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南阳师范学院2010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郑州国际物流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完成人:班级:2010-03学制: 4 年专业:物流管理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4-04-04目录摘要 (1)一、郑州国际物流园基本情况 (1)(一) 郑州国际物流园的规划 (1)(二) 农产品物流园的建设 (2)(三)新加坡国际物流产业园 (3)二、郑州国际物流园发展的外部优势 (3)(一) 独特的区位优势 (4)(二) 雄厚的经济基础 (4)(三) 农产品物流发展前景好 (4)三、郑州国际物流园发展的外部劣势 (4)(一) 信息化程度低 (5)(二) 物流人才短缺 (5)(三)货运量不足 (6)四、郑州国际物流园发展的对策 (6)(一) 政府对物流园区建设要大力支持 (6)(二)建设完善的物流网络 (6)(三) 培育物流专业人才 (6)(四)打造连接世界的内陆型保税港 (6)参考文献 (8)Abstract (8)郑州国际物流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作者:蒋焕玲指导老师:鲍春生摘要: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点推进中原经济区等区域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服务性产业已经成为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先导行业。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中原经济区的建设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因此郑州国际物流产业园的建设正是大环境下的必然抉择。
本文首先介绍郑州国际物流园的基本情况,接着阐述郑州国际物流园发展的外部优势和劣势,最后探讨郑州国际物流园今后的发展对策。
关键字:郑州;国际物流园;对策;2010年,郑州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郑州国际物流园区”。
根据规划,郑州国际物流园区将立足“内集外输、外进内疏”的功能定位,依托新郑国际机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干线公路物流港等设施,以及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建设公路、铁路、航空多式联运枢纽中心,重点发展国际物流、区域分拨和城市配送等物流业态。
一、郑州国际物流园的基本情况(一)郑州国际物流园的规划郑州国际物流园区规划面积约86平方公里,位于京珠高速公路以东、郑民高速公路以北、公路(新107国道)以西、陇海铁路以南,包括两个集装箱中心站、两个公路物流港和一个综合保税港区。
该园区是省政府确定的首批174个产业集聚区中唯一一家以国际物流为产业导向的集聚区,是河南省、郑州市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中以国际物流和区域分拨为主要业务的高端物流核心区。
郑州国际物流园区主要覆盖九龙区域,是郑州物流体系的核心及国际物流功能的主要承载者。
沿陇海铁路两侧重点建设集装箱中心站、保税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区、公路港等关键工程,重点发展冷链、钢铁、汽车、电器、装备制造、医药、家电等行业物流,承担国际运输、保税仓储、物流加工、物流金融、供应链管理等主要功能。
2009年8月,郑州市委、市政府决定由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统筹规划、建设、管理“郑州国际物流产业园”。
截至目前,郑州国际物流园区的规划、招商等工作全面展开,郑州出口加工区B区在园区选址;香港招商局物流、新加坡丰树物流、安得物流、宝供物流、河南省公路港务局、长航中外运物流、TNT物流、丹尼斯物流、中远物流等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纷纷确定入驻意向;2010年7月1日,河南省商务厅与新加坡贸工部国际企业发展局正式签订《投资贸易备忘录》,启动新加坡国际物流产业园项目,新加坡裕廊国际、丰树集团、吉宝企业等企业已确定投资意向。
表1 郑州国际物流园的三个发展建设阶段三个阶段郑州市物流业增加值(亿)占生产总值(%)货运量(亿吨)集装箱始发量(万标箱)航空货运量万吨)航空货运量占国际货运量(%)起飞阶段(2010-2015)450 7 3.5 140 20 4提升阶段(2016-2020)900 8 4.5 200 50 7成型阶段(2021-2030)2800 10 6 250 250 12(摘自河南省物流业发展规划(2010-2015))(二)万邦农产品物流园的建设河南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园是郑州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有限公司的迁建项目,建设地址位于中牟郑庵镇万洪路中段,园区总规划占地5300多亩,是河南省2011年第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已列入河南省及郑州市“十二五”规划。
万邦物流公司主要从事各种农副产品批发经营及农产品物流配送的信息咨询、仓储、设施租赁等。
项目计划总投资90 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蔬菜交易区、水果交易区、水产交易区、海鲜交易区、粮油交易区、花卉交易区、肉类交易区、干货交易区、农资交易区、交易结算区、冷藏保鲜仓储区、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会展中心、办公中心、生活配套区等内容,计划建设周期为2011 年2 月至2015 年底。
预期经济社会效益:项目建成运营后。
将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乃至国内舰模最大、功能最全,物流量最大。
辐射能力最强的现代化综合农剐产品物流中心。
预计农产品年交易量达2000 万吨以上,年交易额500 亿元以上。
实现利税5 亿元。
(三)新加坡国际物流产业园新加坡国际物流产业园选址于郑州国际物流园区,规划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初步规划为“三大区、九大功能”,即保税物流区、综合物流区、产业物流区和内陆口岸、货物集散、配送、流通加工、商品检验、物流信息服务、仓储、运输、综合商贸等九大功能。
园区实行“政府推动、企业先行、市场运作、多元开放”的创新开发模式,重点借鉴新加坡的先进开发理念和管理理念,引进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国际物流产业,努力打造“国际化、生态化、创新型”的物流产业园区。
在揭牌仪式稍后举行的中国(河南)—东盟项目签约仪式上,9个高端物流项目确定入驻新加坡国际物流产业园,总投资达到81亿元[1](P17)。
据郑州国际物流园区负责人介绍,河南(郑州)新加坡国际物流产业园已被列为省“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
