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06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董槐,字庭植,濠州定远人。
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之书。
槐貌甚伟【相貌非常魁伟】,广颡【sǎng额头宽阔】而丰颐【两腮饱满】,又美髯,论事慷慨【情绪激昂】,自方【比拟,比作】诸葛亮、周瑜。
父永,遇槐严,闻其自方,怒而嘻【生气地叹息】曰:“不力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
”槐心愧,乃学于永嘉叶师雍。
嘉定十四年,起为【被朝廷起用做】广德军录事参军,民有诬富人李桷(jué)私铸兵结豪杰以应李全①者,郡捕系之狱【逮捕并关押在狱中】,槐察其枉【察访出他有冤情】,以白【禀告,报告】守,守曰:“为反者解说【开脱说情】,族矣。
”槐曰:“吏明知狱【案子,案件。
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有枉【冤枉,冤情】,而挤【逼】诸【之于】死地以傅【依附→附和】于【介词,引出宾语】法,顾【顾念,考虑→顾及,维护】法岂谓诸被告者无论枉不枉【顾及(维护)法律难道说就不管众多的被告发的人冤不冤枉】,皆可杀乎?”不听【太守不听从他的意见】。
顷之,守以忧【父母的丧事】去,槐摄【代理】通判州事,叹曰:“桷诚枉,今不为出【开脱,解救】之,生无由【道路,途径】矣。
”乃为【写或替(之)】翻其辞【供词】,明【说明】其不反,书上,卒脱【脱离,解脱】桷(于)狱【牢狱】。
绍定二年秋,权【暂时代理】通判镇江府。
至州,会全叛,(叛军)涉淮临大江,大府急发州兵。
槐即日将兵济江而西,全遁去,乃还。
嘉熙元年,出知常州。
后三日,提点湖北刑狱。
常德军乱,夜纵火而噪【大声喧闹】。
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从,使……跟从,带领。
骑马带领几个人赶到放火的地方】,且【并且】问乱故。
乱者曰:“将军马彦直夺【强取→侵吞】吾岁请【一年的军饷】,吾属【我们】将责【要求】之偿,不为乱也【不是发动叛乱】。
”槐坐马上,召彦直斩马前,乱者还入伍中。
(嘉熙)三年,知江州。
秋,流民【流亡的民众】渡江而来归【归附,投靠】者十余万,议者【议事的人】皆谓:“方军兴【正当兴兵作战之时】,郡国急【急需】储粟,不暇【来不及,顾不上】食【sì给吃→供给,供应】民也。
”槐曰:“民,吾民也,发【发放】吾粟振【通“赈”,救济】之,胡【何,为什么】不可?”至者如归焉。
淳祐二年,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
视【察看】其【那里的】赋,则吏侵甚【(发现)官吏侵吞赋税的情况很严重】,下教【下达指示】曰:“吾莅【来到】州,而【如果】吏犹【还,仍然】为盗【做侵占赋税的事】不自悔【悔过自新】,吾且诛之!”吏乃震恐,愿自新。
槐因除民患害,裨将卢渊凶猾不受命,斩以徇师【在军中示众】,军中肃然【恭敬的样子】。
帝日【一天天地,名词作状语】乡用②槐,槐言事无所隐,意在于格【纠正】君心之非而不为容悦【逢迎取悦】。
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土工洊③起【土木工程再度兴起】,民罢【通“疲”】于征发,非所以【用来……的方法】事天【事奉上天】也。
”帝问边事,对曰:“外有敌国,则其【“则”就,“其”助词,无义】计【计划,设法】先自强。
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
”槐每奏,帝辄【总是】称善。
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通“挥”,挥手示意】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半夜】对【回答】,遂薨。
(《宋史·列传一百七十三》,有删节)[注]:①李全:南宋叛臣。
②乡用:重用(乡,注重)。
③洊(jiàn):再度。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遇.槐严遇:对待B.斩以徇.师徇:示众C.吾属将责.之偿责:谴责(要求)D.麾.妇人出麾:挥手示意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闻其自方.,怒而嘻曰方:比B.为反者解说,族.矣族:灭族C.吏明知狱.有枉狱:牢狱(案件)D.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罢:“疲”,疲乏3.文中“诸生以【介词,用】夜中对”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焉用亡郑以.陪邻B.请以.战喻C.不然,籍何以.至此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A项“来”,表目的连词;B项和例句“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C项“凭”,介词;D项连词“而”。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广颡而.丰颐,又美髯/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如“黑质而白章”。
/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为“却”(一说同“乃”,才)。
B.乃为翻其辞,明其.不反/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意思都是“他”,代词(后句是主谓倒装兼宾语前置:其不辱在安)C.全遁去,乃.还/今君乃.副词,才。
/副词,竟,却。
D.槐骑从数人于火所./杳不知其所.之也名词,地方。
/助词,与动词“之”构成名词短语“所”字结构;“所之”,到的地方。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董槐年轻时,喜欢谈论军事,把自己比作诸葛亮和周瑜。
他的父亲很生气,以为董槐喜欢说大话,不过是个狂妄的书生罢了。
B.李桷因有人诬陷谋反而被郡里抓捕入狱,董槐看出是桩冤案,据理力争,上书为他翻案,终于使他获释。
C.嘉熙元年,常德发生兵乱,纵火喧闹,董槐骑马跟在几个人后面赶到火场,问清士兵作乱原因后,斩杀了侵占年度军饷的将军马彦直,平息了骚乱。
(文中“从”是使动用法。
