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感染的防治及护理
摘要目的:调查新生儿院内感染情况,帮助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
方法:通过对长春某医院重症监护室(nicu)1990年度相对隔离室改进后与2003年度院内感染发病率的比较,以及1990年度院内重症监护室感染疾病的分布,制定加强在职教育,加强呼吸道管理、基础护理,强化医院消毒效果检测,合理使用抗生素等防治措施,减少nicu患儿院内感染的机会,应用临床信息系统提高护理质量。
结果:科学性、先进性的预防控制管理网络,降低了院内感染率。
结论:nicu已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危监控区域。
对病室的改制,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降低了院内感发率。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
临床资料
长春某医院nicu 1990年总面积59m2,床位20张。
设备比较陈旧,一病室10张病床,无空调换气设备,消毒隔离制度不完善,院内感染的发病率比较高。
2003年改进nicu总面积162m 2 ,实施“一室儿小间”,小间相对隔离,即一个病室中的每小间用玻璃间隔,似一张病床用玻璃箱包装,从外面观病情,操作处置时打开。
同时,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仪器设备更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了相
应的措施,院内感染发病率明显降低(见表1)。
1990年与2003年感染发病率比较p<001。
nicu感染的高危因素:①自身感染:2003年收治患儿中,早产儿占52%,出生体重越低,院内感染的发病率越高,差异具有显著性。
②长
期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易造成菌群紊乱,招致更具致病性或抗菌菌
株的定植。
③侵入性操作引起的感染。
④医源性交叉感染。
感染途径:①空气传播:从表1可以看出,1990年度肺炎的发病率占院内感染的首位。
空气是新生儿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②接触传播。
③血行传播。
护理
切断传播途径:①实施“大室小间”,即重症监护病室每张病床用玻璃围成小室间,“医患相对隔离”,医护人员在“间”外监护,各种用品专患专用,隔绝了患儿之间、医患之间各种传播感染途径。
②空气的消毒:采用排气扇换气,每日早晚2次,每次1小时。
病房整洁,保持适宜的温度,温度控制在22~28℃,相对湿度在55%~65%,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2小时,nicu采用反光紫外线消毒,业务人员可不用离开病室,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毒水喷雾每
日1~2次,每周乳酸空气消毒1次,遇患儿病情严重,不能移动(如使用呼吸机者),可用中药苍术消毒或草留香熏蒸消毒。
在有人时熏蒸是持续性消毒,解决了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医疗环境动态下消毒问题。
地面、工作台每日用02%的强力消毒净湿揩2次。
每月做细菌培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切断空气传播途径。
③医务人员手消毒。
洗手是非常必要的最基本的最简便易行的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有效手段。
④护理用品的消毒。
呼吸道的管理:新生儿肺部感染的发病率较高,呼吸道的管理至
关重要。
nicu收治的患儿80%需吸氧,氧气装置的消毒也是预防院
内感染的重要措施。
为了防止交叉感染,湿化瓶和吸氧管浸泡在0 2%强力消毒液15~30分钟,吸氧面罩用消毒液擦拭,湿化瓶内放蒸馏水,对长期吸氧病人每日更换湿化瓶水,每日消毒1次,临时吸氧,停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备用,湿化瓶内不宜剩液,否则细菌容易生长,湿化瓶及输氧装置消毒后放置1周未用时,应重新消毒处理。
新生儿重度窒息,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者气管吸痰应严格无菌操作,及时彻底吸痰,每05~2小时吸痰1次,呼吸机管道应用消毒液
每天更换。
加强基础护理,加强营养,供给足够热量,增强抗病能力,减少院
内感染的发生。
合理使用抗生素: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重
视细菌培养和药效试验,预防性用药要有根据,对合并感染者宜选
用高效、低毒抗生素,针对性选择一种抗生素治疗,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而发生二重感染。
对广谱抗生素只有在细菌培养结果得到后再加以选用,每半年公布医院流行致病菌和主要耐药菌株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同时调查住院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并根据结果及
时调整使用抗生素种类。
例如,头孢菌素类对抗生素临床应用。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抗菌广谱,抗菌活性强,临床治疗和细菌清除
率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然而,在应用中后注意儿几个问题。
①注意掌握本类药的投药时间,头孢菌素绝大数都从静脉给药,常分2次给药。
护理上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白天给2次,而是每12小时给1次,否则会影响疗效,因为本类药半衰期多为8~12小时。
口服给药时,
要注意口服制剂的疗效受食物的影响。
②注意掌握药物的配制:常用灭菌注射水,5%葡萄糖、10%葡萄糖、5%糖盐水、09%盐水,48小时外观和抗菌活性均无改变,当溶液ph<39时,则析出结晶,故应避免加入酸性较强的药物(硫酸和盐酸等制剂)。
③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头孢菌素与青霉素有交叉过敏现象,用药7~14天可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关节周围水肿发烧,严重喉头水肿而窒息,因此新生儿也应做过敏试验,备好抢救药品。
本类抗生素给药大部分以原型从尿中排出,故常有不同程度肾毒性。
因此,护理时要注意观察患儿尿量变化,尿化验和血bun 和ccr等情况。
消毒效果监测:每周检测与每季度抽查检测相结合,促使消毒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采样方法和检测结果判定按医院卫生标准
(gb15982-1995)执行,并及时向全院公布检测结果。
临床信息系统的启用:可建立整体临床信息系统,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医护诊查、处置中的感染,降低了感染率。
参考文献
1 毛又玲.4种室内消毒方法效果的观察.护士进修杂
志,1997,12(6):8.
2 叶惠敏.两种空气消毒法对空气消毒效果飞观察.中华医院感
染学杂志,2001,11(1):45.
3 朱士俊.现代医院感染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