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规划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学号 ********天津城建大学成都某大学周边居住区的居住环境与景观分析学生姓名石智鑫班级11级土木9班成绩指导教师(签字)土木工程学院2014年 5 月 16 日成都某大学周边居住区的居住环境与景观分析摘要:本文选择成都市某大学周边3处具有不同人居环境条件的居住小区及其居民为调查与分析的对象,对住区内外部各项人居环境条件,以及公共设施规模等现状进行分析。

最后对居住小区人居环境的可享资源公平性进行评价,并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居住区;人居环境;公平性;景观;发展;1.研究背景成都作为“天府之城”,自古以来被认为是我国人居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但是从20 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人口迅速膨胀,流动人口急剧增加,成都这一自古为诸多文人赞誉的"最适合居住"的城市,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各不同阶层居住社区在享有住区物质环境条件,公共服务设施等的各个方面都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

因此,作为家住川大周边的成都人,我将对川大周边的居住小区的人居环境进行分析,以期为城市居住区的环境及公共设施规划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新思路。

2.研究与分析的基础情况说明根据居住区环境条件状况的不同,我选取了四川大学周边的三个居住小区:河滨印象,棕北小区,水井坊社区,以它们分别作为高,中,低档住区的代表,来进行调查分析。

“河滨印象”定位于以三层联排式别墅为主的绿色生态高档住宅区。

位于成都市东南部锦江区上河心村,在府南河、石牛堰两河交汇处,新九眼桥飞架府南河两岸,使其与成都名胜古迹望江公园、四川大学紧密相连。

棕北小区位于成都市科华北路段,与四川大学隔街相望,交通便利,环境优雅,周边教育商业设施便利,交通便捷。

棕北小区的整体规划体现了“占地不多环境美”的设计思想。

住宅群体平面布局合理,立面富于变化,居住环境幽静,具有川西民居特色。

住宅单体设计采用“大厅小卧室”的布局,注重功能完善,厨房、卫生间生活设施齐备。

配套公共建筑造型别致,功能齐全,位置适中,方便居民生活。

宅前绿地、组团花园、中心游园美观大方,令人赏心悦目。

水井坊社区位于锦江区中部,九眼桥头,系府河、南河两江环抱之地。

水井坊社区历史悠久,社区有远近闻名的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水井坊遗址。

3.小区环境景观分析3.1绿化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居环境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面广量大,且与居民关系密切,对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城市生态患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居住区绿地能改善居住区小气候,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隔声防风防尘,遮阳,还可提供户外活动场地美化居住环境。

一个优美的绿化环境有助于人们消除疲劳,振奋精神,可为居民创造游憩交往的场所。

3.1.1绿化率:绿化率是反映居住区绿化水平最直观最主要的指标之一。

河滨印象作为城市高端住宅商品房,其绿化占地比例高,设计美观,是典型的佳作,具有花鸟山水的幽雅景致,环境十分舒适宜人;棕北小区仅有一块集中的中心绿地,绿化相对欠缺而景观不甚精致;水井坊社区绿化远远不够,仅有的一块中心绿地已荒废许久,居民的公共休闲生活亦受到影响,但其位于望江公园旁边亦有一定缓解。

3.1.2公共绿地率:三小区中只有河滨印象有除公共绿地外的其他绿地,作为私家花园或是屋顶花园,使整个小区看起来郁郁葱葱,幽静深远,人居更为舒适。

3.1.3绿地利用率:棕北小区绿地的利用率最高,居民大多为中产阶级,在工作之余大多在公共绿地休息交往,从另一方面来说,利用率较高也是因为绿地面积与居住人口的比值相对很小,绿地面积有待提高;河滨印象环境优美,在中心绿地休憩的居民却寥寥无几,绿地利用率很低。

020406080100 绿化率绿地利用率河滨印象川大花园秀水园3.2休憩设施:小区内休憩设施包括露天设置的坐凳,躺椅,绿地中的草坪,缘石以及小区会所,服务性商业设施等。

三小区中河滨印象休憩设施齐全完整,随处可见,但利用率不高。

而只有河滨印象中设有会所等服务性商业设施,棕北小区以及水井坊社区休息设施均严重缺乏,且保养力度不够,损坏较为严重。

3.3公共居民健身设施:在当今社会生活压力大节奏快,健身成为居民必要的生活调剂,健身设施是居住区公共设施中极其重要的部分。

河滨印象作为高端商品房,配备有相对很完整的体育健身设施,包括游泳池,网球场,儿童乐园,散步林荫道等;棕北小区内并未设置居民健身设施,但其邻近四川大学,可以共享川大校园内的体育教育设施,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水井坊社区仅有少量的露天健身器械,但由于维护不周,已遭损坏,但是其旁的望江公园也有健身设施及散步道路,具有一定的弥补作用。

3.4教育设施:居住区内教育设施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等,设在区内的教育设施可方便业主接送小孩上下学,以及与小孩的安全等有密切的关系。

河滨印象内设有自办的实验幼儿园,小孩只在小区内活动,免除了许多危险,为业主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棕北小区紧靠四川大学,教育设施最为优渥,大学内设有两座幼儿园,小学以及中学,一系列相连贯的教育过程,如此齐备的教育体系,在成都堪称唯一;水井坊社区里尚无任何教育设施。

3.5物业管理: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由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

物业管理的强度大小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3.5.1治安情况:小区内治安情况与业主以及经常进出小区的其他工作人员的文化素养有关,还与物业管理强度有密切的联系。

