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化学毒物及中毒预防和急救

常见化学毒物及中毒预防和急救

常见的化学毒物及中毒预防和急救
一、有毒气体
1.CO CO是无色无臭的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967,毒性很大,它是煤气中的主
要成分之一,固体燃料燃烧不完全时也产生大量的CO。

CO进入血液后,与血色素的结合力比氧气大200~300倍,因而很快形成碳氧血色素,使血色素丧失输送氧气的能力,导致全身组织,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缺氧,造成中毒。

CO轻度中毒时,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有时有恶心呕吐,全身疲乏无力。

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加剧外,迅速发生意识障碍、嗜睡,全身显著虚弱无力,不能主动脱离现场,重度中毒时,迅速陷入昏迷状态,因呼吸停止而死亡。

急救措施:
(1)立即将中毒者抬到新鲜空气处,注意保温,勿使受冻;
(2)呼吸衰竭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给以氧气,立即送医院。

2. 氯气,氯气为草绿色气体,比空气重2.49倍,一旦泄露沿地面流动。

它是强氧化剂,
溶于水,有窒息臭味。

一般工作场所空气中含氯气不得超过0.002mg/L。

含量达3mg/L 时,即使呼吸中枢突然麻痹,肺内引起化学灼伤而迅速死亡。

发现氯气中毒时要立即离开现场,让中毒者吸稀薄的氨气,立即送医院抢救。

3硫化氢,硫化氢为无色气体,具有腐蛋臭味,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19.
硫化氢使中枢神经系统中毒,使延髓中枢麻痹,与呼吸酶中的铁结合(生成FeS沉淀)酶活动性减弱。

硫化氢浓度低时,头晕、恶心、呕吐等;浓度高或吸入量大时,可使意识突然丧失,昏迷窒息而死亡。

因硫化氢有恶臭,一旦发现其气体应立即离开现场,对中毒严重者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吸氧,急送医院。

4氮氧化物,氮氧化物主要成分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为无色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037,在空气中很快被氧化变为二氧化氮。

二氧化氮为棕色气体,有腥臭味,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539.在用高氯酸、硫酸及硝酸消化有机物样品时,能产生大量二氧化氮。

氮氧化物中毒表现为对深度呼吸道的刺激作用,能引起肺炎、支气管炎和肺水肿等。

严重者则导致肺坏疽,吸入高浓度氮氧化物时,可迅速出现窒息、痉挛而死亡。

一旦发生中毒,要立即离开现场,呼吸新鲜空气或吸氧,并急送医院急救。

5.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二氧化硫为无色有刺激性气体,易溶于水,三氧化硫的沸点
为44.8℃,高温时冒白烟。

在处理样品时为了除去低沸点的酸,常用硫酸,加热至冒三氧化硫白烟。

这两种气体对粘膜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能引起结膜炎、气管炎等疾病。

在工作中接触以上毒气时,必须在通风橱中操作,必要时戴口罩、橡胶手套、防护眼镜等。

二、酸类
1.硫酸、硝酸、盐酸这三种酸是分析实验中最常用的强酸。

眼粘膜、鼻粘膜及呼吸
道等受三酸蒸汽刺激都可引起急性炎症。

如触及皮肤,轻者发红肿痛,重者烧成水
泡,周围大量充血,引起皮下组织坏死,似烫伤症状。

硫酸侵害的皮肤结褐色痂,硝酸则结黄痂,盐酸侵害的皮肤仅仅有些发红。

误食以上酸类,会引起全身中毒,口腔、咽喉、食道、胃等被强烈灼伤,以硫酸为
最强烈。

受到三酸伤害时,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用20g/L的小苏打水冲洗患部。

2.高氯酸和氢氟酸70%的高氯酸在沸腾(沸点203℃)时没有爆炸危险,但遇有机物
或易氧化的无机物时会发生爆炸。

先用浓硝酸破坏有机物后再加入高氯酸。

使用高
氯酸时不要使用橡胶手套。

浓热的高氯酸所致烫伤,很痛苦,不易痊愈。

氢氟酸是无色液体,沸点19.4℃,毒性很大。

可通过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侵入肌
体,主要是损害骨骼、造血机能、神经系统、牙齿及皮肤黏膜。

当皮肤接触到氢氟
酸时,有灼烧感和蚁走感,并迅速坏死而向内部深入形成溃疡,这种损伤起初不太
疼痛,故不易被察觉,最后能深及软骨及骨头。

虽用各种方法治疗,愈合也很慢。

使用氢氟酸时必须戴胶皮手套。

三、碱类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钾这两种碱均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有强烈的腐蚀性,总称为苛性碱。

