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组织学6

行政组织学6


行政组织执行的评估与总结
评估,主要是业绩、成就等方面的绩效评价; 总结,主要是经验和教训方面的总结。
二、行政组织执行的组织冲突与调适
冲突类型: 1. 利益冲突。 2. 目标冲突。 3. 制度冲突。 4. 道德冲突。 调试:1. 谈话协商。 2. 仲裁调解。 3. 行政裁决。 4. 组织重塑。 5. 政治教育。 6. 制度创新。 7. 教育培训。 8. 监督控制。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研究员沈荣华对建立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的路径作出如下阐述:
一是营造多方面参与咨询论证的格局; 二是疏通社情民意充分表达的渠道; 三是实现决策过程的公开透明; 四是明确决策机构的议事规则和程序; 五是完善决策的责任追究机制。
行政组织决策科学化要提高领导的素质
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82周年讲话中指出:“坚持用人民拥 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 我们的一切决策”。“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 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 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这是决 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六章 行政组织过程
教学要点:
行政组织过程的含义及逻辑过程。 行政组织决策的含义及逻辑过程; 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行政组织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
治化; 行政组织执行的含义及逻辑过程; 行政组织监督的含义、内容及其过程; 行政组织监督机制的建设与完善。
行政组织过程含义及逻辑过程
行政组织过程:行政组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组织系 统与外部环境的“输入-转换-输出”以致循环反复的逻辑 关系,注重对组织运行流程的系统考察。
第二节 行政组织执行
中南海制定的东西出不了中南海 “中央政策大晴天,下到地区起点云,传
到县里变成雨,落到镇里淹死人”。
群众所指“十大顽症”:一曰对抗执行,有令不行,有禁 不止;二曰逃避执行,推诿扯皮,推卸责任;三曰歪曲执 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四曰附加执行,加塞搭车,地 方保护;五曰盲目执行,素质不强,能力平庸;六曰机械 执行,照抄照搬,唯上唯书;七曰选择执行,断章取义, 为我所用;八曰被动执行,不推不动,消极怠工;九曰越 位执行,贪权争利,胡乱插手;十曰虚假执行,以会议落 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
逻辑过程:
1. 行政组织执行的准备与宣传。(物质准备——组织准 备——法制准备——学习)
2. 行政组织执行是试点与推广。 3. 行政组织执行的指挥与控制。控制过程包括确定标准、
衡量成效、纠正偏差。 4. 行政组织执行的评估与总结。
行政组织执行的指挥手段
指挥的几种手段: (1)命令
(2)引导 (3)沟通 (4)示范 (5)监督
根本尺度。 4. 行政组织执行是行政组织过程后继决策的重
要依据。 5. 行政组织决策时行政组织领导者的重要职责。
原则:
1. 忠实原则。行政组织执行必须忠实于行政组织目标,忠实于行 政组织决策的内容安排,忠实于行政组织决策的精神旨意。
2. 法治原则。行政组织执行是一种合法行为,要求在过程中依法 行政。
简言之行政组织过程是行政组织“决策—执行—监督”的 矛盾运动过程。
行政组织过程
行政组织 决策
行政组 织 执行
行政组织 监督
第一节 行政组织决策概述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礼记·中庸》
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 管理就是决策
——赫伯特·西蒙
一、行政组织决策(含义、特点)
含义:行政组织主体在处理公共行政事务时,为 履行公共行政组织职能,实现公共行政组织目标, 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分析、 科学制定和合理决策行动方案的组织活动过程。
十个中央巡视组反馈巡视 意见_标清.flv
一、行政组织监督
定义: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公民对行政机关及行政 人员在行政组织运行过程中的职务行为和行政行为进行的 监视、检查与督导,以使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正确行使 公众赋予的权力,优质高效地完成行政组织目标。
功能:1. 保障功能。
2. 防范功能。
3. 控制功能。
策,40%靠执行力,其它30%呢?当然
就是运气。
“当你知道如何去完成你的绝妙点子,它才是一个 good idea”。
执行——贯彻力度
执行力的标准——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 作任务。
执行力的真正症结在什么地方?执行力的 好与不好是谁要负这个责任?
一、行政组织执行(含义、特点、地位、原则、 逻辑过程)
特点:
1. 决策主体的特定性。 2. 决策价值的公共性。 3. 决策宗旨的服务性。 4. 决策依据的合法性。 5. 决策内容的综合性。 6. 决策影响的深远性。
二、行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政 组
案例:计“大跃组进”的启指示


