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线智能识别管理系统
AC
项目 操作系统 管理系统 数据库
主机系统
名称 Microsoft Windows 7/Server HM-ORM Oracle
CPU I5/内存4G/硬盘500G/网卡100M
3.2 实际操作-数据准备
从PRM系统获取所有井的缆
线信息:数量、编号、截面 信息、芯数、路由、产权、 合同号等。
资料修改:用于现场更改或补充缆线信息。
GPS定位:协助系统确定和记录施工地点和巡查轨迹。
13
2.5 手持机 2.5.2手持机主要技术参数
序号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9 20 24 名称 型号 CPU 操作系统 RAM ROM 用户存储空间 用户存储扩展 RFID GPS WIFI 键盘 显示屏幕 电源 警示 音频 尺寸 重量 工作温度 湿度 标准配件 参数 HM-138超高频手持机 Marvell Intel XScale &S482; PXA3XX 624Mhz Microsoft Windows CE 5.0 64MB mDDR 128MB 1G Micro SD Card 兼容32GB SDHC compatible UHF 865-956MHZ GPS Chipset: SiRF III IEEE 802.11b/g 28键(标配) LED透光 3.5英寸透反式日光下可读彩色液晶显示屏 240(W)×320(L) 可拆卸3.7V 2500mAh锂离子充电电池 音频扬声器/振动器/三色LED灯指示 内置免提式扬声器,内置耳机接口 158mm(长)×84mm(宽)×39mm95% RH 无凝露状态 通用适配器、数据线、触摸笔、手绳、手带
2.6 后台系统
管理功能:管理地井信息、缆线信息、电子标签信息、 操作人员账号和权限信息。
通信服务:提供RFID手持机上传数据和下载数据的通信
服务。 导入功能:提供从PRM系统导入资源信息数据功能。
导出功能:提供导出资源信息数据功能。
分析诊断:提供缆线信息完整性、正确性等分析诊断功 能。
2.7 系统特点
3、具备两项专利《一种智能的无线电子识别芯
片》、《通信缆线信息化识别的方法》的申请资格。
4、形成《地下管线智能识别管理系统的研究报告》
4.2本系统应用拓展
1、本系统已具备使用电子标签给缆线做身份标识, 后期利用系统优势还可以持续开发对人孔、业务、 光缆质量等维护需求进行综合管控。 2、与智能ODN系统配合,能实现全光网络资源电
手持机根据账号下载辖区井的
缆线表:用于登记
缆线信息:数量、编号、截面信息、 芯数、路由、产权、合同号等。
缆线表
现场发现的、与PRM系
统不一致的缆线信息。
3.3实际操作-井下找缆
在井下,根据缆 线表资料、截面管 孔占用情况、标牌 标识等信息,确定要 找的缆线。
同时,记录下缆线 表与实际不符的情况, 如:路由、孔位、芯
及时迅速地完成数据更新工作。
7
2.3 用物联网技术管理地下缆线
物联网技术就是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和网络技术,将 物品与计算机连接,对物品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和远程化 管理。 用RFID电子标签取代铝制标牌,用物联网技术来管理地 下缆线,将有效地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用RFID手持机作为感知识别工 具和联网工具,实现对管线资源
标牌信息少,不方便维护工作。 信息全,方便各项维护工作。 信息看不见,安全。 标牌写有缆线路由、产权信息, 可以看见,不安全。
安全性
防盗性
标牌容易被盗用,不能防止私 无法盗用,能有效防止私穿 穿缆线行为。 缆线行为。
12
2.5 手持机 2.5.1手持机主要功能
标签绑定:将标签ID号与缆线资料建立关联关系,便于 扫描标签时能查询到缆线详细信息。 下载资料:从后台系统下载辖区地井、缆线信息,便于 现场绑定操作或查询操作。 上传数据:将现场标签绑定数据、现场修改数据上传到 后台系统。 查询资料:扫描标签或模糊输入查询缆线详细信息。
完整性、准确 性等。
3.9 系统工作流程图
现有管线工作流程 新建管线工作流程
绑标签 录入资料
数据上传
资料审核
27
目录
1 2
3 4
1.项目背景及现状分析 2.地下管线智能识别系统介绍 3.现场试验介绍
4.项目总结、拓展
28
4.1 项目总结
1、建立了试验坏境,完成对翠五-9至翠五-18地井 的缆线的资料核对、370只标签的绑定、资料上传 与核对。 2、形成《HM-ORM后台管理系统使用说明书 》、《PDA使用说明书》
3
1.2 现状分析
