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届韬奋杯全国出版社青年编校大赛参考答案(编辑题)

第三届韬奋杯全国出版社青年编校大赛参考答案(编辑题)

2011年第三届韬奋杯全国出版社青年编校大赛(编辑人员专用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分,每题2分)
1.D
2.C
3.C
4.C
5.D
6.B
7.B
8.A
二、多项选择题(共16分,每题2分)
1.ACD
2.ACD
3.BCE
4.ACD
5.AE
6.AD
7.ABD
8.BCE
三、是非判断题(共8分,每题1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解析:第3题,苏轼在这首词前写明,此词是怀念他的弟弟“子由”(苏辙的字)。

第4题,1912年1月1日,农历仍然处于辛亥年,所以中华民国成立于
辛亥年,这在农历上与辛亥革命发生于同一年。

第7题,“建安诗人”前十人中有曹操和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唐宋八大
家”中有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

四、填空题(共6分,每题1分)
1.地图、中小学教科书(或养生类图书)2.英文单词、字母缩写
3.“甬温”或“宁波—温州”4.明日
5.天宫一号
6.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五、改正句子(共14分,每题2分)
1.最后一个分句主谓部分不搭配。

“胸脯”可以“一起一伏”,但不能“呼吸”。

最后一个分句可改为“她呼吸急促起来,胸脯一起一伏”。

2.修饰语与中心语不搭配。

“人群”是集合名词,不能再用数量词修饰,可删去
“几十万名”,或者将“人群”改为“群众”。

3.成语理解和使用有误。

“差强人意”应改为“强人所难”。

4.数字表达有误。

只能说“价钱便宜了将近二分之一”。

5.谓语赘余。

“可歌可颂”就是“值得歌颂”,加上“值得”反而冗赘,应删去
“值得我们”,或删去两个“可”。

6.把判断句“××的主要成分是……”和“××是由……配制而成的”两个判
断句杂糅了。

可改为前者类型的判断句,即“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蓝根、草河车和连翘”,也可改为后者类型的判断句,即“感冒退热冲剂是由大青叶、板蓝根、草河车和连翘配制而成的”。

7.“一倍”的意思是同比较对象在量值上相等,“是原来的一倍”即同原来一样,
这与“速度大大提高了”明显矛盾。

可把最后一个分句改为“是原来的两倍”,
也可把二、三两个分句合并,改为“速度提高了一倍”。

六、改正文稿(共50分)
在编辑加工和校样审改过程中,很多差错可以有多种修改方案,这里给出参考答案。

参赛者发现差错,根据上下文给定的信息应当恰当修改的,如未恰当修改,一般可部分给分。

参赛者发现差错,如根据上下文给定的信息无法恰当修改的,只要提出修改思路即可给全分。

本题预设的基本考点24处,发现并改正一处得2分,共48分。

能正确使用编校符号得2分。

文稿(一)
1.关于佛教思想,总给人比较虚无空洞的感觉。

——句法错误,成分残缺。

(改正:删去“关于”,使“佛教思想”成为主语)
2.它不讲求获得现世的种种;反而讲求回避现世的种种。

——分号用得不对。

(改正:将分号改成逗号)3.如果把这种思想作为个人生活指南,则个人就显得虚无空洞。

但如果把这种思想作为社会、国家的思想基调,则那个社会、国家就显得虚无空洞。

——在没有转折意义的句子里用了转折连词。

(改正:删去“但”)
4.在于它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是一个印度王子——知识性差错。

释迦牟尼佛,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不等同于印度王子。

(改正:删去“印度”,或改为“古印度某国的王子”)
5.是一个现世种种都己具足的人——错别字。

(改正:将“己”改为“已”)
6.毕竞,一般人并没有那个印度王子“完全拥有”的优越条件与稀有经验。

——错别字。

(改正:毕竟)
7.佛教经典真是浩茫烟海,而所讲的道理也不完全相同。

——成语不应随意改动。

成语是固定词组,其特点之一是凝固性。

(改正:浩如烟海)
8.虽然佛教依照对象身份而作不同地演示——错别字。

(改正:将“地”改为“的”)
9.要了解佛教之所以“舍”,之所以不入时,必须了解佛教对于“相”字的看法。

——错别字。

(改正:入世)
10.“相”是什么,“相”即是可以感觉到的一切事物。

——设问句,应该用问号。

(改正:将逗号改成问号)
11.甚至争相攀附,以为其思想立论之依椐——错别字。

(改正:依据)
12.天行建,君子以自强不息——错别字。

(改正:天行健)
文稿(二)
1.um(纳米)—→nm 2.105 —→105
3.1011—→1012 ,或者指出“1011”与后面括号内“万亿”数值不对应
4.部份—→部分5.波特—→比特6.Bit —→bit 7.离子井—→离子阱8.ONA —→DNA 9.象—→像
10.存贮器—→存储器11.模似—→模拟12.究错—→纠错
七、改正校样(共25分)
要求正确使用校对符号,勾画规范。

本题预设的基本考点12处,发现并改正一处得2分,共24分。

能正确使用编校符号得1分。

1.训化,应为驯化。

2.烩炙人口,应为脍炙人口。

3.颀鼠,应为硕鼠。

4.卑下鬼崇,应为卑下鬼祟。

5.儒子牛,应为孺子牛。

6.龙镶虎步,应为龙骧虎步。

7.虎视耽耽,应为虎视眈眈。

8.引以为诫,应为引以为戒。

9.《史记》卷92,古典文献卷次应该用汉字。

10.感谓,应为感喟。

11.《尚书·益谡》,应为《尚书·益稷》。

12.暇想,应为遐想。

八、改正版面格式(共15分)
第1题(5分):
①封面⑦附书名页⑥主书名页②序④前言⑧目录⑤绪论⑩书后参考文献⑨附录③跋第2题(10分):
(1)第一行“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应为黑体
(2)第一行和第二行之间应空一行
(3)新闻出版总署科技发展司、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出版管理司、中国标准出版社编—→新闻出版总署科技发展司,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出版管理司,中国标准出版社编
(4)2009 —→2008
(5)ISBN 978-5066-4905-6 —→ISBN 978-7-5066-4905-6(遗漏组区号)
(6)Ⅰ.作者…—→Ⅰ.作…
(7)Ⅱ.①新…②新…—→Ⅱ.①新…②新…③中…
(8)开本 880×1 230毫米—→开本 880毫米×1 230毫米
(9)字数 1 329字—→字数 1 329千字
(10)2008年5月第1版—→2008年5月第3版
(另:若指出第1版出版年月有误,并在“第8次印刷”前加“第3版”,也应认定为正确。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