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兰香小学张莉鹏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具有发挥主体性的良好环境
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是使学生愉快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享受获取知识乐趣的心理条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良好环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前提。
1.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插在这个土壤上。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双方交流活跃,信息传输畅通,教学效果则佳。
当教师的激趣使课堂富有生气时,枯燥的知识传授就会变得生动而轻松,学生必然乐于学习。
2.坚持师生平等的原则,使学生主动探究。
师生平等,关系和谐、民主,学生就会在满意、互动的积极情感中学习,在课堂上处于主动地位。
为了唤醒同学们心目中的平等意识,我把学生当成有独立人格,独立尊严的个体,平等对待。
课堂上,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敢于与老师争论,或指出老师讲课中的失误及教材的不妥之处。
我认为教学中有争论,才能见到教学生命力的火花。
从学生与教师的争论中,可以看到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进取意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如《李时珍》这篇课文有这样几句“他发现旧的药
书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效和药性。
”学生提出,“不少缺点”就是缺点多,那就不止三点,为什么第三个缺点后面用“。
”而不用“……”应改正。
学生的意见不无道理,他们这种自信心的产生,是一种意识到“我有能力”的自我评价,是一种“自我发现”的心理表现,有了这种自我发现心理,就会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因而会更加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主动探究,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
再者,情感是启动学生“内趋力”的重要因素。
在课堂上,教师是良师,是主导,是长者,更是学生的朋友,应真诚地尊重学生,以深深的爱、浓浓的情善待每一个学生,特别要厚爱差生。
对学生应有规范的教师用语,如“请坐”、“请你回答”、“咱们一起研究研究”等。
这样师生关系更加民主、平等、融洽、和谐,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爱”与“会”,就会产生良性循环。
3.激励性评价,使学生保持参与学习的强烈欲望。
“教学的主要毛病是令人厌倦”(赫尔巴特)。
课堂上,最有效的直接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激励性评价,所以,教师不要吝啬表扬,不要吝啬赞许的微笑,哪怕学生微弱的思维火花,教师也应不失时机的加以“助燃”。
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评价是否合理、准确或富有艺术性,将会直接影响他下一次参与的欲望。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活动的评价,体现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调节能力和教学机智,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体现。
当然,激励性评价要有目的,要找出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
激励要适度、准确,富有艺术性,切忌言之过甚。
无论是对优点的褒奖还是对其前景的引向均要恰如其分,使其永远向高一层次攀登。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尊的个性,自信的品格,刚毅的个性,持久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发挥主体性的形式,即课堂中的社会互动
师生之间的互助、互动直接影响着课堂上的气氛及学生课堂参与的程度,而学生与学生之间是良好的学习伙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和谐关系,能使他们在良好的交往中逐渐养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品质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积极情感状态。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课堂教学中的发展需要,组织他们积极地参与,有效地投入。
而目前班级授课制,往往只限于教师与部分同学的交往,学生的参与面受到局限。
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重要形式。
因此要做到:
1.精心组织小组。
为学习方便,小组由前后四人组成。
在组织小组时,我们要注意人员的调配,注意每组都有学习好,语言表达能力强又有组织能力,有一定威信的同学当组长,组员也是由能力较强,一般与待提高几种层次的人组成,使每个组都具有合作互助互动的条件。
2、悉心培训组长。
为了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时,有的人老抢着先说,不会听别人说,有的不说,尽让别人说,或出
现不尊重他人的现象,分组后应把组长召集在一起培训,讲清小组学习的目的、作用,教给他们怎样组织学习、讨论,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如何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在小组内能充分发表看法,交流见解,拓宽思路,能力强的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帮他们理解,教他们表达,在合作学习中上进互长,调动全员参与的意识,创造全员参与的条件。
全班讨论时,老师可先有意请能力一般或待提高的学生发言,能力强的同学进行补充,使每个成员都能感到自己在小组内的地位和作用,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与思维的参与度。
3、把握合作时机。
我认为,新授内容的尝试,教学中难点的解决,教师提问学生思维受阻,学生质疑中的关键性问题的解决,总结规律性结论之前,某一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时,复习中的互查或练习中的互评互改等情况均可使用,可安排在适当的教学环节,这样既有利于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又有调节作用,学生的学习潜能和自主意识都能得到一定的开发。
4.调动思维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是思维合作,不能满足于表面上的热热闹闹,不能满足于形式的同座讨论、小组交流。
小组合作必须为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调动思维参与创造条件。
小组合作必须是真正意义的合作,不能流于形式。
总之,课堂教学应让全体学生思维都动起来,参与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仅仅带着少数尖子生进行教
学,即使过程流畅,甚至不乏精彩之处,仍不是教学的理想境界。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赖于每一个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广思、吸纳、善问、表达等多种能力。
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相互激励,学习处于主动积极、乐观向上的发展状态,打破了过去课堂学习气氛再活跃也有个别“死角”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课堂实效。
三、优化”教法”与“学法”,使学生具有发挥主体性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去“学”的过程,而不应是教师不厌其烦地“教”去代替学生“学”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师生双方,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的主观动因是内因,教师的启发诱导是外因,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哲理,教学方法的优化,就不只是指教师“教”法的优化,更应包括学生“学”法的优化,学生“会学”了才能“爱学”,“爱学”才能促进“会学”,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课堂上才具有发挥主体性的能力。
一言以蔽之,我们应从发展人的主体性的角度来认识素质教育,改革课堂教学。
树立主体教学观,使学生自主发展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
20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