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Ca:40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氯化铁B.氢氧化镁C.小苏打 D.汽油2.下列有关物质的俗称、化学式、类别及常见用途的说法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化学实验室常需要配制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配制溶液时,只能用水作溶剂B.配制硝酸铵溶液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会下降C.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时,应将水缓缓注入浓硫酸中D.将10 g氯化钠溶于100 g水中,得到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4.浓盐酸和浓硫酸对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者均具有挥发性B.两者均具有刺激性气味C.两者均具有腐蚀性D.两者均是黏稠状液体5.关注健康,预防疾病。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胃液正常的pH范围在0.9~1.5B.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坏血病C.香烟的烟气中含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D.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碘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固体放置于空气中: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B.高锰酸钾放入汽油中:很快溶解形成紫色溶液C.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D.涤纶和羊毛燃烧:都可闻到一股烧毛发的焦糊味7.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的是()A.稀硫酸和醋酸溶液B.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C.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D.稀氨水和澄清石灰水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方法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杂质的方法A CO 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B Cu 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C CaO Ca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D KCl溶液CuCl2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钾溶液、过滤9.归纳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
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A.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那么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B.镁、锌、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那么它们与稀硫酸反应也能生成氢气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那么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10.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只有丙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用甲制的容器不能盛放丁盐的水溶液,用乙制的容器却可以盛放丁盐的水溶液。
由此推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丙>乙>甲>丁B.甲>丁>乙>丙C.丁>甲>乙>丙D.甲>乙>丁>丙11.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点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可能析出晶体B.M点对应的ZnSO4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40 ℃时,ZnSO4的溶解度为41 g12.小明向盛有盐酸和MgCl2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为判断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他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a于试管中,用下表中的试剂进行实验,相应结论错误的是()选项试剂现象和结论A Zn粉有气泡产生,则溶液a一定含MgCl2B CuO粉末无明显现象,则溶液a中一定有两种溶质C 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溶液a中可能有NaOHD 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则溶液a中一定有两种溶质13.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操作Ⅰ一定是降温B.操作Ⅰ一定是加溶质C.①与③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14.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则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甲是H2,乙是O2B.甲是HNO3,丙是NaNO3C.乙是CO,丙是CO2D.乙是Cu(OH)2,丙是CuSO415.向一定质量的甲中连续加入乙至过量,此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之间的关系,符合如图所示曲线的是()选项甲乙A 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B 稀盐酸碳酸钙粉末C 稀盐酸锌粒D 硝酸银溶液铜粉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0分)16.(4分)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符号:(1)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溶剂____________。
(2)导电性最好的金属__________。
(3)天然气主要成分__________ 。
(4)熟石灰中的阴离子__________。
17.(7分)2019年12月以来,我国部分地区突发新冠肺炎疫情。
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科学防疫,从我做起。
(1)饮食: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均衡,可以提高人体对新冠肺炎的抵抗力。
下表是小明家里某天午餐的食谱。
主食米饭副食红烧牛肉、炒鸡蛋、咸味花生饮品酸奶①红烧牛肉中富含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
②从营养均衡的角度分析,该食谱中还缺少的有机营养物质是________。
(2)消毒: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NaClO)为主要有效成分的高效消毒剂。
①次氯酸钠属于________(填“氧化物”或“盐”)。
②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③次氯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④欲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次氯酸钠溶液配制1 0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次氯酸钠溶液。
需加水________g。
(3)救治。
为救治病人需要提供氧气。
氧烛能持续放出高效氧气,其主要化学成分发生如下反应:2NaClO3===2X+3O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18.(7分)根据如图实验回答问题:(1)图1:两金属片相互刻划,根据划痕,说明黄铜比铜的硬度要________。
(2)①通过图2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A、C对比得出的结论是铁生锈离不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什么要用蒸馏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防止家中菜刀生锈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使图3中的小气球变小,所用的液体和固体应该是下面中的________ 组。
小气球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水、氢氧化钠B.水、硝酸铵C.水、氧化钙D.水、氯化钠E.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19.(6分)某同学将甲、乙固体各30 g分别加入100 g水中后,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1)1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________(填“<”“>”或“=”)乙。
(2)m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_____。
(3)40 ℃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4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恢复到原温度后,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B.恢复到原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乙>甲C.若再降温到20 ℃时,溶液的质量:甲>乙D.若再降温到20 ℃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20.(6分)已知A~I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该图体现了化合物F四种不同的化学性质,其中B溶液呈蓝色,I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C分别与A反应均有不溶于稀硝酸的同种白色沉淀产生,E与F反应生成另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C与E反应产生氨味气体。
(“—”表示两物质间能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1)A、I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5分)21.(5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粗盐(含有泥沙)提纯实验,并利用所得精盐配制100 g 20%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一:如图1是甲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1)操作①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⑤对应的实验中,停止加热的恰当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实验中缺少过滤操作,在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实验二:乙同学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 g 20%的氯化钠溶液。
(4)配制时,除图1所提供的仪器外,还需要试剂瓶、镊子和____________(填一种仪器名称)。
(5)若其他操作均正确,采用如图2所示观察方式量取水,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或“=”)20%。
22.(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化学药品柜时,发现有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溶液(受损标签如图所示)。
咨询实验老师得知,这瓶无色溶液是一种常用的盐溶液。
小组同学对这瓶溶液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是什么物质的溶液?【猜想与假设】小组同学提出了如下假设:①碳酸钠溶液②硫酸钠溶液③氯化钠溶液【讨论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有一条假设不合理。
(1)请你指出不合理的假设并说明不合理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硫酸钡既不溶解于水又不溶解于酸;碳酸钠溶液呈碱性;Ba(OH)2的化学性质与Ca(OH)2相似。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完善小组同学的“相互评价”。
组次实验操作出现的现象与结论相互评价第1组产生白色沉淀,第1组同学认为猜想②成立第2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确。
(2)你认为其理由是硫酸钡和__________都不溶于水第2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第2组同学认为猜想②成立第3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确。
(3)你认为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3组溶液无明显变化,第3组同学认为猜想②成立第 1 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正确。
(4)你认为实验中用点滴板比试管具有更多的优点是________(写1条即可)【实验反思】针对上述情况,小组同学总结了取用药品时的各种注意事项。
(5)你认为倾倒液体药品时,要注意标签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23.(10分)某兴趣小组为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12 g石灰石样品加入烧杯中,将120 g稀盐酸平均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后(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下:分析数据计算(结果精确到0.1%):(1)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