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3 国际投资环境

03 国际投资环境


第二节 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估及其方法
对国际直接投资环境进行评估,大都是将众多 的投资环境因素分解为若干具体指标,然后综 合评价。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比较典型的评估方法主要有 以下几种:投资障碍分析法、国别冷热比较法、 投资环境等级评分法、动态分析法、加权等级 评分法、抽样评估法和体制评估法等。 下面分别作简要介绍:
第二节 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估及其方法
在一般热类国家,出口进入模式占所有进入 模式的 47.2 %,在当地设厂生产的投资进入 模式占 28.5 %,技术许可合同和混合模式占 余下的24.3%。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一般冷类国家, 出口进入模式占所有进入模式的 82.6 %,投 资进入模式仅占 2.9 %,技术许可合同和混 合模式占余下的 14.5 %。一般中间类国家的 进入模式介乎上述两类国家之间。
第三章 国际投资环境
国内投资者并不存在投资与否的选择,所 要关心的是具体项目的选择。但在进行国际直 接投资的决策时,投资环境的分析就是至关重 要的了。这主要是因为国际直接投资所可能遭 遇的风险比国内投资大得多。
目标国家的宏观投资环境与投资者所熟悉 的本国投资环境发生很大差异,其变化程度也 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加上国际直接投资行为所 必然包括的民族差异意识对投资可能产生的损 害等,使投资环境的问题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第二节 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估及其方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投资环境等级评分法 投资环境等级评分法又称多因素等级评分法, 它是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 斯托色夫于1969年 提出的。
第二节 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估及其方法
等级评分法的特点是:
首先将直接影响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分为八项; 然后再根据八项关键项目所起的作用和影响程度 的不同而确定其不同的等级分数,再按每一个因 素中的有利或不利的程度给予不同的评分。 最后把各因素的等级得分进行加总作为对其投资 环境的总体评价,总分越高表示其投资环境越好, 越低则其投资环境越差(见表2-3)。
第二节 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估及其方法
一、投资障碍分析法 投资障碍分析法是依据潜在的阻碍国际投资 运行因素的多寡与程度来评价投资环境优劣 的一种方法。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以定性 分析为主的国际投资环境评估方法。其要点 是,列出外国投资环境中阻碍投资的主要因 素,并在所有潜在的东道国中进行对照比较, 以投资环境中障碍因素的多与少来断定其坏 与好。
第三章 国际投资环境
三、本章的内容简介
本章分为两节 第一节为国际直接投资环境,介绍国际直接投 资环境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为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估及其方法,简要 介绍其中典型的评估方法。
第三章 国际投资环境
跨国经营企业在面对任何一个对外直接投资 的具体项目机会时,首先要考虑的是目标国 家的投资环境问题。这也是进行国际直接投 资决策和国内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区别。 在进行国内投资决策时,企业和决策者很少 注意到国家的投资环境,只是大概假设或下 意识地确定投资环境在投资周期内不会变化 或相对稳定就足以。
第一节 国际直接投资环境
(二)从各因素的稳定性来区分,可将国际直接投资 的环境因素归为三类,即:自然因素、人为自然 因素和人为因素(见表2-1)。 表2-1 国际投资环境因素稳定性分类
第一节 国际直接投资环境
(三)从国际直接投资环境所包含的内容和因素的 多寡方面来划分,可以分为狭义的投资环境和 广义的投资环境。 狭义的投资环境是指投资的经济环境,即一国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产业结构、外汇管 制和货币稳定状况等。 广义的投资环境除经济环境外,还包括自然、 政治、社会文化和法律等对投资可能发生影响 的所有外部因素。
第二节 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估及其方法
这一方法是美国学者伊西 · 利特瓦克和 彼得 · 拜诞于 60 年代末提出的,他们根 据美国 250 家企业对海外投资的调查资 料,将各种环境因素综合起来分析,归 纳出影响海外投资环境 “冷”,“热” 的 7 大基本因素, 59 个子因素,并评估 了100个国家的投资环境。
第二节 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估及其方法
阻碍国际投资顺利进行的障碍因素主要包括 以下10类:
1.政治障碍──东道国政治制度与母国不同; 政治动荡(包括政治选举变动、国内骚乱、 内战、民族纠纷等)。
2.经济障碍──经济停滞或增长缓慢;国际收 支赤字增大、外汇短缺;劳动力成本高;通 货膨胀和贷币贬值;基础设施不良;原材料 等基础产业薄弱。
第二节 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估及其方法
在对具体环境的评价上,采用了简单累加计 分的方法,使定性分析具有了一定的数量化 内容,同时又不需要高深的数理知识,比较 直观,简便易行,一般的投资者都可以采用。
