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2.农村学生问题及需求
2.1农村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厌学、学习动机不强等问题
2.2农村学生缺乏成长需要的多元化的教育资源
3.农村教师问题及需求
3.1 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2 农村教师的身心健康与娱乐生活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3.3农村教师培训需增强适切性
四、对于上述问题解决和改进的建议
**学校现有一幢四层教学楼和一幢三层宿舍楼以及一幢六层在建教师周转房。学校占地总面积现为3000平方米,其中教学楼占地面积为486平方米,宿舍楼占地面积为810平方米。学校配合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先进齐全,配有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理化实验室、体育活动室、远程教育机房以及标准化操场等。
**学校拥有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良、团结上进的高素质队伍。
三、教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学校问题及需求
1.1寄宿制学校食堂条件亟需改善
**学校的教师数量多,教学设备比较齐全,所以,本村大部分学生以及邻近村镇学生选择到本校上学。出于对安全的考虑,也因为学校宿舍条件较好,一些小学学生选择在学校寄宿,初中部学生在学校的要求下,也有95%的学生在校寄宿,这大大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但寄宿学校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基本的寄宿条件尚不能满足,突出表现在食堂伙食较差,工作人员的卫生意识很差,使很多寄宿学生不得不在每次到校时准备零食,而学校出于食品安全考虑,又禁止学生携带零食,这就导致了校方和学生在饮食上的矛盾。在无形中,学校就真的变成只管“寄宿”的学校了!
本报告就以**学校为中心,对原平市闫庄镇大白水村及其周围基础教育现状做出调查走访,了解学校现状及寻求解决方法。
(二)调查时间:
2013年8月30日——2014年1月16日
(三)调查对象:
本校在职老师、支教老师、支教生及本村村民
(四)调查方式:
访谈、走访
正文
一、学校概况
**学校位于原平市闫庄镇大白水村,其创建于上世纪40年代,是一所有着70多年办学历史的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学生上学按国家规定实行两免一补政策。某学校前身为***小学,2007年初更名为**学校。
介绒绒

