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检索表2013.11.19

检索表2013.11.19



其 它 特 征
腹末有弹器 腹末有尾须1对和中尾丝1条 后足适于跳跃,或前足适于开掘
前翅皮革质,后翅膜质 前翅为鞘翅,后翅膜质 前翅为半鞘翅,后翅为膜质 前后翅膜质,或前翅稍加厚
喙着生于头前端 喙着生于头腹面后端
在进行昆虫分类工作时,通常要使用检 索(key)表来鉴定昆虫的种类和区别不同等 级分类单元的所属地位。检索表的编制,是 用对比分析和归纳的方法,将不同种类昆虫 的特征,从中选定比较重大而稳定的特征, 作成简短的文字条文排列而成。因此检索表 的运用和编制是昆虫分类工作重要的基础。 检索表的形式常用的有单项式和两项式2种, 现按下表所列六个目主要特征制成两项式检 索表。
5(4) 翅不被鳞片 ………………………………………………………………………… 6
翅被鳞片 …………………………………………………………………………… 鳞翅目 6(5) 雌腹部末端有蜇刺 ………………………………………………………………… 膜翅目 雌腹部末端无蜇刺 ………………………………………………………………… 脉翅目生物检索表主讲教师源自钟玉林生物检索表(key)
生物检索表是生物学 研究中常用的一种专业工
具书,用于对未知分类地位的细菌、植物、动物 等生物进行科学分类和鉴别。根据使用目的 的不同,生物检索表会分至不同的分类阶元。 检索表将某一群生物依照某些稳定且易于观 察和鉴别的特征进行一系列的二分,最终指 向 门 、 纲 、 目 、 科 、 属 、种 乃至亚种 等分类阶元。
(一) 包孕式
这种检索表的优点是各不同单元的关系明显醒目,缺点是相对性状相离很远, 尤其在冗长的检索中,浪费篇幅。格式如下:
A.有翅
B.口器咀嚼式
C.翅两对 D.前翅膜质 E.前翅不被鳞片 F. 雌腹部末端有蜇刺 ……………………………………………………. 膜翅目
FF.雌腹部末端无蜇刺 ……………………………………………………… 脉翅目
EE.前翅密被鳞片 DD.前翅角质 CC.翅一对 …………………………………………………………… 鳞翅目
………………………………………………………………………. 鞘翅目
…………………………………………………………………………………双翅目
BB.口器刺吸式 ……………………………………………………………………………………异翅目
生物检索表(key)
检索表一般不提供直观的图片,也不对不 同类群的生物进行完整的特征描述,采用二分 的文字描述主要特征,常涉及大量专业术语, 因而使用检索表需要一定专业背景并接受专门 的训练,否则很难通过检索表获得正确的结果。 但是由于检索表以稳定而显著的特征进行分类, 故而使用检索表鉴定生物物种一般能够得到比 较准确的结果。目前,检索表是动物志、植物 志等志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些生物类群也 有独立的检索表出版。
3(2) 翅一对 ……………………………………………………………………………… 双翅目
翅两对 ……………………………………………………………………………… 4 4(3) 前翅角质 …………………………………………………………………………… 鞘翅目 前翅膜质 …………………………………………………………………………… 5
AA.无翅 …………………………………………………………………………………………………无翅亚纲
(二) 连续式
这种形式的检索表,具有包孕式检索表同样的优点,而篇幅比较节省, 但相对性状还是相离很远,是其缺点。格式是:
1(12)有翅
2(11)口器咀嚼式
3(10)翅两对 4(9)前翅膜质 5(8)前翅不被鳞片
6(7)雌腹部末端有蜇刺 ………………………………………………………………… 膜翅目
7(6)雌腹部末端无蜇刺 ………………………………………………………………… 脉翅目 8(5)前翅密被鳞片 ……………………………………………………………………… 鳞翅目 9(4)前翅角质 …………………………………………………………………………… 鞘翅目 10(3)翅一对 ……………………………………………………………………………双翅目 ………………………………………………………………………异翅目 ………………………………………………………………………………无翅亚纲
检索表的结构
所有生物检索表均以二歧分类的方式对
生物进行分类,逻辑结构完全相同。在具体
编制和排版上则有三种不同的结构:定距式
( 包孕式)检索表、平行式(二项式)检索表 和连续(单项式)式检索表。
六个目主要特征
目 名
弹尾目 缨尾目 直翅目 鞘翅目 半翅目 同翅目
口 器
咀嚼式 咀嚼式 咀嚼式 咀嚼式 刺吸式 刺吸式 无 无
11(2)口器刺吸式 12(1)无翅
(三) 两项式
这是目前最通用的形式。优点是每对性状互相靠近,便于比较,循着号码检索,非常便利,篇幅 也节省,主要缺点是各单元的关系有时不明显。格式是: 1(2) 无翅 ……………………………………………………………………………… 无翅亚纲 有翅 ……………………………………………………………………………………… 2 2(1) 口器刺吸式 ………………………………………………………………………… 半翅目 口器咀嚼式 ……………………………………………………………………… 3
两项式
无翅…………………………………………………………………………………………… 2
有翅…………………………………………………………………………………………… 3 腹末有弹器……………………………………………………………………………… 弹尾目 腹末有尾须1对和中尾丝1条…………………………………………………………… 缨尾目 口器刺吸式…………………………………………………………………………………… 4 口器咀嚼式…………………………………………………………………………………… 5 前翅为半鞘翅…………………………………………………………………………… 半翅目 前后翅膜质……………………………………………………………………………… 同翅目 前翅皮质,后翅膜质…………………………………………………………………… 直翅目 前翅为鞘翅,后翅膜质…………………………………………………………………… 鞘翅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