一、采掘部署合理
1.优化生产布局。

矿井、采区和工作面设计要依据瓦斯地质资料详细分析和预测矿井瓦斯灾害情况,充分考虑瓦斯治理的需要,优化巷道布置,简化生产系统,明确开采顺序,合理确定工作面参数,实现安全高效、合理集中生产。

(矿井、采区建立设计说明书档案。

一年内准备设计几个工作面,要有设计及作业规程。

需要瓦斯地质资料、在设计说明书里要附件。


2.合理组织生产。

按照核定的生产能力编制生产计划和组织生产,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各采区的同一煤层只能有1个采煤工作面进行生产,严禁超能力、超定员组织生产,坚持正规循环作业,工作面进度要与支护、通风等工序相协调,保证各辅助环节及时跟进到位。

(1、煤矿每三年要有生产能力核定,每个矿要有批准的生产能力核定2、年度和月度的生产报表要在煤管局建立档案)
3.坚持正规开采。

矿井要加强生产准备,保持水平、采区和采掘工作面的正常接替与衔接。

采煤工作面必须保持至少2个安全出口,形成全风压通风系统,煤与瓦斯突出矿
井、高瓦斯矿井和低瓦斯矿井高瓦斯区域的采煤工作面,不得采用前进式采煤方法;按规定淘汰落后和非正规采煤方法、工艺。

(不能有老式的生产方法和方式、比如巷采)
二、通风可靠
4.矿井有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

改变全矿井通风系统时,编制通风设计及安全措施,并履行报批手续。

巷道贯通前,按《煤矿安全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规定,制定安全措施。

采掘部署合理。

(各矿提供报批手续要县煤管局批、通风系统图、贯通要存档措施)
5.矿井生产水平和采区实行分区通风。

通风系统中没有不符合《规程》规定的串联通风、扩散通风、采空区通风和采煤工作面利用局部通风机通风现象。

(看现场)
6.矿井、采区通风能力满足生产要求。

每年安排采掘作业计划时核定矿井生产和通风能力,按月、季、年度对矿井及采区进行通风能力核定,按实际供风量核定矿井产量,无超通风能力生产现象。

(要有采掘接替、每月产量计划和每月产量报表。


7.应设置专用回风巷的采区按《规程》规定设置了专用回风巷;采区进、回风巷贯穿整个采区,没有一段为进风巷、一段为回风巷的现象。

(现场抽查或查阅图纸)
8.矿井内各地点风速符合《规程》规定。

矿井有效风量率不低于87%。

回风巷道失修率不高于7%;严重失修率不高于3%;主要进风巷道实际断面不小于设计断面的2/3。

(现场测定或查阅当月或上月报表、巷道维修记录和月报表或现场查)
9.局部通风机安装、“三专两闭锁”和“双风机、双电源”、最低风速等符合《规程》规定,并实现运行风机和备用风机自动切换,双风机能力必须匹配。

(现场体现)
10.按规定设置和管理风门、风筒、密闭等通风设施及构筑物。

设备保持完好,并及时淘汰落后的设备。

(建立通风设施台帐:风门、密闭、挡风墙、调节风窗、风桥等要有台帐、并在现场有管理牌板)
三、抽采达标(应进行瓦斯抽采的矿井)
11.坚持先抽后采、不抽不采,抽采不达标不进行采掘活动。

将瓦斯抽采计划纳入矿井年度生产计划,实现统一下达、统一管理、统一考核。

矿井、采区和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与计划开采煤层的瓦斯抽采能力、达标煤量等相匹配。

12.按《规程》第145条规定建立地面永久抽放瓦斯系统或井下临时抽放瓦斯系统。

突出矿井在编制年度、季度、月份生产建设计划的同时,必须编制防治突出措施计划。

13.突出矿井开采突出煤层时,必须采取突出危险性预测、防治突出措施、防治突出措施效果检验、安全防护措施等综合防治突出措施;坚持采取开采保护层或预抽煤层瓦斯等区域性防治突出措施为前提,不掘突出头,不掘突出面;在突出矿井开采煤层群时,优先选择开采保护层防治突出措施。

14. 钻场、钻孔、管路、瓦斯巷等瓦斯抽放工程按设计和计划进行施工。

15.瓦斯抽采效果达到《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的要求。

四、监控有效(在管理制度上体现)
16.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布置、安装煤矿安全监控系统。

(现场检查)
17.监控设备传感器的种类、数量、安装位置、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的敷设等符合规定。

(1、现场检查2、查作业规程3、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图4、设备台帐。


18.监测设备的报警点、断电点、断电范围、复电点和信号传输符合规定。

(1、现场检查2、查作业规程3、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图)
19.下井人员按《规程》规定佩戴便携式瓦斯监测仪器。

(1、检查便携式仪器发放室记录、2、井下现场抽查(矿长、矿技术负责人、爆破工、采掘通风区队长、工程技术人员、班长、流动电钳工、采煤机掘进机司机必须要带)
20.安全监控设备必须定期进行调试、校正,每月至少1次。

