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酸和碱的反应教案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酸和碱的反应教案

《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与碱之间可发生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2)通过实验探究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对信息进行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用所学的知识了解、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养成用化学的视角来认识实际生活中的习惯。

(2)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寻找、发现反应规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1)对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及对反应实质的理解;
(2)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探究中和反应的过程,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请看一则网上消息:
浓盐酸泄露,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白雾和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情况紧急!!!消防官兵向泄露的浓盐酸中抛撒熟石灰来处理。

处理浓盐酸为什么要用熟石灰呢?
通过简单讨论,引入课题-----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环节二】合作探究,分析问题
提出问题:酸和碱之间会发生反应吗?他们是怎么反应的?
进行猜想:酸和碱之间可能会发生反应,反应后呈现中性。

阅读课本P235“观察活动,思考讨论把结果填入书中的表格中。

【环节三】归纳概括,形成概念
那么,其余的酸溶液与碱的反应的反应如何发生的?
(要求同学们想象、讨论他们所探究的每一个实验,酸和碱是如何反应的?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并按照上面例子来书写出化学方程式,对化学方程式中的产物组成进行对比总结,很
容易就得到盐的概念,对比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都是酸和碱,很快就得到中和反应的概念,并且,理解了这些酸与碱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实质都是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OH-结合生成了水。

根据这组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总结出盐的概念、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实质。

并得到中和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对所得到的概念进行小结。

1.盐的定义: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中和反应:
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实质:H+ +OH- = H2O
巩固概念:
1.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盐的是( C )
A. CaCO3
B. Cu(OH)2
C. Na2CO3
D. H2SO4
2.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C )
A.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B. CuO + H2SO4= CuSO4 + H2O
C. NaOH + HNO3=NaNO3+ H2O
D. Cu(OH)2+H2SO4=CuSO4+2H2O
【环节四】知识应用,拓展延伸
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请大家阅读课本第59页,讨论总结出中和反应的应用。

①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

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变成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以中和酸性。


②处理工厂的废水
(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污水,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

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③用于医药
(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盐酸,可以帮助消化,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

在这情况下,可以遵医嘱服用某些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


蚊虫叮咬后,皮肤肿痛,是因为蚊虫在皮肤内分泌出了蚁酸,可以涂碱性物质(如稀氨水、肥皂水)来减轻痛痒。

【课堂练习】:
1.用适量盐酸可以将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除去。

说明去垢的原理,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Mg(OH)2 + 2HCl = MgCl2 + 2H2O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2.如果将实验残留的硫酸直接倒入铸铁的下水道,会造成什么危害?应如何处理废硫酸?
答:实验残留的废硫酸将会腐蚀铸铁下水道,应将废硫酸用碱中和处理后再排放。

【本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盐的定义: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中和反应:
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实质:H++OH—= H2O
3.中和反应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等生产、生活的实践中。

【活动与探究】
(1)观察盐酸、硫酸的状态。

(2)分别打开盛有浓盐酸、硫酸的试剂瓶的瓶盖,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盐酸硫酸
颜色、状态
打开瓶盖后的现象
气味
【教师】强调闻气味的方法。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

【讨论交流】思考交流。

【总结】
无色液体无色液体
瓶口出现白雾无明显现象
刺激性气味无味
【引导】探究了盐酸、硫酸的一些简单性质,你是否想了解它们的用途呢?
【投影】
用途
盐酸(HCl)
重要化工产品。

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如盐酸麻黄素、氯化锌)等;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
硫酸(H2SO4)
重要化工原料。

用于生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作干燥剂
【引导】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作干燥剂。

那在使用浓硫酸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进行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你就会明白使用浓硫酸的注意事项。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
将纸、小木棍、布放在玻璃片上做实验:
实验放置一会儿后的现象
用玻璃棒蘸浓酸在纸上写字
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
将浓酸滴到一小块布上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不要将浓硫酸沾到皮肤和衣服上。

【学生活动】(教师注意学生安全)
【交流】纸上留下黑色的字迹;小木棍上被浓硫酸触及的部位变黑;布料上滴有浓硫酸的部位已破烂。

【反思】通过上面的活动与探究,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发言】使用浓硫酸时,必须十分小心,切不可将浓硫酸滴在皮肤和衣服上。

【教师讲解】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

它能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都由含碳、氢、氧等元素的化合物组成)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

【引导】浓硫酸有吸水性,那浓硫酸与水作用时还会出现哪些问题?
【教师演示】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用玻璃棒不断搅动,并让学生用手接触烧杯外壁。

【分析讨论】手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用手接触烧杯外壁,感到比较烫。

这说明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设问】能否将上述实验稍作调整,将水注入浓硫酸里?
【学生发言】能;不能。

【教师演示】在500mL锥形瓶中盛约25 mL浓硫酸,锥形瓶双孔塞的一孔中装分液漏斗(盛有水),另一孔装短玻璃导管。

将分液漏斗中的少量水缓慢滴入锥形瓶,观察现象。

【学生描述现象】
水立刻沸腾,液滴向四周飞溅。

【设问】四周飞溅的液滴若接触了人的皮肤,后果会怎样?能否将第1个演示实验中的水、浓硫酸对调?
【学生回答】1、皮肤立即被腐蚀,生成黑色的炭。

2、不能将水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浓硫酸里。

【教师】水的密度较小,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

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如演示实验1。

【小结】1、浓硫酸:(1)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作干燥剂。

(2)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

(3)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用玻璃棒不断搅动。

(4)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布擦掉,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思考】如果将稀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是否也要进行类似浓硫酸的操作?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发言】1、稀硫酸没有强腐蚀性,不必采取处理浓硫酸的操作。

2、应该采取同样的操作。

因为稀硫酸中的水会慢慢蒸发,日久后会变成浓硫酸,同样会腐蚀皮肤、衣服。

【过渡】前面我们探究了几种酸的物理性质,下面来探究它们的化学性质。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
几种金属分别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与稀盐酸反应与稀硫酸反应镁


【讨论】上面反应的生成物有什么共同之处?
(3)将一根生锈,的铁钉分别放入盛有稀盐酸和稀硫酸的试管里,过一会儿取出,用水洗净,铁钉表面和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现象化学方程式铁锈+盐酸Fe2O3+6HCl====2FeCl3+3H2O 铁锈+硫酸Fe2O3+3H2SO4====Fe2(SO4)3+3H2O 【讨论】①上面反应的生成物有什么共同之处?
②利用上面的反应可以清除金属制品表面的锈,除锈时能否将金属制品长时间浸在酸中?为什么?
(4)根据上面的实验和讨论,试归纳出盐酸、硫酸等酸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与讨论】
【总结】
2、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

(2)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3)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