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源性细菌知识讲解
Control of plague is based upon flea and rodent control !!!!
二、小肠结肠炎耶氏菌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是引起人类严重的小肠结肠炎的 一类肠道致病菌。经粪-口途径感染或因接触染疫 动物而感染。
第三节 芽胞杆菌属
芽胞杆菌属(Bacillus)是一群需氧、有芽胞的G+大 杆菌。除炭疽杆菌外均有鞭毛,本属中主要的致病菌 为炭疽芽胞杆菌和蜡样芽胞杆菌。
1. 致病物质 主要致病物质是内毒素。荚膜与侵袭酶增强了该 菌的侵袭力。 2. 所致疾病 布鲁菌感染家畜主要引起母畜流产。人类对布鲁 菌易感,引起布鲁菌病,也称波浪热。主要通过接触病畜及其分 泌物或接触被污染的畜产品,经皮肤、黏膜、眼结膜、消化道、 呼吸道等不同途径感染。
流行环节
易感者 人和动物
传染源 牛、羊、猪主要自然宿主 一般不会人-人传播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挤奶,剪毛,接羔) 间接接触(肉、奶)-烧烤,涮肉
布鲁菌的致病过程
布鲁菌被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吞噬
到达局部淋巴结繁殖 突破淋巴结入血,出现菌血症,内毒素效应
波浪热 进入肝、脾、骨髓、淋巴结等
3. 免疫性 由于布鲁菌为细胞内寄生,故其免疫以 细胞免疫为主。
三、 微生物学检测方法 采集标本 分离培养 生化反应 血清学检测 皮肤试验:依据迟发型超敏反应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
革兰阴性小杆菌 无鞭毛,不形成芽胞,光滑型菌株(毒力菌株)有微 荚膜
培养特点与生化反应
• 专性需氧,初次分离需加CO2 • 营养要求高,普通培养基生长缓慢
• 多数能分解尿素和产生H2S • 含两种抗原:A抗原与M抗原
• 抵抗力较强,肉、乳制品中可 存活数周至数月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四、防治原则 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是控制和消灭家畜布鲁菌病,切 断传播途径和免疫接种。高危人群的自我防护
第二节 耶尔森菌属
耶尔森菌属(Yersinia)细菌属于肠杆菌科, 是一类革兰阴性小杆菌。其中鼠疫耶氏菌、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与假结核耶氏菌三种是人 类致病菌。
一、鼠疫耶氏菌
鼠疫耶氏菌(Y. pestis)是鼠疫的病原菌。鼠疫是一 种自然疫源性的烈性传染病,一般先在鼠类间发病 和流行,通过鼠蚤的叮咬而传染人类。人之间可通 过呼吸道传播,由于鼠疫患者死亡后皮肤常呈黑紫 色,故有“黑死病”之称。
一、炭疽芽胞杆菌
炭疽芽胞杆菌(B. anthracis)是引起动物和人类炭 疽病的病原菌。传播方式多样,多见皮肤炭疽,也
有肠炭疽、肺炭疽和脑膜炎炭疽等。
炭疽杆菌是历史上比较久的一种生物武器 黑太阳731 白色粉末事件
生物学性状:
炭疽芽胞杆菌是致病菌中最大的革兰阳性粗大杆菌, 两端截平,呈竹节样排列,无鞭毛,有荚膜和芽胞, 芽胞在有氧的条件下形成,位于菌体中央 培养:需氧或兼性厌氧,卷发样菌落。
动物源性细菌
第一节 布鲁菌属
布鲁菌属中(Brucella)导致人类疾病的主要有牛布鲁 菌(B. abortus,又称流产布鲁菌)、羊布鲁菌(B. melitensis) (我国常见)、猪布鲁菌(B. suis)和犬布鲁菌(B. canis)。
本病呈全球性分布,每年上报WHO的病例数愈50万,约占世界 1/5-1/6的人受到布氏菌的威胁。国内多见于内蒙、东北、西北 等地区
炭疽芽胞杆菌的抗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结构抗原, 包括荚膜、菌体和芽胞等抗原成分,另一部分是外毒 素复合物。 细菌芽胞在干燥土壤或皮毛中能存活数年至20余年, 牧场一旦被污染,传染性可持续20-40年。也是恐怖分 子常用的生物战剂。
2. 致病性 炭疽芽胞杆菌主要致病物质是荚膜和 炭疽毒素(水肿因子,致死因子,保护性抗原)。 炭疽芽胞杆菌主要为草食动物炭疽病的病原菌,人因 接触患病动物或受染皮毛而引起皮肤炭疽(皮肤)。 食入未煮熟的病畜肉类、奶或被污染食物引起肠炭疽 (消化道),或吸入含有大量病菌芽胞的尘埃可发生 肺炭疽(呼吸道)。
曾发生三次世界大流行, 14世纪大流行时 波及我国。1793年云南师道南所著“《死鼠行》” 中描述当时“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 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圻堵”。
拿破仑视察雅法鼠疫病院 (Gros,1804)
生物学特性
革兰阴性短粗杆菌,两极浓染,有荚膜,无鞭毛,无芽胞。
培养特性:
兼性厌氧菌;液体培养基形成菌膜,钟乳石样下沉 对外界抵抗力较弱
3. 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涂片镜检:形态学观察 分离培养与鉴定:串珠试验
4. 防治原则
(1)炭疽的预防重点放在家畜上,对易感家畜应进行 预防接种。 (2)病畜应严格隔离或处死深埋,必经焚毁或深埋2m 以下。 (3)人群特异性预防用炭疽减毒活疫苗接种。 (4)治疗首选青霉素。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培养菌落
pH6抗原
外膜抗原
T抗原(鼠毒素抗原)
致病性
• 贮存宿主
–啮齿类动物(野鼠、家鼠、黄鼠,旱獭)
• 传播媒介
–主要是鼠蚤
• 传播方式
–鼠一蚤一人
• 致病
–鼠疫
• 腺型
败血症型
肺型
防治原则
(1)灭鼠灭蚤是切断鼠疫传播环节、消灭鼠疫源的根 本措施。 (2)应用EV无毒株生产活疫苗,进行接种。 (3)治疗必须早期足量用药,采用磺胺类、链霉素、 氯霉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均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