生物系
七、八年级生物
秦晓楠

物电系
八年级物理
赵磊

化学系
八年级化学
王香梅

政治系
九年级政治
刘文

物电系
九年级物理
上表反映出**学校各科目任课支教生均由本专业学生担任,此外,学校的体育、音乐、舞蹈、美术、信息技术等科目也都由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生担任。此举在理论上以及实际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二、大白水村概况
大白水村位于原平市与忻府区交界处,紧邻闫庄镇镇政府所在地,步行十分钟左右即可到达镇中心。本村土地广阔,地质肥沃,历来是原平市的粮食主产区,全村现有户数820,全村总面积合计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620亩,经济总收较高。
由于大白水村地处忻定原交界处,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广泛,加之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所以农民外出打工人数也较多,全村大约有200~300人,常年在外从事建筑业,人均纯收入达万余元,剩余劳动力季节性打工,从事建筑、餐饮服务业等。总之,本村经济状况较好,但在调查中,依然发现有不少贫困家庭,其贫困的条件使其家庭成员不得不从事一些“低微”的行业。
1.改善寄宿制学生的生活条件
2.制定合理政策,让财政补贴的使用更加合理
3.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
4.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改善其生存状况
[内容摘要]:
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中的热门话题,而农村教育影响广泛,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让广大农村学生有学上、上好学,是实现教育公平和体现社会公正的重要方面。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农村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出现了哪些新情况?发生了哪些新变化?产生了哪些新问题?本报告试图发现、分析这些关注点,并为其提出解决和改进的建议。
3.2 农村教师的身心健康与娱乐生活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本校在师资、教学设施、办公条件等方面属于同等学校中的资源较好的学校。但教师们的待遇依然令人堪忧。虽然,本校财政并不困难,但教师们的收入依然较低,这主要是由于是有关规定的限制。教师们在工资收入缺乏的情况下,需要承担繁重的备课、讲课、家务等任务,其压力可想而知。而由此造成的身心健康问题也应该引起关注,在空闲时间,他们大多是看电视、备课、做家务、再备课,娱乐生活极度匮乏,使得他们在繁重的工作之余缺乏释放与解压的途径。
二是财政补贴没有真正用到最迫切、最需要的地方。还是以本校和刘庄一学校为例。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教育部门为本镇统一配备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刘庄一学校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我们咨询了当地教师,是否使用或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师的回答是,经常使用。而我们看到多媒体上覆盖着一层较厚的灰尘。在调查间隙,当地教师在制作一份表格时,还询问我们关于word的一些基本操作问题。这样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很难使人相信当地教师会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制作PPT为同学展示。而最大的问题在于,教育部门有资金为学校配备多媒体,而没有改善教学环境:教室后方堆着的煤堆、教室前方带有棱角的用于取暖的铁炉、走风漏气的窗户。
上述调查表明,财政补贴不仅在地区存在差异,在学校建设上,也存在着分布不合理的现象。
2.农村学生问题及需求
2.1农村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厌学、学习动机不强等问题
在调查中,学校的教师普遍反映,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不爱做作业,初中生则对自己没有信心,而且初中部学生年级越高,在学校“混”日子的情况就越多,学习时间也少。小学学生回家后家长基本上就不管,很多只是课堂上的40分钟学习时间,有时甚至连这40分钟也不能达到。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基本所有家长为农民出身,文化素质不高,对学生的学习不关注,即便关注,也不知从何下手来指导学生的学习;教师多为支教学生,经验严重不足,不会引导,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或是不能保证课堂的40分钟有效学习;家长不够重视,常常因为“吃糕”(当地用词,即为出席因红白喜事而办的宴席,这类宴席时间较长)就让学生半天或一天不上课。
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以原平市闫庄镇大白水村为例
学校:
系班:
姓名:Βιβλιοθήκη 学号:指导老师:前言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时间
(三)调查对象
(四)调查方式
正文
一、学校概况
二、大白水村概况
三、教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学校问题及需求
1.1寄宿制学校食堂条件亟需改善
1.2寄宿制学校亟需专门的寄宿管理人员
1.3关于财政补贴的问题
在上述中问题,我们提到本校食堂存在着一些问题。除了这些问题,学生的“方便”也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学校厕所甚为简陋,夏季是卫生问题,而到冬季,尤其是夜晚,学生不得不顶着严寒上厕所,还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而学校的物理、化学实验室,舞蹈、音乐教室的教学器材由于有财政补贴,相关的仪器设备、药品、钢琴、电子琴很齐全。但这其中除了音乐教室的器材经常使用,其他仪器的使用率几近为零。
教学主要依托于**师范学院,每学期由**师范学院选拔有经验的优等本专科生任教,整体轮换,相互衔接,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
全校现有教师55人,其中在职教师有13人,**师范学院附属外国语中学支教教师3人,支教学生39人。法成学校现设幼儿园、小学部和初中部,实行单轨制教学。全校共有12个班,其中幼儿园有3个班(小、中、大班)。一年级至九年级各一个班,学生共计362名。
3.农村教师问题及需求
3.1 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调查中,本校教师基本上都能得到绩效工资。其工资构成基本上是70%基本工资和30%的绩效奖励,而绩效奖励则主要根据出勤率与平时考试成绩进行考核与评价。学校在本学期配备了一台指纹签退到机,来对在职老师和支教老师的出勤率进行考核。然而,在调查和网上搜取的资料中发现,很多教师都有绩效工资,而且教师之间工资差别并不大,数量也不多。这样就造成,绩效奖励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果,没有起到对教师激励、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的作用。同时,教师数量少,教师工作压力大,工资收入低,福利待遇低,随着物价的上升,教师生活质量下降,这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1.2寄宿制学校亟需专门的寄宿管理人员
学校基本上没有专门的寄宿管理人员,一般为本班在职或支教教师兼任。这也相应地出现了一些问题,虽然任课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更了解本班学生,但他们每天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生活诉求,也难以认真处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且,在调查中发现,本地区有很多买卖婚姻的存在。有很多女性在生完孩子后,就以各种方式离开本地,造成了很多单亲家庭和很多问题家庭。在这样的情况下,任课老师管理宿舍,一方面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也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寄宿学生大部分为初中生,心理尚不成熟,与家人的长时间分离,极易使他们产生心理问题。
一年级口语
凌晓婧

数学系
一年级数学
郝媚

中文系
二年级语文
卢相如

外语系
二、三年级口语
张婷

中文系
三年级语文
陈慧芳

中文系
四年级语文
王娜

外语系
四年级英语
杨珊

外语系
五年级英语
丁慧玲

数学系
六年级数学
武晓琴

外语系
六年级英语
张苗苗

政治系
七、八年级思想品德
季华琴

历史系
七、八年级历史
卢晓璇

地理系
七、八年级地理
上述问题不仅造成优秀教师调入城里学校或辞职考公务员等“军心不稳”的现象,造成农村学校优秀人才严重流失,教育质量难以提升。而且,由于考核制度中成绩与收入、人事变动有关,促使造成一些体罚现象问题的产生。学校的大型考试都会有试后分析会,会上会对各年级各科目进行点评,支教生即便是为了“颜面”,也会想尽办法提高学生成绩,而教师们达成共识的最简单有效的办法之一便是体罚。支教生为了“颜面”,会使用体罚,更不要说为了生存和生计的在职老师了。这个问题究其原因,教师不应是责任的主要承担者,因为教师也并不想采用体罚。这反映了教师的无奈与矛盾。另一方面,体罚也是一些学生产生厌学甚至辍学的主要原因。有的学生,甚至在长期的体罚后,产生了“无畏”的情绪,体罚已对这些学生起不到任何作用。而有的学生难免会产生“武力既是最有效的也是终极的解决事情的办法”的观念,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