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十二章 公共卫生监测
被动监测(passive surveillance)
下级单位常规地向上级机构报告监测资料,而上级单位被
动地接受。 如:法定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自发报告系统 主动监测(active surveillance) 根据特殊需要,上级单位专门组织调查收集资料。 如:传染病漏报调查 对某些行为因素(如吸烟、吸毒)的监测 美国CDC建立的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系统(FoodNet)来自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人类疾病
人口特征资料 环境监测数据
公共卫生监测
动物相关数据 其他有关信息 医疗卫生数据
图11-1
公共卫生监测的信息来源
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描述与健康相关事件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
定量评估,确定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预测发展趋势,估计卫生服务需求
第一阶段任务
第二阶段任务
公共卫生监测是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分析、解释、
反馈及利用公共卫生信息的过程。
第三阶段任务
相关的基本概念
被动监测(passive surveillance)与主动监测(active surveillance) 哨点监测(sentinel surveillance) 监测定义和监测病例 监测的直接指标与间接指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
传染病监测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疾病的发生和诊断 病例三间分布的动态变化情况 人群免疫水平 病原体的血清型和(或)基因型、毒力、耐药性 动物宿主和媒介昆虫的种类、分布、病原体携带状况 干预措施的效果
慢性非传染病监测
哨点监测(sentinel surveillance)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某些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分布
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等,根据被监测疾病的流行特点,选
择若干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或)人群,按统一的监测方案
连续地开展监测。
如:艾滋病哨点监测
流感样病例(ILI)监测
2003年我国国家级HIV监测哨点地理分布
其他公共卫生监测
环境监测
食品卫生监测
学校卫生监测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
25
第三节 公共卫生监测的方法与步骤
公共卫生监测的方法 公共卫生监测的基本程序
公共卫生监测的方法
监测方式
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
population-based surveillance
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
hospital-based surveillance
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
laboratory-based surveillance
公共卫生监测的方法
监测方法与技术
除主动与被动监测、常规报告与哨点监测、 监测中的病例定义外
无关联匿名监测(unrelated surveillance) 记录连接 静态人群和动态人群 保密制度
信息的利用
第四节 公共卫生监测系统的评价
质量评价 效益评价
职能评价
公共卫生监测的质量评价
完整性 (completeness)
指监测系统所包含的监测内容或指标的多样性
敏感性( sensitivity)
指监测系统发现和确认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
特异性( specificity)
指监测系统排除非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以避免发生预 警误报
行为及行为危险因素监测
行为监测 (behavioral surveillance)
探寻病因
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 (behavioral risk factors surveillance system ,BRFSS)
吸烟 不良饮食习惯/不良生活方式 不安全性行为/吸毒 ……
预测 行为干预
》 2007年《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试行) 》
症状监测 syndromic surveillance
临床症状或症候群
流感症状(咳嗽、喷嚏等)监测
发热监测 胃肠道症状(腹泻等)监测 门诊就医情况
早期探查 预警
与疾病相关的现象
药店非处方药、医疗相关用品销售量
学生或职工的缺勤率
第二节 公共卫生监测的种类与内容
疾病监测 症状监测 行为及行为危险因素监测 其他公共卫生监测
疾病监测 surveillance of disease
传染病监测 慢性非传染病监测 死因监测
传染病监测
2005年《国际卫生条例》
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 IHR(2005)
(中国CDC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监测定义和监测病例 在大规模的监测工作中,确定一个统一的、可操作性强 的监测标准是极为重要的,用这个监测标准所定义的病 例则称为监测病例。 如:流感监测时的流感样病例(ILI),是指发热(体温≥38
℃),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
监测的直接指标与间接指标 监测病例的统计数字和指标,如发病数、死亡数、发病率、 死亡率等称为监测的直接指标。 有时监测的直接指标不易获得,如流感死亡与肺炎死亡有 时难以分清,则可用“流感和肺炎的死亡数”作为监测流 感疫情的间接指标。
第一节 概述
公共卫生监测的基本概念
公共卫生监测的定义
相关的基本概念
公共卫生监测的定义
公共卫生监测(public health surveillance)是指 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有关健康事件、卫生问题的
资料,经过科学分析和解释后获得重要的公共卫生信
息,并及时反馈给需要这些信息的人或机构,用以指 导制定、完善和评价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与策略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并评价决策效果。
及时性( timeliness)
指从某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到监测系统发现并反馈给有关 部门的时间间隔
代表性 (representativeness)
指监测系统发现的公共卫生问题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目 标人群的实际发生情况
简单性 (simplicity)
指监测系统的资料收集、监测方法和系统运作简便易行
指监测系统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对监测工作的参与 意愿程度
卫生经济学指标
成本-效益、成本效用、成本-效果分析等
公共卫生监测的职能评价
核心职能
主要包括病例检测、病例登记、病例确认、病例报告 过程、资料分析和解释、流行预警以及信息反馈等职能
支持职能
指能促进核心职能顺利完成的条件,包括监测系统的 执行标准和指南,对相关人员和组织的培训、监管,必 需的通信设备,必需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对监测 系统的监督、评估和协调等。
恶性肿瘤
国家肿瘤登记报告
心脑血管病
WHO资助的心血管病及其决定因素监测方案(MONICA)
出生缺陷
全国出生缺陷监测网
……
死因监测
了解人群的死亡率和死因分布,反映人群健康
水平,确定不同时期主要死因及疾病防治重点。
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网 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网
2005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
灵活性 (flexibility)
指监测系统能针对新的公共卫生问题,对操作程序或技 术要求进行及时的调整或改变的能力
公共卫生监测的效益评价
阳性预测值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指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中,真正的病例所占的比例
可接受性 (acceptablility)
现代信息技术在公共卫生监测中的应用
公共卫生监测中的网络直报系统,更及时 在线收集监测信息,更便捷 促进监测信息的深入、及时分析和利用
促进监测系统的交流与信息共享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利用,使公共卫生监测数据在地 区分布上更加形象化
公共卫生监测的基本程序
系统收集资料
管理和分析资料 信息的交流与反馈
研究影响因素,确定高危人群
评价公共卫生干预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公共卫生监测的发展概况
国外公共卫生监测的发展 我国公共卫生监测的发展 法定传染病报告
全国疾病监测系统 全国HIV感染哨点监测系统 中国妇幼卫生监测系统 全国碘缺乏病防治监测系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 ……
第 十 二 章
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流行病学
公共卫生监测与公共卫生信息的重要作用
反映公共卫生问题或疾病现状
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规模
为探寻事件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提供线索
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为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提供证据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公共卫生监测的种类与内容 第三节 公共卫生监测的方法与步骤 第四节 公共卫生监测系统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