甲烷传感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等采用载体催化元件的甲烷检测设备,每10天必须使用校准气样和空气样调校1次。

每10天必须对甲烷超限断电功能进行测试。

(1、检查调校记录2、现场抽查。


21.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设备性能完好,工作正常。

中心站必须实时监控全部采掘工作面瓦斯浓度变化及被控设备的通、断电状态。

(1、检查监测日报、安全隐患汇报记录、瓦斯超限汇报记录等2、现场检查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22.具有相应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技术管理能力或与区域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技术服务机构签订服务协议。

(查有效地技术服务协议)
五、管理到位
23.建立健全以矿井主要负责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瓦斯治理责任体系、以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为核心的瓦斯治理技术管理体系和防突安全生产责任制。

(各矿要建瓦斯治理责任体系图、瓦斯治理技术管理体系图及相关安全生产责任制)打印成册或以牌板的形式附贴墙体。

24.健全瓦斯治理和防突工作机构。

设专职通风、地测副总工程师;设立通风、防突、抽采、安全监控等机构,配足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

(有机构设置文件及人员任命文件:检查方法为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
25.建立健全瓦斯治理管理制度。

如通风、瓦斯、防突、监测监控系统、安全培训、安全投入、安全仪器仪表、设备管理、隐患排查整改、安全会议和瓦斯治理目标考核责任制等管理制度。

(统一制定相应管理制度,由各矿执行并做好相应记录。

检查方法:现场查责任制及有关记录)
26.矿井每年编制通风,防治瓦斯、防治粉尘、防灭火安全措施计划,并贯彻执行。

(计划要有措施计划、每季度修改一次。

检查方法:1、查各矿编制的措施计划及计划执行情况的总结2、检查现场)
27.矿井各种图纸报表准确,数据齐全,上报及时。

【五图(通风系统图、防尘系统图、防灭火系统图、安全监控系统图、瓦斯抽放系统图。

)五版(局部通风管理牌板、通风设施管理牌板、防尘设施管理牌板、通风仪器仪表
管理牌板、安全监测管理牌板。

)五记录(调度值班记录、通风区值班记录、通风设施检查记录、防灭火检查记录、测风记录)四台帐(通风瓦斯调度台帐、防火密闭管理台帐、煤层注水台帐、瓦斯抽放台帐。

)检查方法为:查图纸、查相关报表、查向煤管局上报记录)
28.强化安全培训工作,提高瓦斯治理水平;特种作业人员经培训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书。

(建立年度的矿井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计划,每次培训要有考核记录、要求证书原件放到各矿的培训中心或教育科。

每个人入井要带培训证件的复印件)检查方法:检查有关记录台帐和培训合格证。

六、实现安全生产目标
29. 完成年度瓦斯抽采量和抽采率指标。

30. 杜绝重特大瓦斯事故,瓦斯事故起数、伤亡人数控制在上级下达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以内。

【矿井在年初制定年度安全指标(矿一号文)。

安检科建立矿井事故台帐,并有月度、季度、年度汇总,年终有总结】
应设立机构:1、通风科2、防突科3、抽采科4、安全监控科5、建立档案管理机构
所建台帐:A、风门管理台帐B、设置和管理的密闭台帐C、设置和管理的挡风墙台帐D、局部通风台帐
E、建立全部采掘工作面瓦斯浓度变化及被控设备的通、断电状态的台帐
F、每月建立安全设备调试、校正、测试台帐。

(甲烷传感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等采用载体催化元件的甲烷检测设备,每10天必须使用校准气样和空气样调校1次。

每10天必须对甲烷超限断电功能进行测试。


G、被监控设备的通、断电状态台帐
H、培训台帐
I、四台帐:通风瓦斯调度台帐、防火密闭管理台帐、煤层注水台帐、瓦斯抽放台帐
规章制度:
1、建立监控设备传感器的种类、数量、安装位置、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的敷设的管理制度
2、建立监测设备的报警点、断电点、断电范围、复电点和信号传输的管理规章制度
3、建立特定下井人员佩戴便携式瓦斯监测仪器的制度
4、建立健全瓦斯治理管理制度。

(如通风、瓦斯、防突、监测监控系统、安全培训、安全投入、安全仪器仪表、设备管理、隐患排查整改、
安全会议和瓦斯治理目标考核责任制等管理制度。

依据县煤管局下发文件由各矿整理)
五图:通风系统图、防尘系统图、防灭火系统图、安全监控系统图、瓦斯抽放系统图。

五版: 局部通风管理牌板、通风设施管理牌板、防尘设施管理牌板、通风仪器仪表管理牌板、安全监测管理牌板。

五记: 录调度值班记录、通风区值班记录、通风设施检查记录、防灭火检查记录、测风记录
四台帐: 通风瓦斯调度台帐、防火密闭管理台帐、煤层注水台帐、瓦斯抽放台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