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六章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


长城:甘肃-河北段
明清皇宫:北京故宫
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甘肃敦煌莫高窟
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西藏拉萨历史建筑群:布达拉宫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山东孔孟文化历史建筑群:曲阜孔庙、孔府、孔林
武当山古建筑群
平 遥 古 城
苏州古典园林
北京颐和园
北 京 天 坛
重庆大足石刻
(2)评价方法 ①一般体验评价。 ②旅游资源的要素评价。 ③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评价: 模糊评价法; 供-需评价法。
二、旅游与地理环境
1.地理环境对旅游的影响 (1)地理环境的差异是旅游动机产生的基础。 (2)地理环境造就和烘托了旅游资源。 地 貌 形态特征; 共建佳景 水 文 形象、色彩、声音、光影、气味 生 物 色彩、形态、鸣声、历史、奇特 气象气候 阳光、朝霞、白云、细雨、飞雪 (3)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导致旅游资源分布 的区域性。 (4)地理环境的渐变和突变改变着景物的形态, 影响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内动力:动机
旅游动力 中间条件:收入、闲暇、交通等 外动力: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的 空间相互作用 (1)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的载体:游客 相互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两者之间的互补 性(差异性)、替代性和可达性;遵循空 间组织的距离衰减规律。
(2)旅游地域分布特点
①区内旅游流大于区外旅游流,区外旅游流有逐渐增 加的趋势。
阿尔比斯黑森林美景
阿尔比斯田园山村
喜马拉雅山
四川四姑娘山
奇险华山
内蒙古大草原
三江平原湿地
黄河三角洲湿地
武都万象洞
黄 果 树 瀑 布
尼亚加拉大瀑布
黄山云海
泰 山 日 出
海 上 日 出
桂 林 山 水
象 鼻 山
西



断桥残雪
三 潭 印 月
藏羚羊的跪拜
第六章
§1 §2 §3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
人类的休闲活动与旅游活动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 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1
人类的休闲活动与旅游活动
一、休闲活动
1.休闲: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满足饮食 、睡眠等生理活动必要时间,家务活动时间之 外剩余的时间,即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 完全根据个人意愿去利用和消磨的时间。
索溪峪
乌龙寨
九寨沟
九寨沟的春天
九寨沟的春天
九寨沟的夏天
九寨沟——五花海
九寨沟的冬天
四川黄龙
三江并流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江西三清山江 西 三 清 山 东 方 女 神
——
江西三清山-玉琼仙境
泰 山
黄山——迎客松
峨眉山金顶
乐山大佛
武 夷 山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形地貌奇观
2.休闲活动:是指人们在休闲时间所进行的各种 活动。 3.休闲活动的特点:自主性、自由性、消遣性和 文化性。
休 闲
在异地进行 的观光、度 假、娱乐、 健身等活动
旅 游
在居住地进行的娱乐、 体育、参观旅游、影视、 戏曲等活动
在异地进行公务、商务、 会议、展览、文化、修学 和专项考察等活动
旅游与休闲的关系


关于旅游的概念,全世界目前还没有形成 统一的认识,但各国学者都强调: (1)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 种社会经济现象; (2)旅游已日益成为人们新的消费方式,是人 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3)旅游是暂时在异地的活动,不导致在异地 的长期性居留; (4)旅游的主要目的是游览、求知和娱乐; (5)旅游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 生态和就业等各个方面。


目的定义:20世纪50年代,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 学旅游研究所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理解为是 暂时在异地的人空余时间的活动,主要是出于修 养;其次是出于受教育、扩大知识和交际的原因 的旅行;再就是参加这样或那样的组织活动,以 及改变有关的关系和作用。 时间定义:1979年,美国通用大西洋有限公司的 马丁·普雷博士在中国讲学时,对旅游的定义为 :旅游是为了消遣而进行的旅行,在某一个国家 逗留的时间至少超过24小时。
§3


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一、旅游活动与旅游业的经济作用
二、旅游活动与旅游业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一、旅游活动与旅游业的经济作用
(一)积极影响:

1.赚取外汇,改善国际收支平衡。 2.积累资金,回笼货币,促进财富再分配。
1.目标 2.受益者
开发商与游客为净受益者
游客第一,有求必应 分片分散项目,空间拓展无序
开发商与游客、当地社区和居民分享 利益
生态景观第一,有选择地满足游客要 求 功能导向的景观生态调控,有计划地 安排使用空间 寻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融合, 创造持续就业机会 交通、娱乐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与环境 资源保护相协调,交通受到管制 旅游活动必须以不打扰当地居民和生 物的生活为前提


