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等温线专题

等温线专题


海洋向高纬凸出。
七月
夏季,陆地向高纬凸出, 海洋向低纬凸出。
一月
比较一月和七月等温线分布特征
从世界和我国等温线分布图上可以得出等温线 的分布与温差大小的时间变化规律。
总原则
密集规律 冬季较密 温带较密 陆地较密 山地较密
不论时空,等温线密集,则温差较大 稀疏规律 夏季较稀 热带较稀 海洋较稀 平原较稀 影响因素 不同季节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对气温 的影响程度不同 热带终年太阳高度较大,变化幅度小 陆地性质较海洋更为复杂 山地较平原起伏大,性质复杂
等温线的判读
1、等温线的数值 (1)划分不同温度带的重要指标之一:
如最低月0°C等温线--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 带的分界线。
(2)是气候类型判别的重要依据。
如最冷月气温≥15℃为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0℃~10℃为亚热带气候。
基础知识篇
数值特征
1、同线等温: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相等。相邻的 两条等温线,温差相同。 2、同一幅等温线图上,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数值差 为零或相差一个等温距。 3、疏密代表温差大小: 一般情况下.等温线分布密集的
(干湿区)的分界线。
山地 , (2)由A地中的40C等温线可知,A处的地形是_____ 等温线闭合且气温低于同纬其它地区 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读我国某地1月等温线图回答:
(3)图中中心部分地形,可能是我国的 A 塔里木盆地 B 黄土高原
C
C四川盆地
A 阴山 C 秦岭、大巴山
24℃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 D.洋流
B
3.E处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影响 • C.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A D.人为活动
• 4.从气温分布情况判断,F处(图中阴影部 A 分)不可能为( ) • A.山峰 B.盆地 C.湖泊 D.城市
基础知识篇
6、等温线封闭
0℃
2℃
地区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
基础知识篇
分布特征
一般说来,等温线的分布 不会出现相交,在很多时 候呈现一种大致平行的分 布特征,且由低纬向高纬, 或由沿海到内陆呈某一单 调性。有的地方分布均匀、 平直,有的地方有疏有密, 曲折。
3、北半球冬夏季等温线弯曲方向有什么不同? 为 什么?
冬季,陆地向低纬凸出,
30℃ 27℃
24℃
B图
A
B
1.描述图中0℃等温线的走向?影响A段等温线走向 的因素和B段等温线走向的因素分别是什么? 0℃等温线: 东段呈东西走向,纬度因素。 西段呈西北—东南走向,地形因素。
A
B
2.该图为 北 半球(南、北)?判断依据?
等温线数值自南向北递减。 3.若该图为我国江淮地区,应为冬 季节(冬、夏)
⑴图中M处的气 例:读下图,回答 温值应在_____ 问题:
A
_之间,其气温高或 低的原因是____ _____。 ⑵试分析影响图中A、 B两处等温线分布的主 要因素。
M
B
年平均气温等线及数 值
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 寒沙衰草……”据此和图,回答问题。 (1)图中有6个经纬线交点,其中与游记作者登临之地相距最近的交点 的地理坐标是 115°E,40°N 。作者北顾的是 内蒙古 高原的 深秋景色。(8分)
C、柴达木盆地、祁连山脉
D、塔里木盆地、天山山脉
【练习5】读某地区等温线示意图,回答: 1)该地所在半球及所处的季节分别是: A、北,夏季 B、北,冬季 C、南,冬季 D、南,夏季 2)关于P处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温在10°以下 B、气温在10°以上 C、该地地势低洼 D、该地周围广布热带雨林
基础知识篇
走向特征
1、大势:东西走向(大 致和纬线相平) 2、局部: 大致和海岸线平行 呈闭合状 向南(北)凸出
基础知识篇
等温线的分布和走向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判断南北半球
气温总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向北递减→北半球
向南递减→南半球
25 23 21
北半球
பைடு நூலகம்
南半球
等温线的走向:
①等温线较平直,且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
1、东半段呈东北--西南走向,西半段呈东—西 走向,局部向北凸出。 2、高 河谷地形
3、 8 纬度差异 南水北调中线沿途地区1月等温线分布图
上图表示我国某地区7月份平均气温的分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P1 、P2 两地的气温T1 、T2值范围: 8 ℃<T1< 12 ℃ 24 ℃<T2<28 ℃ (2)导致该地区等温线如此分布的主要因素 地形 是 。 (3)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地形特征:AA′属于 ; BB′属于 盆地(洼地) 。 河谷(谷地)
【练习】读右图,气温值a>b>c,回答: 1)图示区域属南、北哪个半球?
