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者:翟鸣建审核人:
课题:秋天的怀念
第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听写字词
〈二〉新课引入
这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秋天,走进秋天的怀念。
〈三〉阅读提纲
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并说出你的理解?
〈四〉自主学习
〈五〉讲授新课
2.从表格中你看到了怎样的儿子,怎样的母亲?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通过“暴怒无常”“砸”“摔”“捶”等体会史铁生的痛苦与绝望;指导朗读,体会史铁生的内心。
3.研读关于母亲的描写,从“躲”“忍”“挡”等细节描写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深沉;(板书:爱)指导朗读,进一步感受母亲的平凡、坚强、宽容和无私
4.判断下列句子采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如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并结合文中相关词语说说它们对表现伟大的母爱的作用。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明确:动作描写。
“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也突出了母亲的谨慎小心,说明母亲怕让儿子痛苦,让儿子伤心;“偷偷”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2)母亲扑过去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明确:动作、语言描写。
“扑”、“抓”两个动作,说明母亲非常在意“我”的内心感受,害怕儿子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忍”写出了母亲尽管十分悲痛,却抑制悲伤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
母亲说“好好儿活”,带着几分无奈,几分顽强,母亲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许不长了,却仍在不屈地与病魔搞争,不希望看到身怀病痛的儿子失去与病魔抗争的信心,推动生活下去的勇气。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明确:神情描写。
“憔悴”暗示出母亲在病魔的折磨下身体已经十分不好;“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明确:语言描写。
表现了母亲心中十分地快乐,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之深。
(5)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明确:心理描写。
母亲很怕因为自己的情绪或者措辞而刺激到我,所以尽力地压抑自己的难过,而变得小心翼翼,变得敏感。
5. 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
•——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
•——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
•——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板书:怀念)
6.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
明确:这段话中的一连串排比句表面上是在描写北海菊花的美丽,实际上是用象征的手法,赋予菊花深刻的含意。
作者之所以浓墨重彩地写菊花,恰恰是对母亲
生前那句“好好儿活”的觉悟解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菊花象征作者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
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揭示了主旨。
“我”说“要好好儿活”,体现出了心中的坚强与自信,我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找到了自我,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谛。
7. 拓展:同学们,作者的母亲是一位伟大、坚强的母亲,她对他的儿子的爱我们已经读懂。
我们在坐的每位同学包括老师在内也在享受这份博大的爱,不管是父爱还是母爱,我们都应该学会珍惜这份爱。
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吗?思考一会与同学交流。
〈六〉课堂练习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分歧(qí)瘫痪(tān huàn)树杈(chà)熬(áo)夜
B.粼粼(línlín )诀别(júe)姊妹(zí)荫蔽(yīn bì)
C.一霎(chà)时犄(qǐ)角沐(mù)浴脸颊(xiá)
D.锤(chuí)打菡(hàn dàn)萏徘徊(huí)絮絮(xù)叨叨(A)
〈七〉课堂小结
作者曾经沉浸在自己命运的泥潭中无法自拔,仇恨生命、仇恨生活。
他爱母亲,却忘却了如何去爱。
人生有时就是如此,“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后悔的他惟有完成母亲希望他“好好儿活”的遗愿,才是对母亲的报答。
五、作业设计
1、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内疚歧斜匿笑形影不离
B.分岐憔悴攥着不可抗拒
C.脸颊荡漾祷告各得其所
D.虐杀繁衍烂漫自做主张
(C)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能否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B.他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C.父亲已经走了,但那番语重心长的话语时时在我的心头回想。
D.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泰安的空气更加清新。
(A)
3、下列文句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2分)
(1)母亲()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2)看看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
(3)学习上,我们如果不讲究方法,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结果只可能是()
A. 信服诀别事倍功半
B.佩服诀别事半功倍
C. 信服永别事倍功半
D.佩服永别事半功倍
(A)
4 、阅读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攻璃砸碎;……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为什么“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2.文章第一、三两段反复写到母亲要推‘我’去看北海的菊花,为什么?
3.第三段中画线部分是什么描写?表现了什么?(画线部分是:她高兴的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4.最后一段为什么要着意写北海的菊花?
答案:
1.因为母亲精心照顾我,顾不得培养花了。
2.她想让我看看外面的世界,跟能想菊花一样变坚强,绽放出自己的美丽。
3.动作描写,表现了母亲高兴得不知所措。
4.写出了秋天的美,也写了母爱的美,写出了“我”不再自卑,能像菊花那样坚强!
六、板书设计
爱
母亲————————我
怀念
七、课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