第二节 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估及其方法
在各项因素的分值确定方面,采取了区别对 待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不同因素 对投资环境作用的差异,反映了投资者对投 资环境的一般看法。
第一节 国际直接投资环境
三、国际直接投资环境的主要内容 (1)政治环境
主要包括政治制度、政权稳定性、政策的 连续性、政策措施、行政体制和行政效率、 行政对经济干预的程度、政府对外来投资 的态度、政府与它国的关系等等。
第一节 国际直接投资环境
(2) 法制环境
主要指法律秩序、法律规范、法律制度和司 法实践,特别是涉外法制的完备性、稳定性 和连续性,以及人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等。
LOGO
第一节 国际直接投资环境
第一节 国际直接投资环境
一、国际直接投资环境的概念
投资环境,顾名思义,是指投资者进行生产 投资时所面临的各种外部条件和因素。
第一节 国际直接投资环境
投资是一种冒险,如同自然界的气候一样,“投 资气候”也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幻莫测,令 人难以捉摸,从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第一节 国际直接投资环境
(7) 基础设施状况
基础设施是吸引外资的重要物质条件,包括 城市和工业基础设施两个方面,具体如交通 运输、港口码头、厂房设备、供水供电设备、 能源和原材料供应、通讯信息设备。
LOGO
第二节
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估及其方法
第二节 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估及其方法
投资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国际直接投资决策 以及国际直接投资的风险和收益,因此,在 作出投资决策之前要对国外投资环境进行综 合评估。
第二节 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估及其方法
这种投资环境评估方法的采用有利于使投资 环境的评估规范化。 这种评估方法也存在三个缺陷:
第二节 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估及其方法
一是对投资环境的等级评分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二是标准化的等级评分法不能如实反映环境因素 对不同的投资项目所产生影响的差别; 三是所考虑的因素不够全面,特别是忽视了某些 投资硬环境方面的因素,如东道国交通和通讯 设施的状况等。
第二节 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估及其方法
在表2-2所列的七大因素中,前四种的程度 大就称为“热”环境,后三种的程度大则称 为“冷”环境,当然,中为不大也不小,即 不“冷”不“热”的环境。 由此看来,一国投资环境的七个因素中,前 四种越小,后三种越大,其投资环境就越坏, 即“越冷”的投资目标国。
第二节 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估及其方法
第二节 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估及其方法
投资障碍分析法的优点在于能够迅速、便捷 地对投资环境作出判断,并减少评估过程中 的工作量和费用,但它仅根据个别关键因素 就作出判断,有时会使公司对投资环境的评 估失之准确,从而丢失一些好的投资机会。
第二节 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估及其方法
二、国别冷热比较法 国别冷热比较法又称冷热国对比分析法或冷热 法,它是以 “冷”、“热” 因素表示投资环 境优劣的一种评估方法,热因素多的国家为热 国,即投资环境优良的国家,反之,冷因素多 的国家为冷国,即投资环境差的家。
第二节 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估及其方法
7.东道国政府对企业干预过多──实行物价管制; 规定使用本地原材料的比例;国营企业参与竞争。 8.普遍实行进口限制──限制工业品和生产资料的 进口。 9.实行外汇管理和限制投资本金、利润等的汇回。 10.法律、行政体制不完善──包括外国投资法规 在内的国内法规不健全;缺乏完善的仲裁制度; 行政效率低;贪污受贿行为严重。
表2-2所列的10个国家从前到后的顺序就反映 了这10个国家当时的投资环境由“热”到“冷” 的顺序。
第二节 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估及其方法
表2-2 美国观点中的十国投资环境的冷热比较
第二节 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估及其方法
在这项研究中,学者们还计算了美国 250 家企 业在上述东道国的投资进入模式分布频率。 结果表明,随着目标市场由热类国家转向冷类 国家,企业将越来越多地采用出口进入模式, 越来越少地采用投资进入模式。
第一节 国际直接投资环境
(3) 经济环境
主要包括经济的稳定性、经济发展阶段、经 济发展战略、经济增长率、劳动生产率、财 政、货币、金融、信贷体制及其政策、对外 经济贸易体制与政策、地区开发政策、外汇 管理制度、国际收支情况、商品和生产要素 市场的状况与开放程度、人口状况和人均收 入水平等。
第一节 国际直接投资环境
第三章 国际投资环境
根据国际直接投资项目论证的专家看法,并 不一定对每个具体的国际直接投资项目都会 很规范地进行投资环境分析。 但对投资环境的考察和研究必然存在于每个 决策者的概念之中,而涉及到重大项目或对 企业有重要影响的项目,则要求规范化的投 资环境分析。 本章对国际直接投资的环境分析的基本内容 和基本方法做一简要的介绍。
LOGO
第三章 国际投资环境
第三章 国际投资环境
一、本章的教学目标
跨国经营企业在面对任何一个对外直接投资的 具体项目机会时,首先要考虑的是目标国家的投 资环境问题。 本章应了解国际直接投资环境的概念以及环境 的评估及其方法。
第三章 国际投资环境
二、本章的学习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