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录播教室装修技术方案

录播教室装修技术方案

录播教室装修方案设计一、概述课堂教学录播专用教室是学校用来为教师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全程自动或半自动录制,并且进行校内班级之间的互动,跨校区互动,进行两点或多点的校际互动教室之间的互动教学与互动教研的专用场所。

课堂教学录播专用教室由四部分组成:教室环境建设、数字化课堂教学录播系统、教学教研系统和课堂教学网络传播平台(环境、硬件和软件)。

课堂教学录播专用教室的功能实现如下:1、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录制优质的课堂教学,作为优质资源存储和共享、交流。

2、教师课堂教学资源建设:教师自主录制课堂教学,作为个人课堂教学的资源建设与个人教学反思、课堂教学研讨、评估评价。

3、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的教研活动,可利用“录播”系统直播到每一个教师桌面,也可录制后作为样本在网上进行“微格式”分析研讨。

4、开展课堂教学绩效管理:学校可用本专用教室进行教学管理与绩效考核。

其一,学校规定教师每年必须录制一定数量的课,并且自选最好的课,开展好课评比;其二,教研组开展听课、评课均可在网上进行,形成教研活动数据库;其三,学校优选优质课,组成学校精品资源,可对外交流、可供学生家长课后浏览阅读、可作为示范课示范他人等。

其四,开展好课或优质课评比活动。

5、小型演播室功能:学校召开家长会或视频会议用。

6、互动教学教研功能:支持校内班级之间的互动,支持跨校区互动,支持两点或多点的校际互动教室之间的互动教学与互动教研。

设计依据《电视演播室灯光系统设计规范》《录音室的混响时间及频率特性》;《广播电视中心技术用房容许噪声标准》;《广播电视中心技术用房环境要求(温度、湿度、照度)》;《有线广播录、播音室声学设计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厅堂声学特性指标》二、总体目标根据录播教室空间的大小、结构以及功能定位的要求,参照录播教室相关技术标准:包括声学、灯光、防火、环保等。

充分考虑周边环境以及录播教室的技术特点,做到室内灯光中心照度均匀和较高的语言清晰度,达到高品质的录播效果。

1.教室基础环境建设标准教室位置选择录播教室的环境建设应该从整体环境、声学环境、灯光光源、电路线路等多个方面考虑,隔声门窗、噪声控制、混响时间、防火、照明等要依据国家广电部颁发的相关标准来设计。

录播教室是精品课程制作的重要窗口,作为课程节目制作的各种专业技术要求的同时,还应兼顾教室的有效使用面积、操作使用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在录播教室的选择上应达到以下要求,以便获得好的图像拍摄效果和混响效果:面积大于60平方;教室周边环境安静,门窗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教室呈矩形设计,教室前后等高,不为阶梯式教室;教室吊顶后层高不低于2.8M。

教室结构布局学生桌椅排布:秧田式排列与分组排列均能实现,可符合分组讨论需要自由组合的需要。

教室环境技术指标温度:25℃以内噪场级:40dB(A)混响时间:0.5~0.7秒/100平米2.教室环境装修要求1、教室吊顶使用吸声孔的矿棉吸音板吊顶;2、窗户加装浅色遮光窗帘、增强密闭性;3、地面使用PVC材质的静音地板胶;4、四周墙体采用浅色吸音材料,采用吸声板,内填吸声材料;5、室内建议安装静音空调;6、室内需按一般教室的两倍照度安装日光灯,教师区域使用三基色灯管,学生区域使用格栅灯,同时使用电子整流器以减少闪烁。

三、录播教室装修方案1.装修概述课堂教学互动录播专用教室,是学校用来为教师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全程自动或半自动录制,并且进行校内班级之间的互动,跨校区互动,进行两点或多点的校际互动教室之间的互动教学与互动教研的专用场所。

