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一、积累和运用(18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2分)A.咳嗽(ké)浊流(zuó)薪金(xīn)锲而不舍(qì)B.字帖(tiè)硕果(shuò)污秽(huì)当之无愧(kuì)C.耻辱(rǒu)哺育(pǔ)小楷(kǎi)妇孺皆知(rú)D.金柝(tuò)卓越(zhuó)懊悔(ào)深恶痛绝(è)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A.屏障抹杀云鬓至死不渝B.宛转元勋槁头鞠躬尽粹C.惩罚红妆深霄慷慨琳漓D.狂斓报歉禾稻心不在焉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他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锋芒毕露,创造了一个个突破,填补了国内相关项目的空白。
B.敬爱的周总理虽然与我们永别了,但他的光辉形象如同高耸入云的山峰,气贯长虹,永垂千古。
C.在那座山的后面,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村庄,那里风景优美,人文和谐,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世外桃源。
D.树林下,行军蚁浩浩荡荡的向远方行进着,黑压压的一片,场面壮观得让人可想而知。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连词的一项是()(2分)A.因困难而畏惧退缩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B.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C.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变化。
D.院子里种着大丽花、菊花、夹竹桃以及其他的花木。
5.古诗文默写。
(7分)(1)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2)岐王宅里寻常见,。
正是江南好风景,。
(3),不亦说乎?,不亦君子乎?6.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3分)①谷雨时节,水稻的秧苗刚刚插进田里,田水还是浑的,秧苗才刚刚返青。
②隔几天就下一场雨,雨滴像米粒子样撒进田里。
③插上稻秧的水田最好看——五六月到陕南看风景,最美的景致就是水田一片银白,整片的水面让人疑惑那些水是从哪里来的。
④进了山,看那些梯田,就更有情致了,一层一层的梯田驻着水和稻秧,是叠起来的,是一摞一摞的白绸子,是雪白的纸垛子。
(1)请运用第②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再写一个句子。
(2分)(2)第④句横线处需填写一个关联词语,请将之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二、综合性学习(6分)7.请你参加以“爱国,从我做起”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6分)【活动一:记名言】请将下面这则爱国名言,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1分)爱祖国高于一切【活动二:讲故事】结合已学课文内容及自己的平时积累,从以下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简单讲讲他们的故事(150字以内)。
(3分)邓稼先闻一多【活动三:谈做法】作为中学生,你认为怎么做才是爱国?(2分)三、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11分)小院李莹莹①听村里的老人说,那是我家。
②2011年初夏,我们俩算是打了个照面。
那天,姥爷载着我在一个小路口停了下来,“顺着小路往里拐就是你家了。
”他手指着的方向,有一条坑洼不平,满是泥泞的小道。
我撇了撇嘴,“都没有人住,那不是我家。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
后来,我们离开了那。
③仲夏,奶奶病了,搬进了院子。
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它。
虽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破败,但也算得上荒芜了。
推开大门,满眼都是黄土地,院子里是空的,除了几只见了人就跑的鸡鸭。
爷爷已经修理过菜圃了,虽然表面上光秃秃的,但种子已经埋下去了。
卧室里的家具很简单:一张床,几把椅子。
堂屋是昏暗的,室外的光线照进来,稍稍留意一下,便能瞅见在茶几上爬来爬去的借宿者“小蚂蚁”。
那天晚上,虽然很不情愿,但还是逗留了一晚。
奶奶说,被子是新的,干净的。
可我还是觉得浑身不自在。
④那段时间的记忆是模糊的,一切都是零碎的。
我从小院中走出,再走进去,如弹指一挥,春去夏回。
春朝,小院里藏匿着万物生长的气息。
不知从何处来,但它总能溜过窗台,飘进卧室,在阳光下起舞,栖息在我的书桌上;夏夜,屋顶上空的景象又有另一番风趣。
银河从天际划过,繁星渐渐漫上整片天空,每一颗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悄悄地编织着我的梦。
深秋,玉米熟透,该丰收了。
爷爷从地里收回玉米,摊在屋顶上,在阳光的辉映下,它们饱满的颗粒尽收眼底。
不只是玉米。
还有些许的芝麻,黄豆之类的作物,一并摆在屋顶上。
风一吹,小颗粒偷偷混在大颗粒中,一点黄的,一点黑的,再来点绿,随手拨弄两下,一把抓起下锅,还挺香,好喝。
经过一天的忙碌,一大家子围着圆桌坐在院子里休息,看着大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知道,今年又是个丰收年。
晚冬,雪花飞舞,新春已至。
经过一夜的“梨花雨”,院子搭配上了冷色系的格调,菜圃里,雪花散落在菜叶上,伴着土壤入眠;矮墙外的大树挽留雪花,为自己染上银发,活脱脱像个老爷爷;屋顶静谧着,就当自以为一切都归于沉寂的时候,家里的狗狗送给它一幅“雪梅图”。
入夜,万家灯火,烟花在天空绽放。
站在屋檐下,听着礼炮齐鸣,望着小院一片雪白,这是白色的王国,是我心中的诗篇。
⑤秋天走了,冬天来了,一年又一年。
兴许是学会了收获,才懂得了分享的喜悦,亦或是懂得了劳作,才学会了幸福。
秋有秋的曼妙,作物无言,却笑弯了腰,传递了希望与欢笑;冬有冬的色彩,却活得洒脱,点缀万物的姿态。