未来五年,郑州国际物流园区将以河南(郑州)新加坡国际物流产业园为核心区和主战场,依托郑州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和良好的产业配套能力,重点引进新加坡的先进经验和产业资源,大力发展国际物流,构建“内集外输、外进内疏”的综合物流平台,逐步建设沿海基本港的内陆港和辐射中亚欧洲的“东方陆港”。
二、郑州国际物流园发展的外部优势郑州国际物流园的发展依托着郑州物流业的发展,郑州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为郑州国际物流园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郑州现代物流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不断拓展,新兴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速成长,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步伐加快,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初步形成。
距不完全统计,郑州基本符合国家物流企业评分标准的a级以上物流企业发展到将近30家,其中运输型物流企业占39%,仓储型物流企业占26%,综合型物流企业占35%;国有物流企业占39.6%,非国有物流企业占60.4%。
这些都得益于郑州在物流业发展方面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独特的区位优势郑州是全国7大公路枢纽城市之一,6大通信枢纽城市之一,三大邮政枢纽城市之一,全国八大铁路枢纽之一。
郑州距离我国主要经济增长极(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塘)的陆上交通距离较为均衡;同时,与我国十大沿海港口中六个的距离不超过1000 公里,可以与这些港口实现一天内的货物快速连接[5](P9)。
郑州将成为全国唯一的“双十字”铁路中心;现有公路通车总里程2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841公里,居全国首位,实现了全部省辖市和90%以上的县(市)通达高速公路;郑州国际机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客货吞吐量快速增长,已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八大区域枢纽机场之一;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运输方式有机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具有发展公铁海多式联运的天然优势[2](P16)。
这为郑州国际物流园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设施。
优越的区位条件有利于郑州市建成中部地区商品加工、包装、展销、交易的重要集散地,成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枢纽城市。
建设并发展郑州国际物流园就有了很好的先决条件。
(二)雄厚的经济基础郑州的经济规模、商贸流通规模和制造业规模在全国各省市都位于前列。
这为郑州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河南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工商企业众多,商品经济发达,尤其是郑州,更是全国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为推进流通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内在的动力。
河南是经济大省,郑州作为河南的省会,是国家能源与原材料产业基地,食品、医药、纺织服装、有色金属等产业基础好。
并且河南人力资源丰富,不仅仓储在岗职工工资水平比较低,而且仓库租金水平也比较低,这体现了物流的成本优势。
并且随着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和“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步伐加快,预计今后一段时间,郑州经济仍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为郑州生产物流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郑州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也必将带动郑州国际物流园的发展。
(三)农产品物流发展前景好以郑州为中心,覆盖了3亿人口,这样一个人口规模,无论是对生产型物流还是对消费型物流,都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间。
随着近年来我省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商贸流通业的迅速发展;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省的经济实力快速提高,对全省及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农产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业态不断创新,农产品物流发展潜力巨大[5](P11)。
中部崛起将进一步提高六省区数亿人口的消费能力,促进消费升级,为大型农产品物流中心提供了市场需求。
原来的农产品配送中心不能满足越来越大的市场规模,因此在2009年开始筹划建设了万邦农产品物流园,并在2012年一月初正式开始运营。
三、郑州国际物流园发展的外部劣势从总体上看,郑州物流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进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
这些问题和制约因素进而也影响郑州国际物流园的发展。
(一)信息化程度低现在我们缺乏覆盖全市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存在各自为政信息“孤岛”;缺乏EDI、RFID和GPS等技术,无法获得即时信息和货物查询服务,影响物流效率;设施装备及标准化程度低,缺乏有效衔接,降低了运输和仓储空间利用率。
(二)物流人才短缺现代物流业的开展,需要一大批既精通运输仓储业务、又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并深谙物流运作的人才和专家。
而我省现在综合物流业务策划及运营、开拓国际服务外包等中高级人才紧缺,尤其缺乏既掌握物流系统设计和决策知识,又能从事物流经营管理、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技能型操作人才匮乏。
从业人员多是从传统储运企业转移而来或直接招聘农民工,很少接受系统培训,对操作原理、作业流程、行业标准、服务规范、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知之甚少[6](P12)。
(三)货运量不足郑州目前对腹地货运量的吸引力不足,国际物流经郑州中转比例较低而本地物流企业以当地业务为主,尚未建立完善的区域网络,无法招揽到足够规模的腹地货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