课堂教学录播专用教室由四部分组成:教室环境建设、数字化课堂教学录播系统、互动教学教研系统和课堂教学网络传播平台(环境、硬件和软件)。

教室原始教室结构图内部设备位置设计图功能区划分和教室清理准备原教室为两间标准普通教室,长7.5米,宽9.4米。

根据功能划分为录播教室和观摩教室,现需对两间教室做录播教室的装修,需将一间装修为全自动录播教室,另一间装修为观摩教室。

教室装修前的拆除:1.拆除录播教室和观摩室内天花板上原来的电风扇、灯光及相关线路。

2.拆除录播教室内塑钢窗户和铁门;观摩室内1扇门;3.录播教室墙面瓷砖裙边的拆除;4.录播教室地面找平;5.观摩室地面瓷砖的拆除;6.观摩室网络线缆,强电线缆拆除;7.录播教室与观摩室的隔断墙开孔;8.室内物品的搬离。

2.功能区装修录播教室区域装修要求1.天花板:矿棉板吸音吊顶,颜色最好以白色为宜;2.灯光:照明使用LED平板灯;教师补光使用三基色补光灯;3.墙面:木质吸音板,颜色暖色调淡黄色为主;4.窗户:双层隔音玻璃窗;5.地面:塑胶吸音地板;6.观察窗:防爆单向玻璃;7.窗帘:加装隔音厚材质窗帘;尽量选用与教室整体装饰相搭配的颜色;8.背景墙:要求一体机和绿板内嵌,整体形成一个平面,外层采用吸音材料等;9.门:外部安装专业防盗门,内层安装隔音门,以控制外界声音的传入,降低室内环境噪声。

观摩室区域装修要求1.天花板:矿棉板吸音吊顶,颜色最好以白色为宜;2.墙面:找平,刷白;3.地面:塑胶吸音地板;4.观察窗:防爆单向玻璃隔断;5.窗帘:加装隔音厚材质窗帘;尽量选用与教室整体装饰相搭配的颜色;6.门:安装专业防盗隔音门,以控制外界声音的传入,降低室内环境噪声。

录播室家具学生桌椅64套;礼堂椅50套;操作桌椅(定制)2套。

3.详细要求(一)声学装饰改造要求:录播教室的音质要“语言清晰、可懂度高,其次是良好的丰满度”,在主要使用条件下,具有相应于拾音要求的混响时间频率特性,混响时间T60<0.6s;抑制影响拾音音质的声缺陷,如回声、颤动回声、低频嗡声等;尽量做到教室与外界声音隔绝,噪音NR<30dB。

(二)灯光改造要求:1、教师照明及讲台区域照明采用专业嵌入式三基色柔光灯4组,学生照明则使用LED平板灯,为了使拍摄的教师及学生画面风格统一,建议所有光源均采用色温一致的灯管,另外窗户选装窗帘,安装遮光层,避免不同色温的光源混合。

装修完后,经摄像机试镜,如灯光色温与环境装修不匹配而影响到拍摄效果,应更换灯管直至达到最佳的灯光效果。

2、灯具尽量选用内嵌式灯具,整体美观一致,内嵌灯具选用进口电子高频镇流器,不得选用通用电磁镇流器,以免给摄像造成频闪。

3、多路开关控制灯光,以满足不同情况下对灯光需求。

(三)供电系统要求为保证教室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以减少经电源途径带来的电气串扰,应采用三套供电系统。

一套供电系统作为教学室照明供;第二套供电系统作为整个终端设备,控制室设备的供电;第三套供电系统用于空调等设备的供电。

录播教室周围墙上隔3至5米装一个220V的三芯电源插座,每个插座容量不低于2KW,地线接触可靠。

录播设备供电选用主线线径为4平方;辅线线径为1.5平方;供电系统总容量应大于实际容量的1至1.5倍。

顶棚顶棚使用微孔吸音天花。

建议使用标准600*600规格的微孔吸音天花。

材质:矿棉名称:微孔吸音天花(吊顶用)规格:高600mm*宽600mm*厚16mm产品特点:①、不燃性:产品的熔点温度为660度是最理想的防火吊顶材料。

②、耐用性:石膏板的使用寿命更长,可连续使用20—60年。

从使用的角度,石膏板作为吊顶材料的,环保耐用;③、吸音性:石膏板可以改善音质,创造寂静而舒适的环境。

施工流程:①、弹线:根据楼层标高水平线,按照设计标高,沿墙四周弹顶棚标高水平线,并找出房间中心点,并沿顶棚的标高水平线,以房间中心点为中心在墙上画好龙骨分档位置线,其水平允许偏差±5mm。