⑥后来的后来,小院又空了。
我又有多久没回去了,三个月?半年?我听奶奶说,屋顶有些破旧了;妹妹说,一场突来的大雨淹了我家小院……或许,我应该亲眼去看看。
⑦小院老了,走不动了,停驻在我心底。
9.谈谈你对第⑤段画横线句子的理解。
(2分)秋有秋的曼妙,作物无言,却笑弯了腰,传递了希望与欢笑;冬有冬的色彩,却活得洒脱,点缀万物的姿态。
10.任选角度,给第③段写点旁批文字(提示:可以设计一个问题,也可以写自己的阅读体会)。
(2分)11.赏析最后一段文字“小院老了,走不动了,停驻在我心底。
”。
(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13分)鲁迅的生活趣味董宁鲁迅先生给人的印象总是近乎冷峻,一副凛严的面孔像铁板一样坚硬,目光也总像一把利剑,在那样的乱世中傲然穿行。
在这样的印象下读鲁迅先生的作品,越读越觉得先生是一身“硬骨头”,张口说出的话,都带着一股凛然之气。
其实,生活中的鲁迅并不完全是这样。
从下面一个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有趣、可爱。
有一次,鲁迅先生的侄女问他:“你的鼻子为何比我爸爸矮一点、扁一点呢?”鲁迅笑了笑说:“我原来的鼻子和你爸爸的鼻子一样高,可是,我住的环境比较黑暗,到处碰壁,所以额头、鼻子都碰矮了。
”鲁迅先生年轻时并不是很英俊,但是,他对自己却很有信心。
有一次,英国作家萧伯纳先生对鲁迅说:“都说你是中国的高尔基,但我觉得你比高尔基漂亮。
”听了这样的溢美之言,鲁迅不但没有客套,反而幽默地说:“我老了会更漂亮。
”鲁迅先生来到上海专事写作,一次夜深人静时,外面的猫不停地叫,屡屡打断他写作的思路,先生随即拿起手边五十支装的铁皮香烟罐,将一根根香烟对着可恶的猫一一发射。
那时,鲁迅已年过五十,却可爱得像个小孩子。
大家知道,标点符号虽然不起眼,在文章中的作用却很重要。
遗憾的是,当年的出版界,对标点符号不重视,在支付稿费时,往往把它们从字数中扣除,不算稿费。
一次,鲁迅先生应邀为某出版社撰写书稿,通篇没有一个标点符号。
编辑看后,以难以断句为由,去信要求加上标点符号。
鲁迅先生回复道:“既要作者加标点符号分出段落、章节,可见标点还是必不可少的。
既然如此,标点也得算字数。
”那家出版社没办法,只好采纳鲁迅先生的意见,标点符号也折算字数支付稿费了。
鲁迅先生的胡子很有个性,从日本留学回来那几年,他的胡子是日式的,两头往上翘,看起来很滑稽,常被周围的人嘲弄,说他是崇洋媚外。
他烦扰得不行,干脆把胡子修剪成隶书的“一”字,怪怪的,很逗人,从此却相安无事。
吸烟、喝酒、饮茶,可谓鲁迅先生的“三瘾”,而这三瘾当中,尤以烟瘾为大。
在北平的时候,他吸的总是哈德门牌的十支装香烟,但他夹烟的姿势很特别,用大拇指和其余四个手指拿着,而不是夹在食指和中指之间。
还有一点很有趣,在人前吸烟的时候,鲁迅先生总是从他那件灰布棉衫里摸出一支来吸,似乎不喜欢将烟包先拿出来。
鲁迅先生这习惯,从北平到了上海,一直没有改变。
不晓得是怕麻烦呢,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有一次,因为期末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发给他一枚金质奖章。
鲁迅没有把奖章拿出去自我炫耀,却跑到鼓楼街把它卖了,买回一大串红辣椒。
每每读书至夜深人静、天寒人困时,就摘下一只辣椒来,分成几截,放进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周身发暖,睡意顿消,于是,捧书再读。
现在看来,此事除了有趣之外,也让人生出几分敬意。
在厦门大学教书时,鲁迅先生曾到一家理发店理发。
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就一点也不认真。
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反而在理发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理发师,远远超出了应付的钱。
理发师大喜,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容。
过了一段日子,鲁迅先生又去理发,理发师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领,仔仔细细地给鲁迅理发。
不料理毕,鲁迅先生没有再显豪爽,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一个子儿也没多给。
理发师大惑,问道:“先生,您上回那样给,今天怎么这样给?”鲁迅先生笑了笑,说:“您上回马马虎虎地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
这回您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
”听完这些话,理发师大窘。
双目深邃,表情严肃,鲁迅先生向来被解读为勇敢的斗士。
实际上,先生也有幽默、温情的另一面,这些也彰显了他在“战斗”之外的生活趣味。
12.作者围绕“生活趣味”,除了写鲁迅幽默回答侄女及萧伯纳的问题、将胡子修剪成隶体“一”字、吸烟手势及取烟习惯,还写了哪些事情?请简单概括。
(4分)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一副凛严的面孔像铁板一样坚硬,目光也总像一把利剑,在那样的乱世中傲然穿行。
14.找出写理发师情感变化的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从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5分)15.本文在结构上怎么做到了首尾呼应?(2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10分)楚春申君①以荀卿为兰陵令。
荀卿者,赵人,名况,尝与临武君论兵于赵孝成王之前。
王曰:“请问兵要。
”临武君对曰:“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荀卿曰:“不然。
臣所闻古之道,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一民。
弓矢不调,则羿②不能以中;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
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
(选自《资治通鉴》)【注】①楚春申君:指楚国春申君黄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