从,使……跟从,带领)D.淳祐二年,董槐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检查税收时,发现小吏侵吞现象严重,于是下达告谕要严惩,小吏们震惊恐惧,愿意悔过自新。
6.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 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译文:百姓,是我们的百姓,发放我们的粮食救济他们,为什么不可以?(判断句、发、振、胡各1分)(2) 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被动句、红处各1分)译文:土木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集调遣搞得疲惫不堪.这不是用来侍奉上天的做法。
(3) 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译文: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
(大雨、烈风雷电、衣冠三处皆动词,各1分)董槐字庭直,濠州定远人。
小时候喜欢谈论军事,私下读过孙武、曹操的书。
他相貌非常魁伟,额头宽阔两腮饱满,长着漂亮的是美髯,谈论事物慷慨激昂,把自己比作诸葛亮和用瑜。
他父亲董永,对董光很严厉,听说他自比诸葛亮和用瑜.生气地叹息说:“不努力求学,又喜欢自吹说大话,这不过是个狂妄的书生罢了、不合我的心愿呀。
”董槐听后心中感到羞愧,于是求学于永嘉的叶师雍。
嘉定十四年,被朝廷起用做广德军录事参军,有人告发有钱人李桷私自铸造兵器,结交豪杰来响应叛贼李全.郡守逮捕了李桷并把他押在牢中,董槐察访出他有冤情,就向郡守报告。
郡守说:”替反叛者解脱说情.要灭族的。
”’董槐说:“官吏明知道这个案子是冤枉的,却把李桷往死地处置,来向民众显示法律的尊严,维持传播法律难道就不管被告发的人冤不冤枉,都可以把他杀掉吗!”郡守不听从他的意见。
不久,郡守回家为亲人守丧离开后,董槐就掌管了州里的政事,叹息说:“李桷确实冤枉,现在不替他开脱。
就没有生还的希望了。
”于是为他写了翻案的文字.说明他没有造反的真实情况,文书上呈后,最终李桷果然被释放出狱。
绍定三年秋天,做镇江府的通判。
到了州内,正赶上李全反叛,渡过淮河兵临长江,镇江府急令发兵迎敌。
董槐当天率兵渡江向西攻击,待李全兵败逃走后,才率军回还。
嘉熙元年,出任常州知府。
过了三天后,在湖北掌管刑狱之事、常德的军士作乱,半夜里纵火喧闹,董槐骑马只带着几个人赶到火场,询问兵士作乱的原因。
作乱的士兵说:“将军马彦直侵占我们的年度军饷,我们大家要催促他偿还,不是在作乱呀。
”董槐坐在马上,召来马彦直.将其精于马前,作乱的人回归队伍中去。
嘉熙三年,做江州知府。
秋天,流离失所的民众渡江投奔他的有十多万人,同他一起部义此事的人都认为:“正是兴兵作战之时,郡内急需储存粮食,现在顾不上发粮食给老百姓,”董槐说;“百姓,是我们的百姓。
发放我们的粮食救济他们,为什么不可以?”’于是来投奔的人象回家一样前来。
淳佑二年,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观察那里收的赋税,发现被小吏侵占的情况十分严重,教导小史说:“我在本州做官长,可是你们这些做吏的人中还有做强盗之之事不肯悔悟的,我将处死他们!”下交们于是受到震慑.表示愿意改正。
董槐做为民除害之有,偏将卢州为人奸邪狡诈,不肯接受他的命令。
董槐就把他斩首,在军中示众,全军为之整肃。
皇帝日益重用董槐,董槐议论政事不隐瞒自己的真实观点,他的用意在纠正国君心中的不良的念头.而不是为了逢迎取悦皇帝。
皇帝问他修太乙祠这件事,他回答说:“土木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集调遣搞得疲惫不堪.这不是用来侍奉上天的做法。
”皇帝问边防的事儿,他回答说:“外有敌对的国家,就要想方设法自强,自强后别人会害怕我们,我们才不会害怕别人。
”董槐每次奏对,皇帝总是称赞叫好。
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深夜,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坐了下来。
挥手让自己的女人出去,给学生解说《兑》《谦》二卦。
问学生是何时,学生都告诉他现在已是深夜,听完学生的回答后,董槐就去世了。
四、(07江苏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高进之,沛国人。
父瓒,有拳勇【勇力。
拳,力气】,尝送友人之丧【为友人送丧】,丧反【送丧返回时】,友妻为士宦【士宦:做官的人。
有的练习印为“土宦”,译为“土匪”、“土贼”,错。
《汉语大词典》“士宦”条即用此句为例】所掠,瓒救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
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葬毕,走四方,求父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
牢之高会【大宴宾客】,进之入幕【帷帐】,推上客【推开贵宾】而踞其坐【蹲坐在贵宾的座位上】,大饮嚼,一坐【通“座”】大惊。
牢之揖客,问所长,进之曰:“善以计数【计谋】中密事【算出隐秘的事情】。
”牢之问部下甲兵刍粮【军队和粮草的数量】,进之布指算【伸曲手指一算】,不爽【差错】,乃辟【征召】行军司马。
居五日,进之曰:“刘公猜【猜忌,猜疑】而不忍【忍让,宽容;一说狠心】,怨而好叛【多怨恨而喜背叛】,不去,必及祸。
”遂去之。
与下沛薛彤为友,因【通过】薛交檀道济,三人者,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
从道济征桓玄,败桓兵于奔牛塘,事平,以功让道济。
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
徐羡之、傅亮等谋废立,招道济,道济谋于进之,进之曰:“公欲为霍光乎?为曹操乎?为霍,则废;为曹,则否。
”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窥视,有译为守候,因为高进之怎么会杀生死相守的檀道济呢】道济,有异言,则杀之。
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jí诛杀】之。
”乃与进之定议,不为戎首【战争的主谋,挑起争端的人】,亦不相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