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把握当前的国情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社会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从总体上说,我国底子薄、人 口多的状况并没有改变。虽然经济总 量增长很快,但产业结构不合理和经 济效益差的状况严重存在。根据1994 年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按人均产值 排列,我国在132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排 在105位。居民生活尚处于温饱向小康 的过渡阶段。全国农村尚有5800万贫 困人口,城镇失业人口和富余职工达 2000万。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 教育水平不高,科学技术在很多方面 落后于世界。商品经济和国内市场还 不发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 形成过程中。封建残余、资本主义腐 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还有很大影 响。 民主法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所 有这些都说明,中国现在仍然处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如果从建国算起, 到下世纪中叶,至少将延续100年的时 间。这种状况在短时期内是不可能根 本改变的。
我国当前的国情从我们国家目前的现状来看, 整体上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鲜 明的特点就是资源和财富的取得具有野蛮性, 一切都以占有为目的,谁占有资源谁就占有财 富。 市场经济初级阶段普遍追求的是“利益最 大化”,而不是市场经济发达阶段的“效益最 大化”,一切的生产和交易手段都是手段,是 占有资源和财富的手段,追求的是无偿地占有 社会资源的财富,而不是追求以自己有效的付 出来换回自已想要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我们党 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从我国 的国情出发,是党的基本路线得以形成的前提 条件和理论根据。
自然状况:中国人口本世纪已 达13亿,下世纪中叶将达 15—16亿的高峰。中国人以 勤劳智慧闻名于世,但文化 技术素质较低,老龄化趋势 加快。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 但给经济、社会发展又带来 巨大压力。中国自然资源总 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 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资源分布很不均衡,承载能 力有限,浪费严重。自然环 境复杂多样,既有利于经济 多样化的发展,但也有很多 不利影响。69%的国土面积 是山地。耕地面积只占13.8%。 农业生产条件先天不足,自 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相当 脆弱,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从各国经验来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处于1000美元至3 000美元之间时,是社会矛盾最突出、变化最剧烈的时期。自上世 纪末以来,我国基尼系数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贫富差距问题引起 了广泛关注。同时,公共服务不到位、就业难、住房贵、上学贵、看 病贵、社保水平低、农民失地等问题交织在一起,构成当前我国社会 的主要矛盾。
根据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邓小平同志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 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 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等 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 个基本点。” 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 入了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立足国情,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坚定不 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想问题,办事 情,制定规划,确定具体的方针政策,都不 可忘记国情,不可脱离党的基本路线。
社会性质:中国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建立起 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改革,现在, 在经济方面,正在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在政治方面,实行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等制度。中国作为社会主义性 质的国家,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 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但各方面的体制还有很大弊病, 需要继续进行改革。
发展阶段:从现代化进程来说,中 国无疑尚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属 于发展中国家。从社会主义的进 程来说,则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包含着两 个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它确认我国已经进入社 会主义社会,另一方面,它又承 认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 的阶段。中国的社会主义,不是 脱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而是脱 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 力非常落后,这就决定了我国进 入社会主义社会后,还要经历一 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 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 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 化、市场化、现代化。
发展水平:改革开放来,中国人民感受最突出的一点是生活水平显著
提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显示, 2005年中国人类发展指数名列第85位,比1990年前移20 位。其中一些社会指标的进步举世瞩目,如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 2.5亿减少到2000万。 但是,2006年中科院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发表了一份 报告,根据城市化、平均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等指标计算的社会水 平综合年代差,中国与英、美、德、瑞典、法等国差距超过80年, 仍属于“社会欠发达国家”。 而中国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提醒人们审慎看待这 一前景,从绝对数量上看,我们与美国的人均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 又扩大了。
当代中国国情的基本要点
历史传统:中国是有5000年 历史的文明古国。封建主 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曾 发展至世界的顶峰,但近 代资本主义却很不发达。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期间失去了现代化的机会。 1949年以后才取得一个新 的历史起点。悠久的历史 和古老的文明既是一份丰 厚的遗产,也留下很多消 极的影响,深刻地影响着 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如何准确把握基本国情 ?
•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必要对中国的国情有一 个大体的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 须始终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准确把握当代中 国的基本国情,是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和 战略的出发点。 “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 艰巨任务,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 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 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还在于对所处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 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