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全套课件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全套课件

8
法拉第1791年9月22日生在一个手工工人家庭,21岁时 当上了戴维的助手。法拉第所研究的课题广泛多样,按编 年顺序排列,有如下各方面:铁合金研究(1818-1824); 氯和碳的化合物(1820);电磁转动(1821);气体液化 (1823,1845);光学玻璃(1825-1831);苯的发明 (1825);电磁感应现象(1831);不同来源的电的同一 性(1832);电化学分解(1832年起);静电学,电介质 (1835年起);气体放电(1835年);光、电和磁(1845 年起);抗磁性(1845年起);“射线振动思想”(1846 年起);重力和电(1849年起);时间和磁性(1857年起) 1821年他研究了奥斯特发现的电流的磁作用,作出了一 项重大发现:磁作用的方向是与产生磁作用的电流的方向 垂直的。法拉第还制成了一种电动机,证明了导线在恒定 磁场内的转动。 法拉第坚信,电与磁的关系必须被推广,如果电流能 产生磁场,磁场也一定能产生电流。法拉第为此冥思苦想 了十年。他做了许多次实验结果都失败了。直到1831年年 底,他才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他发明最原始的发电机。奠
7
伏特出生于意大利科莫一个富有的天主教家庭里。伏特 在青年时期就开始了电学实验,伏特十六岁时开始与一些 著名的电学家通信,伏特对静电的了解至少可以和当时最 好的电学家媲美。不久他就开始应用他的理论制造各种有 独创性的仪器,1775年由于起电盘的发明,使伏特担任了 科莫一些学校的物理教授。后来他被任命为帕维亚大学物 理学教授,正是在那里他作出了他的划时代的发现。他当 时还被选为法国科学院的通迅院士,不久又被选为伦敦皇 家学会的外国会员。 伏特发现导电体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金属,它们 接触时会产生电势差;第二类是电解质,第二类导体互相 接触时不会产生明显的电势差,第一类导体可依次排列起 来,使其中第一种相对于后面的一种是正的,例如锌对铜 是正的,在一个金属链中,一种金属和最后一种金属之间的 电势差是一样的。 伏特把一些第一种导体和第二种导体连接得使每一个接 触点上产生的电势差可以相加。他把这种装置称为"电堆", 因为它是由浸在酸溶液中的锌板、铜板和布片重复许多层 而构成的。他在《论不同导电物质接触产生的电》中介绍 了他的发明。电堆能产生连续的电流,它的强度的数量级 比从静电起电机能得到的电流大,由此开始了一场真正的 科学革命。
4
1.2 电子学发展史
1750年,富兰克林指出:雷电与摩擦生电是一回事 1785年,库仑总结出电荷的力学定理 1800年,伏打创立了电位差理论 1820年,奥斯特发现导线通电磁针偏转 1831年,法拉第完成磁生电实验 1865年,麦克斯韦发表电磁理论公式 1888年,赫兹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 1896年,马可尼发明电报,获1908年诺贝尔奖 1897年,汤姆荪发现电子,获1906年诺贝尔奖 1947年,萧克利、巴丁、布拉顿发明晶体管,获56年诺贝尔奖 1958年,基尔比发明集成电路,获2000年诺贝尔奖
•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含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是电气 信息类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都 很强的课程。课程教学环节包括:理论课教学和实验教学。 实践教学环节独立设课,主要有:电子工程实践、电工测 量与实验技术、电子线路设计等。 • 本课程是研究各种半导体器件的性能、电路及其应用的学 科。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 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 初步具备电子线路的设计、应用能力。学生可上课程网站 下载资料和答疑。 • 课程平时成绩占40%(其中课外作业占20%、课堂作业及小 测验占10%、课堂考勤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60%(以 闭卷考试为主,从课程试题库随机抽题)。
5
1706年1月17日,本杰明.富兰克林出生在北美州的波 士顿。1746年,一位英国学者在波士顿利用玻璃管和莱顿 瓶表演了电学实验。富兰克林怀着极大的兴趣观看了他的 表演,并被电学这一刚刚兴起的科学强烈地吸引住了。他 写了一篇名叫《论天空闪电和我们的电气相同》的论文, 并送给了英国皇家学会。 1752年6月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此 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 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 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随后,他又 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莱顾瓶中。回到家里以后,富兰克林 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 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富兰克林关于天上和人 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假说,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 了光辉的证实。 1753年,俄国著名电学家利赫曼为了验 证富兰克林的实验,不幸被雷电击死,这是做电实验的第 一个牺牲者。经过多次试验,他制成了一根实用的避雷针。 他把几米长的铁杆,用绝缘材料固定在屋顶,杆上紧拴着 一根粗导线,一直通到地里。当雷电袭击房子的时候,它 就沿着金属杆通过导线直达大地,于法国昂古莱姆。青少年 时期,他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后来到巴黎军事工 程学院学习,离开学校后,他进入西印度马提尼克皇 家工程公司工作。工作了八年以后,他又在埃克斯岛 瑟堡等地服役。这时库仑就已开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他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工程力学和静力学问题上。 1777年法国科学院悬赏,征求改良航海指南针中的 磁针的方法。库仑对磁力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发现扭 力和针转过的角度成比例关系,从而可利用这种装置 算出静电力或磁力的大小。这导致他发明了扭秤, 1782年,他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1785年,库仑用自己发明的扭秤建立了静电学中著 名的库仑定律。即两电荷间的力与两电荷的乘积成正 比,与两者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库仑定律是电学发展 史上的第一个定量规律,它使电学的研究从定性进入 定量阶段,是电学史中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电荷的 单位库仑就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同年,他在给法国 科学院的《电力定律》的论文中详细地介绍了他的实 验装置,测试经过和实验结果。
CTGU
Fundamental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1
CTGU
Fundamental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2
1.1 课程慨述 1.2 电子学发展史 1.3 信号的传输与电子系统 1.4 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
1.5 学习方法与要求
3
1.1 课程慨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