皮肤受苛性碱烧伤时,局部变白,周围红肿,有刺痛感,起水泡,重者引起糜烂。

如误服可使口腔、食道、胃粘膜糜烂,以后结疤,形成食道、胃狭窄。

皮肤受到伤害时,迅速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稀醋酸或2%硼酸充分洗涤烧伤处。

误食苛性碱中毒,不得洗胃和用催吐剂,应服用酸果汁或柠檬酸、稀醋酸等。

3.氨水氨水为无色液体,有强烈的刺激臭味,易挥发。

浓氨水挥发出之氨气刺激皮
肤黏膜、呼吸道、眼、鼻等。

氨气刺激眼睛使人不断流泪。

长期接触氨气可使嗅觉
减退以致丧失,皮肤接触氨水可引起化学烧伤,使皮肤红肿、起泡、发生糜烂。

皮肤被氨水烧伤,可用水或2%醋酸冲洗。

如误服,可给以蛋清水、牛奶等用以解
毒。

四、氰化物、砷化物、汞和汞盐
1.氰化物氰化钾和氰化钠在络合滴定中常用作掩蔽剂,属于剧毒试剂,为白色固体,
易溶于水。

遇酸产生HCN气体,也是剧毒气体。

很少量氰化物侵入人体,就会造成严重中毒。

急性中毒时,轻者有黏膜刺激症状、唇舌麻木、头痛、眩晕、下肢无力、恶心、呕吐、心悸、血压上升、气喘、瞳孔散
大。

重者呼吸不规则、昏迷、强直性痉挛、大小便失禁、皮肤黏膜出现鲜红色、血
压下降、迅速发生呼吸障碍而死亡。

急性中毒经急救幸免于死亡者,还能引起许多
神经系统后遗症。

发现中毒者,应立即抬离现场,施以人工呼吸或给予氧气,立即送医院抢救。

2.砷化物分析化验室常用的砷化物有:三氧化二砷、砷酸钠(基准物),均为白色固
体。

氢化砷是剧毒气体。

氢化砷中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皮肤接触也能引起全身中毒。

吸入砷化物蒸
汽后,会引起黄疸、肝硬变、肝脾肿大。

侵入皮肤时出现各种皮疹和皮炎,重者皮
肤脱落形成溃疡,不易愈合。

急性中毒时,发生咽干、口渴、流涎、持续呕吐并混有血液、腹泻、剧烈头痛,很
快心力衰竭而死亡。

须立即送医院抢救。

3.汞和汞盐从事极谱分析工作者经常接触汞和汞盐,如升汞、甘汞等,其中汞和升
汞毒性最大。

汞在常温下可挥发成蒸汽,汞蒸汽比空气重一倍,不易扩散,通过呼
吸进入人体,造成慢性中毒。

汞及汞盐中毒后,在消化道、神经系统、皮肤黏膜、泌尿生殖系统都出现中毒症状,
可引起不孕症。

对汞中毒的防护主要是预防。

严格遵守汞的使用规定。

五、有机化合物
在分析实验中不仅要直接测定各种有机化合物,而且要用有机物作溶剂、萃取剂、掩蔽剂和显色剂等。

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几乎都有毒性,只是毒性大小不同。

同此,在使
用有机化合物时必须对其性质详细了解,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1.脂肪族卤代烃他们的活性及对人体的毒害作用远比脂肪烃强。

短期内吸入大量这
类蒸汽有麻醉作用,主要抑制神经系统。

它们还刺激黏膜、皮肤以致全身出现中毒症状。

这类物质对肝、肾、心脏有较强的毒害作用,如CCl4、CHCl3、CH2Cl2、C2H4Cl2、CHI3等。

2.芳香烃有刺激作用,接触皮肤和黏膜能引起皮炎,高浓度蒸汽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

大多数芳香烃对神经系统有毒害作用,有的还会损害造血系统。

以苯为例说明它们的毒性。

苯(C6H6)在化验室中常用。

急性中毒时出现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如多汗、心动过速或过慢、血压波动;慢性中毒时引起神经衰弱症和损害造血系统,血素细胞数持续下降,随后血小板减少,出现皮下出血倾向;严重中毒时呈现红细胞成熟过早,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很难治愈。

急性中毒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吸氧,送医院治疗。

六、致癌物质
某些物质能在一定条件下诱发癌症,被称为致癌物。

根据物质对动物的诱癌实验和临床观察统计,以下物质有较明显的致癌作用:多环芳烃、3,4-苯并芘、1,2-苯并蒽(以上三种物质多存在于焦油、沥青中)、亚硝胺类、联苯胺、砷、镉、铍、石棉等。

所以在使用这些物质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和手套,避免进入人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