关系定义:1980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伯特·麦金托什对 旅游下的定义是:“旅游是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访问者 的过程中,由于游客、旅游企业、东道政府及东道地区的 居民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生活方式定义:中国学者于光远于1985年提出,旅游是现 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的特殊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 的特点是: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 世界旅游组织定义(1995):旅游指为了休闲、商务或其 他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并停留在那里,但 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旅游目的包括六大类:休闲、娱 乐、度假,探亲访友,商务、专业访问,健康医疗,宗教 /朝拜,其他。
②生态旅游是指倡导爱护环境的旅游,或者提供相应的设施 及环境教育,以便旅游者在不损害生态系统或地域文化的情 况下访问、了解、鉴赏、享受自然及地域文化。 ③生态旅游是一种专项旅游产品,是向旅游者提供没有或很 少受到干扰和破坏的自然或原生文化遗存旅游环境的旅游。
传统旅游与生态旅游之比较
项目 传统旅游 利润最大化 享乐为基础 文化与景观资源的展览 生态旅游 适宜的利润与持续环境资源的价值 以生态为基础的享受 环境资源与文化完整性展示与保育
3.旅游资源分类
(1)按发生属性及组成要素可分为:自然旅游 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2)按利用和开发状况可分为:已开发旅游资 源、即将开发旅游资源和潜在旅游资源。 (3)按活动的性质可分为:观赏型、运动型、 康体型、娱乐型等。 (4)把资源和活动的性质结合起来划分:利用 者导向性、资源基础型和中间型。
⑤流向大城市。
(3)旅游流的空间移动规律 国际旅游客流在南北流向上,主要 由北向南移动 ; 国际旅游客流由内陆向沿海地区及 岛屿移动( 世界三大海滨旅游区―地中 海、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和东南亚沿海是 世界国际旅游者的主要目的地 )。
太阳海岸
布拉瓦海岸
加那利群岛
(4)旅游流的时空分布集中性 ①分布强度指数 ②高峰指数 ③地理集中指数
西狭野鸭
加拿大的枫叶
黄山迎客松
西狭秋韵
川西邛笼建筑 (羌族)
侗家吊脚楼
布依族石头寨
敦煌壁画
四合院
江南民居
岭南建筑
徽派建筑

川西民居
海派建筑
川西民居
邛笼建筑
书院建筑
2.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旅游活动为保护资源和环境提供了推动力。
(2)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②主要的国际旅游流始于、也终于发达国家和地区。
③在大尺度范围内,旅游者一次旅游走遍几个国家或 地区,旅游流向也围绕着旅游路线在多个国家与地区 之间呈闭环状流动;在中小尺度范围内,旅游路线呈 现出节点状特征,即游客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后原 路返回。
④旅游流向和流量集中在级别较高的风景名胜区和文 化特色显著区。
地域范围
国内旅游 国外旅游
深 圳 十 里 银 滩
滨海旅游
滨海旅游
滨海旅游
滨海旅游
泰 山 日 出






珠穆朗玛峰
香山红叶
杭州虎跑泉
济南趵突泉
镇江金山天下第一泉
吉林雾凇
吉 林 滑 雪
旅游者 3.旅游活动的构成 旅游资源 旅游业
主体 客体 媒介
4.旅游活动的地域分布和空间移动规律
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
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以满足人们休息
、消遣和文化需要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者
的旅行和暂时居留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
系的总和。
2.旅游活动的类型
观光型 文化型 目的动机类 保健型 公务型 宗教型 购物型 猎奇型 综合型 滨海旅游 山地旅游 温泉河湖旅游 资源特征类 冰雪旅游 名胜古迹旅游 社会风情旅游
甘 肃 旅 游 景 点 分 布 图
4.旅游资源的评价 (1)评价内容 ①旅游资源的要素评价:包括旅游资源的类别 和性质评价、价值评价、旅游资源的特色、密 度、旅游容量评价;
②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包括区位条件、客 源条件、投资条件、建设施工条件; ③旅游资源效益评价: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和环境效益评价。
功能:教育功能;科学功能;游览、启智和创 作体验功能。
2.世界遗产与旅游环境
世界遗产是旅游活动的基础 ①世界遗产门类齐全,内容丰富多样,为区域 旅游资源的多样性构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②遗产的地域性是区域旅游资源独具魅力且不 可替代的前提。 ③遗产的文化性为自然风光的深度拓展提供了 广阔的空间。 ④世界遗产的标签是遗产地巨大的旅游品牌。
青 城 山



洛阳龙门石窟
明 显 陵
清 东 陵
清 西 陵
盛京三陵(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 )
安徽古村落西递
西 递 青 石 牌 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