②、沿标高线固定角铝,角铝的作用是吊顶边缘部位的封口,角铝常用规格为25*25mm,其色泽应与铝合金面板相同,角铝多用水泥钉固定在墙柱上。

③、安装主龙骨吊杆:在弹好顶棚标高水平线及龙骨位置线后,确定吊杆下端头的标高,安装预先加工好的吊杆,吊杆安装用帕膨胀螺栓固定在顶棚上。

吊杆选用帕圆钢,吊筋间距控制在1200mm范围内。

④、安装主龙骨:主龙骨一般选用C38轻钢龙骨,间距控制在1200mm范围内。

安装时采用与主龙骨配套的吊件与吊杆连接。

⑤、安装边龙骨:按天花净高要求在墙四周用水泥钉固定25×25mm烤漆龙骨,水泥钉问距不大于300mm。

⑥、安装次龙骨:根据矿棉扣板的规格尺寸,安装与矿棉扣板配套的次龙骨,次龙骨通过吊挂件吊挂在主龙骨上。

当次龙骨长度需多根延续接长时,用次龙骨连接件,在吊挂次龙骨的同时,将相对端头相连接,并先调直后固定。

⑦、安装金属板:矿棉扣板安装时在装配面积的中间位置垂直次龙骨方向拉一条基准线,对齐基准线向两边安装。

安装时,轻拿轻放,必须顺着翻边部位顺序将方板两边轻压,卡进龙骨后再推紧。

扣板应平整,不得翘曲,吊顶平面平整误差不得超过5mm。

⑧、清理:矿棉扣板安装完后,需用布把板面全部擦拭干净,不得有污物及手印等。

石膏板吊顶工序流程(一)龙骨安装施工工艺1. 弹线:根据吊顶的设计标高,沿墙四周弹顶棚的标高水平线,在墙上划好龙骨分挡位置线。

弹线应清楚,位置准确,其水平允许偏差±2MM。

弹线主要是弹好吊顶标高线、龙骨布置线和吊杆悬挂点。

(1)吊顶标高线:应弹在墙面上或柱面上。

(2) 龙骨布置线:宜弹在楼板下底面或地面上。

(3)吊杆位置线:宜弹在楼板下底面或地面上。

吊杆间距应控制在1000MM左右且不大于1200MM。

2. 吊杆应采用通直钢筋或从专业厂家订制,无锈蚀。

上人吊顶采用直径8MM吊杆。

当预埋的吊杆需接长时,必须搭接焊牢(双面施焊),焊接长度不得小于6CM 焊接均匀饱满。

吊杆表面必须涂刷防锈漆。

3. 吊点间距:(1)吊点设置间距应控制在1000MM左右,且不大于1200MM。

(2)吊点距离墙边的间距不得大于200MM。

(3)吊杆距主龙骨端部距离不得超过200MM,否则应增设吊杆,以免主龙骨下坠。

(4)具体间距数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或按照施工现场技术人员要求执行。

(5)当吊杆与设备相遇时,应调整吊点间距或增设吊杆(设角钢扁担),以保证吊顶质量。

4. 固定吊杆(1)吊杆与结构固定:在吊点位置,用冲击钻打眼,安置直径10MM的膨胀螺栓,然后将吊杆用螺母固定在膨胀螺栓上。

固定吊杆前,将吊杆焊接部分焊渣清除并涂刷防锈漆。

(2)吊杆与龙骨连接:采用吊挂件。

5. 龙骨间距上人吊顶主龙骨(CS50)中心线间距应控制在1000MM左右,且不大于1200MM。

次龙骨(UC50)中心线间距:因罩面板为3000MM×1200MM幅面,间距为500MM,沿3000方向(罩面板包封边)分割。

横撑龙骨(UC50)中心线间距1200MM。

6. 龙骨安装前,对龙骨因搬运等原因造成的弯曲变形部分进行矫正,对严重变形部分应予以切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