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录播教室装修方案设计.doc

录播教室装修方案设计.doc

录播教室装修方案设计1
录播教室装修方案
概述
课堂教学录播专用教室是学校用来为教师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全程自动或半自动录制,并且进行校内班级之间的互动,跨校区互动,进行两点或多点的校际互动教室之间的互动教学与互动教研的专用场所。

课堂教学录播专用教室由四部分组成:教室环境建设、数字化课堂教学录播系统、教学教研系统和课堂教学网络传播平台(环境、硬件和软件)。

课堂教学录播专用教室的功能实现如下:
1、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录制优质的课堂教学,作为优质资源存储和共享、交流。

2、教师课堂教学资源建设:教师自主录制课堂教学,作为个人课堂教学的资源建设与个人教学反思、课堂教学研讨、评估评价。

3、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的教研活动,可利用“录播”系统直播到每一个教师桌面,也可录制后作为样本在网上进行“微格式”分析研讨。

4、开展课堂教学绩效管理:学校可用本专用教室进行教学管理与绩效考核。

其一,学校规定教师每年必须录制一定数量的课,并且自选最好的课,开展好课评比;其二,教研组开展听课、评课均可在网上进行,形成教研活动数据库;其三,学校优选优质课,组成学校精品资源,可对外交流、可供学生家长课后浏览阅读、可作为示范课示范他人等。

其四,开展好课或优质课评比活动。

5、小型演播室功能:学校召开家长会或视频会议用。

6、互动教学教研功能:支持校内班级之间的互动,支持跨校区互动,支持两点或多点的校际互动教室之间的互动教学与互动教研。

设计依据
《电视演播室灯光系统设计规范》
《录音室的混响时间及频率特性》;
《广播电视中心技术用房容许噪声标准》;
《广播电视中心技术用房环境要求(温度、湿度、照度)》;
《有线广播录、播音室声学设计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
《厅堂声学特性指标》
一、总体目标
根据录播教室空间的大小、结构以及功能定位的要求,参照录播教室相关技术标准:包括声学、灯光、防火、环保等。

充分考虑周边环境以及录播教室的技术特点,做到室内灯光中心照度均匀和较高的语言清晰度,达到高品质的录播效果。

1.教室基础环境建设标准
教室位置选择
录播教室的环境建设应该从整体环境、声学环境、灯光光源、电路线路等多个方面考虑,隔声门窗、噪声控制、混响时间、防火、照明等要依据国家广电部颁发的相关标准来设计。

录播教室是精品课程制作的重要窗口,作为课程节目制作的各种专业技术要求的同时,还应兼顾教室的有效使用面积、操作使用的便利
性和安全性,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在录播教室的选择上应达到以下要求,以便获得好的图像拍摄效果和混响效果:
面积大于60平方;
教室周边环境安静,门窗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
教室呈矩形设计,教室前后等高,不为阶梯式教室;
教室吊顶后层高不低于2.8M。

教室结构布局
学生桌椅排布:秧田式排列与分组排列均能实现,可符合分组讨论需要自由组合的需要。

教室环境技术指标
温度:25℃以内
噪场级:40dB(A)
混响时间:0.5~0.7秒/100平米
2.教室环境装修要求
1、教室吊顶使用吸声孔的矿棉吸音板吊顶;
2、窗户加装浅色遮光窗帘、增强密闭性;
3、地面使用PVC材质的静音地板胶;
4、四周墙体采用浅色吸音材料,采用吸声板,内填吸声材料;
5、室内建议安装静音空调;
6、室内需按一般教室的两倍照度安装日光灯,教师区域使用三基色灯管,学生区域使用格栅灯,同时使用电子整流器以减少闪烁。

二、录播教室装修方案
1.装修概述
课堂教学互动录播专用教室,是学校用来为教师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全程自动或半自动录制,并且进行校内班级之间的互动,跨校区互动,进行两点或多点的校际互动教室之间的互动教学与互动教研的专用场所。

课堂教学录播专用教室由四部分组成:教室环境建设、数字化课堂教学录播系统、互动教学教研系统和课堂教学网络传播平台(环境、硬件和软件)。

教室原始教室结构图
录播教室
观摩教室
内部设备位置设计图机柜单透玻璃触摸一体机黑板
高清摄像机高清摄像机高清摄像机显示电视观摩教室音箱音箱音箱音箱防盗门内开隔音门
[精选]路基防护及排水工程施工方案--资料1环巢湖旅游大道一标
路基防护及排水工程