多年来缆线是通过绑铝制标牌的方式管理,标牌污损、丢失、被盗用情况 严重,造成井内缆线信息混乱,无法进行有效识别。 井内存在多产权单位缆线,自有缆线、租用缆线、私穿缆线混在一起,无 法进行识别,产权变更等导致缆线信息不明确。 在光缆割接、维护过程中为了找出需要维护的光缆经常要顺着光缆路由逐 井查找,浪费大量时间和人力。 2013年-2014年管线中心历经资源清查、缆线清除等工作,核实街道2213条, 核实人孔22034个,梳理缆线台账46309条。为保证核查成果,避免出现往年 历次核查前清后乱的现象,急需新的管理手段对缆线进行有效管理。 现有标牌写有缆线的路由,缆线通信产权单位信息已不符合现在信息安全 的管理要求。 光缆从建设到后续维护,无法进行缆线信息的全过程管理。
非接触:有效识别距离可达到0.01~30米以上方便。
快捷:读取时间约10~100ms,且能同时识别多个标签。
容量大:根据用户的需要可扩充到数10K。
寿命长:读取次数无限制、写数据约10万次。
耐用:可用于潮湿、油污等恶劣环境。
安全:可以为标签数据的读写设置密码保护。
2.4 电子标签 2.4.3电子标签技术指标
进行信息标识与管理功能。
8
2.4 电子标签
2.4 .1 电子标签介绍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 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数据,而无需与特定目标
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 RFID电子标签是由芯片、天线和封套三部分组成的。
天线
封套
芯片
9
2.4 电子标签 2.4.2电子标签 技术特点
数、产权单位等。
3.4实际操作-写码扫码
扫码:在手持机中调 出某缆线数据,取一个 电子标签,将电子标签 的ID号扫入。
写码:将该缆线的编 号信息,写进该电子标 签。
3.5 实际操作-绑标签
绑标签:将电 子标签贴在缆线 上,用防水胶带 绑好。
3.6 实际操作-信息录入
录入:将新建 光缆的资料录入 进手持机。
序号 01
02 03 04
名称 型号
尺寸规格 封装芯片 衬底材料
参数 Impinj J41
12mm Impinj Monza 4D/4E/4QT PET
05 06 07
08 09 10 11
天线材料 工作温度 工作频率
内存 工作模式 使用寿命 读写次数
铝蚀刻 -25℃~+75℃ 860~960MHz
子化、智能化管理。
3、能对重要客户的缆线资源做出标识,进行差异
化维护,提高重要客户的维护效率。
现在管线中心维护全北京市24万条光缆,21万个地井,目前的 管理手段无法满足维护工作的需求。为了进一步巩固资源核查的成果 ,提升管线资源管控能力,增加管线资源管理手段,管线中心提出充分 利用公司3G/4G网络的优势,结合物联网技术,对管线资源进行电子化 、智能化管理,以提高管线相关工作效率、加强管线资源段的网络信 息安全。
缆线从建设到后续维护,能对缆线信息的进行电子化全过程管理。 使用电子标识,能提高缆线的信息安全性。
能有效防止私穿缆线、盗用标牌。 能管理井内多产权单位缆线。 当缆线产权变更,路由变更时,方便及时更新缆线的信息。
能实现缆线施工后的缆线信息电子化自动闭环。 在光缆割接、维护过程中方便找出需要维护的光缆,节约时间和人力,缩 短故障修复时间,能提高客户满意度。
本系统采用的RFID电子标签绑缚紧密不易丢失、耐腐蚀、寿命长、维护成 本低、不容易被盗用等特点。
目录
1 2
3 4
1.项目背景及现状分析 2.地下管线智能识别系统介绍 3.现场试验介绍
4.项目总结、拓展
17
3.1 后台系统
3.1.1后系统界面
3.1 后台系统 3.1.2 后台系统组成
序号 01 02 03
32/128/512bit 可读写 >10 年 100,000
2.4 电子标签 2.4.4电子标签与传统铝制标牌的对比
铝制标牌
准确性
RFID电子标签
长效性 方便性
标牌信息固定,不易更改,影 信息保存在后台数据库中, 响缆线信息准确性的保持。 更改方便,能有效保持缆线 信息的准确性。 标牌易污损、丢失。 绑缚紧密不易丢失、防侵蚀、 寿命长。
4
目录
1 2
3 4
1.项目背景及现状分析 2.地下管线智能识别系统介绍 3.现场试验介绍
4.项目总结、拓展
5
2.1 系统架构
RFID 光缆
系统由:RFID电子标签、RFID手持机、通信网络及后 台系统组成
6
2.2 项目实现功能
用RFID电子标签取代铝制标牌,便于加强缆线信息的保 密性;便于杜绝私穿缆线盗用标牌问题。 使用RFID手持机,可以方便地查询缆线的详细信息(路 由、芯数、产权单位、用途、井内截面信息等),方便现 场及时迅速地掌握缆线情况。 使用RFID手持机,还可以方便现场更改缆线信息内容,
地下管线智能识别管理系统
2015年12月
目录
1 2
3 4
1.项目背景及现状分析 2.地下管线智能识别系统介绍 3.现场试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