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玻璃的粘度及表面性质
3.1.4 黏度与玻璃组成的关系
氧硅比 键强 离子极化 结构对称性 配位数 (1)氧硅比 氧硅比大(如熔体中碱含量增大,游离氧增 多),非桥氧多,网络结构不牢固,熔体黏度减 小;反之增大。 《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工艺学“玻璃的粘度与stry & Materials Science
《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工艺学“玻璃的粘度与表面性质”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C区:温度↓而弹性模量↑,黏滞流动变得非常小。 黏度决定于组成和温度,与时间无关。
lg = +
T
《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工艺学“玻璃的粘度与表面性质”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总结
氧化物组成对玻璃粘度作用可归纳如下 SiO2, Al2O3, ZrO提高粘度。 K2O, Na2O 降低粘度,Li2O高温时 降低粘度,低温时增加粘度。 RO降低高温粘度,增加低温粘度。
Mg
2
Ca
2
《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工艺学“玻璃的粘度与表面性质”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3.2.3
1、组成氧化物
表面张力与组成的关系
表面张力是由于排列在表面层(或相界面) 的质点受力不均衡引起的,则此力场相差愈大,
表面张力也愈大。
凡影响熔体质点间作用(键)力的因素, 都将直接影响表面张力的大小。
Sr
2
Ba
2
PbO, CdO, Bi2O3 , SnO等降低粘度。
《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工艺学“玻璃的粘度与表面性质”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3.1.5 黏度参考点
粘度参考点:在玻璃温度-粘度曲线上,存在着 一些有代表性的点。 (1) 应变点:η=1013.6,即应力在几小时内消 除的温度。
《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工艺学“玻璃的粘度与表面性质”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2、熔体表面层组成及挥发作用 差异原因有: 1)、由于表面氧化物的挥发 2)、表面易吸附一些杂质,σ低的表面,更易 吸附杂质,使熔体的σ↓。 3)、外部某些材料的侵蚀。
《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工艺学“玻璃的粘度与表面性质”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3.3 玻璃的表面性质
化稳性、机械能 电性能、光学能
影响
表面性质
改变
性能 生产工艺
《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工艺学“玻璃的粘度与表面性质”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4)结构对称性:网络基本结构单元的结构不对称, 可能在结构中存在缺陷或弱点,
使结构不稳定,粘度下降。
(5)配位数:4配位形成四面体进入网络结构,使 结构紧密,粘度增大。其它配位时就 从网络中分离出来,使黏度降低。如
结论
组成对表面张力的影响是通过改变熔体结构 来实现的。
《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工艺学“玻璃的粘度与表面性质”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总结
依组成对表面张力的不同作用,将组成氧 化物分为
Ⅰ类:非表面活性组份:一般是增加玻璃表 面张力,符合加合性法则 Ⅱ类:中间活性组份:加入量大时,可降低表 面张力,不符合加合性法则 Ⅲ类:难熔表面活性强的组份:有强的降低表 面张力的能力,不符合加合性法则
《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工艺学“玻璃的粘度与表面性质”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3.1.1 概念(熟悉)
黏滞流动:在外力作用下,玻璃液中的结构组元(离子 或离子基团)发生流动,如该流动以占据 结构空位的方式来进行的流动方式。 发生黏滞流动的条件:外力>内磨擦阻力
《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工艺学“玻璃的粘度与表面性质”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3)Al2O3、CaO、MgO、使玻璃的σ↑。 4)K2O,PbO,B2O3,Sb2O3使玻璃的 σ↓。 5)Cr2O3,V2O5,As2O3,MoO3,WO3 σ↓ ↓