编制:合肥市路桥公司环巢湖旅游大道一标项目部
编制时间:2012年8月1
目录
一、编制说明(3)
二、质量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安全目标(3)
四、环保、水土保持目标(3)
五、工程简介(4)
六、施工技术要求(6)
七、资源配置(9)
八、施工准备(11)
九、施工工艺及方法(11)
十、材料与试验(20)
十一、工期保证措施(21)
十二、特殊季节施工措施(24)
十三、施工组织结构及质量保证(25)
十四、安全保证体系、安全保证措施(30)
十五、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37)
十六、文明施工措施(41)
路基防护及排水工程施工方案
一、编制说明
一)、为加强路基防护及排水工程质量,确保路基土石方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根据与业主签署的施工承包合同书,特编制本实施性施工方案。

作为今后施工作业的指导依据,避免盲目施工而给工程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二)、本施工方案的编制以我部现有的施工力量和历年来路基防护及排水工程施工的经验作为基点,本施工方案的编制以路基防护及排水工程施工总工期18个月,即2012年7月26日正式开工,2013年12月26日前竣工为施工控制进度目标。

统筹考虑全部路基防护及排水工程的施工工艺、现场布置以及施
工进度计划。

三)、施工组织设计中列出的工、料、机具设备等计划仅作为指导施工参考用,不作为最后的供应计划。

如各项数量若有出入时,应以施工预算中的数量为准。

三、安全目标
杜绝因工死亡、重伤事故,轻伤事故频率控制在2‰以内,杜绝火灾、重大机械破损事故,确保安全生产指标达国标。

四、环保、水土保持目标
在当地环保部门的指导下,按照有关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后采取有效措施全面达到环保标准。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控制施工时段及机械噪音,防止噪音污染影响施工沿线居民
的正常生活。

2、控制粉尘污染,保护人民健康。

3、保证原有交通的正常通行和维持沿线村镇的居民饮水、农田灌溉、生产生活用电及通讯等管线的正常使用。

4、确保施工沿线排水通畅,防止积水现象发生。

五、工程简介
环巢湖旅游大道庐江段起点位于肥西县与庐江县交界的杭埠河,顺接杭埠河大桥。

起点桩号为K20+130,终点位于庐江县与巢湖市交界的兆河,顺接兆河大桥,终点桩号为K26+200,路线全长为26.128公里;扣除庐江县境内三座大桥后,路线全长24.734公里。

本方案为第一标段方案,起讫桩号为K20+467.3
85~K25+366。

全长4.899公里。

本标段地处江淮分水岭南侧,区内地势较平坦。

地貌单元属江淮丘陵,微地貌形态为剥蚀残丘、一级阶地和河漫滩。

沿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总的气候特征是:冬寒夏热,春秋温和。

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无霜期长降水集中在夏季,梅雨期40天左右。

多年月平均降水量悬殊较大,年降水量平均1500mm以上。

春夏占全年降水的70%,降雪期短,平均年降雪量仅有12天。

风向多为东北到东北偏南,随季节变化,风向也不断变化,每年2-3次受台风末梢波及形成强风骤雨。

一、路基防护形式
路基防护主要分为路堤边坡防护和防浪墙加宽防护。

(1)路堤边坡防护
结合工程所处地区土质不耐冲刷的特点,路堤防护采用以下几种方案:
①路基防护尽量不采用或减少采用工程防护,路堤边坡坡面防护采用液压喷播植草防护。

②穿越水塘路段:对于路堤占用的中小型水塘,采用全部回填处理,并进行绿化。

路堤穿越较大塘、河流、沟渠段,下部以浸水护坡防护,上边坡采用液压喷播植草防护。

③、K23+150~K23+310段,该段路基落入巢湖,左侧临湖侧新建护坡参照相邻现有护坡设计,采用M7.5浆砌片石铺满,并设置水泥砼预制块阻浪设施。

(2)防浪墙加宽防护
K21+300~K23+150灵台圩段,该段现有大堤左侧设有防浪墙,墙顶宽50~60cm,高0.5~1.2m。

本次设计结合护栏设计,对防浪墙进行改造加固设计,
首先对其顶部进行凿除,预留空间用于浇筑护栏基础,同时进行绑宽加固,使其满足现有大堤加宽改造后的荷载要求。

(3)路基排水
路基排水主要是通过生态排水沟形式排水,主要桩号为K22+700~K22+915、K23+082~K23+108。

排水沟底部设置渗沟截排地下水,保证路基处于干燥、中湿状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