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标准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标准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授课学部:
授课学时:60 编写执笔人:
教学部主任审核签字:审核日期:2013年5月
教务科科长审定签字:审定日期:2013年6月
一、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
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汽车维修生产常用工业电器及控制设备的结构、特性、选用和使用;学习汽车电气上常用电子元件及电路知识。

要求具备必须的安全用电常识,能够运用电工电子基本知识分析汽车电器设备和检测设备电器线路的工作原理。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为了适应汽车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本课程将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结合汽车电气设备等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地整合,加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法。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分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任务和职业能力,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中的汽车相关工种考证紧密结合,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相关汽车电气设备等课程所涉及到的电工电子基础知识为目标,整个课程内容以够用为度并适当加以拓展,从而设定本课程的标准。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60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40课时,实验课时为20课时。

本课程的总学分为4学分。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本专业应用性人才对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要
求,并为后续各专门化方向课程的学习作前期准备,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环保、节能、安全等意识。

(二)具体目标
1.素质教学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环保、节能、安全等意识,形成初步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知识教学目标
1)具备实用的电学基础知识,并具有一定拓展能力;
2)能正确使用常用汽车电工电子仪器、仪表;
3)会识读汽车单元电路图,并能对汽车单元电路进行实验论证和分析;
4)掌握安全用电常识;
5)会制作一些汽车晶体管电路,并能进行简单故障诊断与排除;
6)了解传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
7)了解集成电路和微电脑在汽车上的应用。

3.能力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本专业应用性人才对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并为后续各专门化方向课程的学习作前期准备,初步具备分析汽车起动系统、充电系统、点火系统、照明系统、微机控制系统等单元电路原理及功能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内容标准
单元一电路基础知识及应用
单元二认知交流电路
单元三安全用电
单元四电磁基础知识及应用
单元五电子电路基础知识及应用
单元六传感器基础知识及应用
单元七集成电路和微电脑在汽车中的应用
四、实施建议
根据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提出教材编写、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实验
实训设备配置等建议,并提供典型案例,体现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一)教学建议:
教学应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项目目标,培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育情境,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挂图、投影、多媒体、仿真、实物等教学手段,以确实提高教学效果。

(二)考核方式和评价方法建议:
考核方式可多样化,有计划地、灵活地进行。

采取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任务的评价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个人素质与专业素质相结合等评价方法,以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实际水平。

(三)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点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实用性、可操作性,适应企业需求,体现地区产业特点,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力求规范、正确科学。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开发相关的学习辅导书、使用说明书、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台架,开发仿真软件和诊断系统。

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成果,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五)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由于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中要创设教育情境,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尽可能安排更多工位,要求实验实训室具有挂图、投影、多媒体、仿真、实物等常规教学手段。

本课程实验实训以个人为单位为主,相关实训设备、检测仪器、工量具等按每组1-2人配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