《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工艺学“玻璃的粘度与表面性质”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硅酸盐玻璃的表面张力一般在(220~380) ×10-3牛/米,比水大3-4倍,比熔融的盐类大,与 熔融的金属相近。
3.2.2
表面张力的工艺意义
1、在澄清和均化阶段: 2、在成型过程中: 3、玻璃制品在烘口时: 4、浮法平板玻璃生产时:
Pa· S的温度范围,相当于操作温度的下限
(6) 操作范围:相当于成形时玻璃液表面的温度范 围。T上限~T下限, T上限指准备成形操作的温 度; T下限指成形时能保持制品形状的温度;η =103~106.6Pa· S (7) 熔化温度:η=10Pa· S (8) 自动机供料的黏度:102~103Pa· S
当氧化硼较少时,Na2O/B2O3>1,结构中游离氧 充足,B3+处于四面体配位,粘度随氧化硼掺量增加 而增大; 当Na2O/B2O3≈1时,硼离子形成四面体配位最 多,粘度达到最大; 继续增加氧化硼,当Na2O/B2O3<1此时,游离 氧不足,形成B-O三角形配位,粘度下降。
硼反常现象:由硼离子配位数变化引起性能曲线上 出现转折的现象,称为“硼反常现 象”。 《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工艺学“玻璃的粘度与表面性质”
《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工艺学“玻璃的粘度与表面性质”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3.1.6 黏度对生产的应用
1、在熔制阶段:其对应粘度为100.7-10 Pa· S
2、成型阶段:成形开始的黏度随制品的种类而异, 一般在101.6~103 Pa· S,终了黏度为 101.6~103 Pa· S 3、玻璃退火:对应粘度为1011-1014 Pa· S,典型的钠 钙硅玻璃对应的温度为583℃~539℃, 即退火温度范围
(2) 转变点(Tg): η=1012.4 Pa· S的温度。
(3) 退火点: η=1012 Pa· S的温度,应力在几分 钟内消除。
《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工艺学“玻璃的粘度与表面性质”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4) 变形点: η=1010~1011Pa· S的温度范围。 (5) 软化温度(Tf): η=3×106~1.5×107
度增大,而 当6配位形成 八面体或3配 位形成三角
B2O3(mol%)
体时,黏度
降低。
图4-4 16Na2O· 2O3· xB (84-x)SiO2 系统玻璃中 560℃时的粘度变化
《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工艺学“玻璃的粘度与表面性质”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工艺学“玻璃的粘度与表面性质”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3.2 玻璃的表面张力
3.2.1 表面张力的物理意义
熔融玻璃表面层的质点受到内部质点的作用 而趋向于熔体的内部,使表面有收缩的趋势,即 玻璃液表面分子间存在着作用力,即表面张力。 度量:玻璃与另一相(一般指空气)接触的相 分界面上,在恒温恒容下,增加一个单位表面 时所做的功。牛/米或焦耳/米2
3.1.3 黏度与熔体结构的关系
对硅酸盐熔体 存在着大小不同的硅氧四面体群或络合阴离子,
它们在玻璃中存在着不同的结构,该结构与温度有
很大的关系。
熔体中的硅氧四面体群有较大的空隙,可容纳
小型的硅氧四面体群穿插活动。高温时空隙较多、 较大、有利用小型的穿插活动,则η↓。
《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工艺学“玻璃的粘度与表面性质”
(2)键强:在其它条件相同的前提下,粘度随阳离 子与氧的键强增大而增大。 R2O-SiO2玻璃
黏度按Li2O-Na2O-K2O依次递减 (3)离子极化:离子极化力大的阳离子对桥氧的极化 力强,使得Si-O键作用减弱,网络 结构易于调整与移动,使η↓。 说明
非惰性气体型(外层电子数不充满) 阳离子的极化比惰性气体型的大。
《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工艺学“玻璃的粘度与表面性质”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2、 σ与气氛的关系
还原气氛下的表面张力比氧化气氛下大,大 约大20%。 3、 σ与湿度的关系 低温时影响较大。 σ与非极性气体,如N2 、 H2 、He2等关系不大;而极性气体如H2O汽、 NH3、 HCl等通常σ↓。
B2O3和Al2O3
《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工艺学“玻璃的粘度与表面性质”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15
B2O3
当B3+是
lgη(η×10-1Pa.s)
14
13 12 11 10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4配位时形成
[BO4]时,黏
《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工艺学“玻璃的粘度与表面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