2)如甲处为陆地,乙处属海洋,
冬季(北夏季) 则此时为何季节?
南半球
甲 •
• 乙
a b c
3)如果此图为海洋表层等温线,则甲、
乙分别有何性质的洋流经过?用图例标示。 乙 4)若图示区域全为陆地,甲乙表示山谷的是何处?
读图,完成19—20题。 19.有关图13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表示的是我国某区域一月平均气温分布 ②图幅所示地区为我国西南区 ③甲地海拔比乙地高 ④甲、乙两地温差介于0℃—8℃之间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丙、丁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丙地海拔比丁地高 B.丙地纬度比丁地低 C.丙地受冬季风影响弱 D.丁地此季节有梅雨现象
C
8.仅从气候因素考虑,若要在M、N两地中选一地点建海滨浴 场,正确的方案及理由是 A.M地:气候温和湿润 B.M地: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 C.N地:气候温和湿润 D.N地: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
D
问题:(1)描述图中-4℃等 温线的走向特点。 (2)图中F、H两地气 温比两侧地区 (高低) 的自然原因是__ 。 (3)图中丹江口水库出 口处和北京两地的平均温 差约为______℃,其主要 原因是______。
北半球较密 南半球较稀 南半球海洋占绝对优势
【例1】下图为某地的等值线图,等值线的数值由北向 南逐渐降低,若该图为等温线图,E所在区域为陆地;F所 在区域为海洋,则该图表示( ) A.北半球一月等温线 B.北半球七月等温线 C.南半球一月等温线 D.南半球七月等温线 【解析】图中等温线的数值 由北向南逐渐降低,这表明该 图表示南半球;E所在区域为 陆地,此时陆地等温线向高 纬凸出,这表明陆地气温相对 较高,应为南半球的夏季 即1月份。 【参考答案】C
④等温线弯曲方向大体与洋流的流向一致:
影响因素:洋流因素。
即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10℃
暖 流
寒 流
温度自北而南递增 15℃ 此图为北半球
20℃
20℃
温度自北而南递减 此图为南半球
寒 流
暖 流
15℃
10℃
【例】下图为山东丘陵地区等温线 图,造成这种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28℃ 26℃
D 东北平原
B 天山
(4)B处北部的山地可能是
C
D 大兴安岭
利用等温线判断地形
右图为我国某地年平均气温线
分布图(比例尺为二千万分之一),回答: 山地 盆地 1)判断地形类型,甲地是 ,乙地是 。
2)甲、乙两地相对高差约在 1300 米以上。
3)假定甲地的海拔为3000米,乙地有冰川分布,则乙地雪线的理 论最低高度至少在 3667 米以上。 4)下列地形区的分布,比较符合甲、乙空间特征的是: A、四川盆地、巫山 B、东北平原、大兴安岭
全年冷中心:山地 夏季热中心,冬季暖中 心:盆地
18℃ 10℃
25℃
城市热岛效应
20℃
下图所示为一假想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中P处 因受地形影响气温出现异常。读图完成6~8题。
6.图中P处的气温可能为 B A.20℃或16℃ B.23℃或14℃ C.17℃或18℃ D.19℃或15℃ 7.该图所示可能是 A.北半球的2月 B.北半球的8月 C.南半球的2月 D.南半球的8月
影响因素:纬度因素,即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②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影响因素:海陆因素,即 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等温线与等高线大体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 影响因素:地形因素, 即受地形起伏的影响
A图是 冬季 季节(冬、夏)
影响因素 海陆因素 。
A图
B图是 夏季 季节(冬、夏) 影响因素 海陆因素 。
A
C
(2)描述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16分)
走向(10℃等值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 原因: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
走向(该等值线西半段):呈东北一西南走向
原因:受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太行山(黄土高原东缘)影响
读图,回答11~12题:
• 11.图2中,影响等值线 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是 • • A 降水 C 寒流 B 暖流 D 径流
D
A
• 12.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
中,Q点(2.8等值线上的 最东点)距大陆最近的时
段是
• • A 2月 C 7月 B 5月 D 10月
读我国某地1月等温线图回答:
秦岭-淮河 一线。这也是 (1)图中00C等温线相当于我国的_________ 湿润和半湿润 我国___________ _(温度带)的分界线,也是我国____________ 暖温带和亚热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