一般来说,小区对外界的开放程度,直接影响了居民在小区内生活的安全私密性。

就一般情况而言,越是高档的商品住宅业主对私密性的要求越高,业主对物业管理也相应有更高的要求,业主所承担的物业管理费用也越高。

如河滨印象,其治安情况较其他两小区好得多,且小区所在的整个城市大环境也对治安有一定的影响。

3.5.2社区文明建设: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老社区,水井坊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十佳学习型社区”、“省级文明社区”、“省级示范社区”等称号。

水井坊社区成立志愿者协会,登记备案的社区志愿者有一千余名,结成互助对子10余个。

在邻里之间开展“一助一”、“多助一”互助服务。

水井坊街道成立了社区关爱站,街道备案的社会组织有5个,即“文体协会”、“牵手互助中心”、“与孩子一起成长家长志愿者协会”、“骑游俱乐部”、“水井坊国际酒文化俱乐部”5个社会组织。

这是其他新建小区暂时不能比的。

3.5.3后勤服务:后勤服务是物业管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包括垃圾处理,环卫,水电费缴纳,物业维修等。

3.6停车情况:3.6.1临时停车:由于三个小区建成的时间都比较早,故都未建设地下机动车停车场。

都采用的沿小区级道路临时机动车停车方式。

而棕北小区的临时停车问题尤为严重,由于道路宽度不够,很多机动车就不得不侵占一部分绿化用地。

3.6.2停车场:图3.6.1棕北小区停车侵占绿地三个小区都未采用地下停车方式。

河滨映像是高档的的别墅小区,都是独户独院的形式,故采用的是独户半地下的停车方式。

而后两个小区都采用的是露天停车场,但是其利用率并不高,特别是水井坊小区,停车场几乎闲置,杂草丛生。

对于非机动车,前者不明显,后两个小区都采用停车棚方式,利用率较高。

3.7商业设施:图3.6.2:河滨映像独户半地下停车三个小区在基本的商业设施上作的都比较完善,稍微做的欠缺的一点的水井坊。

但由于其地处成都南门老商业圈,其外部各种商业设施都相当齐全,对其的不足形成了很明显的补充。

4.外部环境与因素4.1交通可达性:交通的最便利的是河滨映像,由于其处于成都老南门中心地段,外接顺江路,与成都商业春熙路只须十几分钟的车程,交通可达性很高。

对于棕北小区,可达性比较高,外接科华北路。

但由于小区入口前城市道路等级较低,加之成为部分公交车以及川大校车的行驶路线,在上下班高峰期会行成一定的堵塞。

对于水井坊社区,其外接九眼桥,距市中心只有几分钟的车程,应该还是比较便利。

4.2外部照明环境:对于河滨映像和棕北小区,其区域规划较完善,市政公用设施也较完善。

而对于水井坊社区,其区域规划正在进行中,故配套设施落后,联系小区与城市主路的道路常年处于有路无灯的状况,故对小区的治安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4.3躁声环境:对于河滨映像,由于其规划设计的合理和绿化防噪的处理,小区内受到车辆噪声的干扰较少,唯一欠缺的是靠近道路的一侧,干扰会大些;同时,小区管理显得比较严密,故受到人为的干扰很少;对于棕北小区,由于其处于繁华的商业街,噪声影响较大。

4.4外部休闲娱乐环境:在这个环节上,三个小区又各有特色。

对于河滨映像,由于住户多为社会上层阶层,其内部娱乐设施相对饱和,并且住户的出行能力较强(大多拥有机动车)则其外部休闲娱乐环境作用相对淡化。

而对于棕北小区,其内部休闲设施稍显不足,但是其外部休闲娱乐环境优越,形成强势补充。

而水井坊社区相对闭塞,外部娱乐设施很匮乏。

5.评价和建议5.1研究分析总结与评价:综合对三个代表了不同环境条件状况的居住小区的调研分析与总结,可以看出,不同档次住宅中居民的可享有人居环境资源现状显然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差异性。

公共设施分布的不公平性,资源环境利用率的明显差别也是存在的,具体归纳为:绿地率,环境资源利用率有一定程度的不均衡,在较为低档的小区中,公共绿地资源普遍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缺乏,而较高档的小区中,绿地资源极其丰富但利用率不高,造成资源的浪费;公共设施,如居民休憩健身设施,商业设施,教育设施在高中档小区较为完备,而在一些中低档小区,甚至连公共基础服务设施都欠规划,不能满足住户基本需求;交通便利性及停车情况根据不同档次小区居民的出行方式有所不同,而显出不同要求及现状;居住区内安全私密性,环境卫生质量均随物业管理水平的不同在不同档次小区显示明显差异;整个居住小区所处的城市声环境,照明环境等也显示不同的标准。

5.2存在问题及相关规划建议:5.2.1居住小区的区域关系统筹与公共设施的均衡性 :靠近城市中心地段的居住小区在城市中心(副中心)公共设施服务范围内,其居住区所需配套的公共设施不应盲目按照平均指标进行设置,应适当降低标准以避免出现设施重复建设所造成的使用低效率甚至是浪费。

位于距离中心相对较远的居住社区,在规划中需结合社区开发定位考虑较为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

因此,提出市中心社区和城市边缘社区分别对待,执行灵活的公共设施配套标准以达到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

5.2.2 相对合理的公平性与保障居民基本需求:合理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工作,以控制城市内部的社会极化和分离程度, 保障社会的基本公平因此对不同性质的公建项目, 在指标体系中应做出不同的安排。

对于绝大多数居民的基本需求, 在指标中应给予明确的设置规定, 其目是确保在居住区建设中使这些设施的配建实现均好性, 从而满足全体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