(一)行织政决中策国人是民行在政20世管纪理50前年提代后和期依响据应党和政府
逻辑过程:
第一,情报活动阶段:发现问题、确定目标 这是行政决策活动的第 一个阶段,他构成决策的前提。目标的确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 对整体环境的探查、研究,找出制定决策的理由;二是在探查出所积 累材料的基础上,分析和辨明决策的条件,进而确立决策目标。对问 题的准确、完整的陈述和抽象,是决策目标正确的前提。
决 的号召划,以超织乎寻常的挥满腔热情调和冲天干制劲, (二)行策政全现决身所策心谓地 的贯投“穿入大于到跃火进行热”政的。管经然济而理建,的设 得全中到去的过,结程以果期却实是
整个国家经济的大破坏和大倒退。
(三)行政决策从根本上决定着行政管理的成败
行政组织决策是行政组织绩效和政策输出 效果优劣的决定性因素。
第二,设计活动阶段:拟定备选方案 这一阶段的基本任务可以表述 为:列出别选方案;确定备选方案的执行后果;对备选方案可能的后 果进行对比性评价。这种设计活动是基于人类的创造性思维,按照综 合、整体、效用、动态的原则,选择最优或者是次优的过程。
第三,抉择活动阶段:选定最佳方案 在备选方案拟定之后,就进入 选定行政方案的关键阶段,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行动方向以及达到什么 目标的问题。方案的价值标准一般是方案实施后的作用、效果、利益 等。满意决策方案一共有五项要求,然而在实际中,任何决策方案, 至多只能达到可以得到满意的有限目标。
3. 责任原则。要求公共行政应该对民选的官员,特别是应该对立 法者负责。
4. 人本原则。以人为主体,尊重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和自我价值 的合法现实。
5. 公平原则。必须兼顾各种社会利益需求,尽可能达到社会公平 与公正。
6. 效益原则。加强成本收益分析、坚持效益原则是行政组织执行 的基本要求与重要准则。
(一)依据行政组织决策主
三 体在行政系统中的不同地 、位

政 组 织
(二)依据行政组织决策主 体的人数和权力分配情况

策 的 (三)依据行政组织决策涉 类 及的不同内容

(四)依据行政组织决策的 主体地位
高层决策 中层决策 基层决策
群体决策 集体决策
个人决策 战略决策 战术决策
中央决策 地方决策 基层决策
什么是有执行力的人?
1、自动,自发。 2、注意细节
3、为人诚信负责 4、善于判断,分析应变。 5、乐于学习求知 6、具有创意 7、韧性——对工作投入 8、人际关系(团队精神良好) 9、求胜欲望强烈
最后:科学的程序是执行的保障
目标本身一定要清晰,可度量,可考核,可检查 有明确的起论时间表
按轻重缓急,排列各项工作优先顺序 下指令尽量简单明了,不要偏误
政府的体制机制是决定政府执行力高低的关键。提高政府 执行力,还必须通过改革创新,切实处理好行政体制内外 各种复杂关系。(绩效评估体系、执行监督机制、问责制)
客观外部环境是决定政府执行力高低的重要保证。建立一 个稳定、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为政府执行 力的提高提供可靠的保证。
合理的要求是训练,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练。 ——西点军校
4. 参与性原则。
5. 时效性原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行政组织监督的内容
(1)执法监督:监督行政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贯彻执行法 律法规、行政命令的情况;
(2)依据审查:审查行政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行政执法活 动的法律依据。
(3)立法审查:审查拥有立法权的行政机关制定、发布 行政法规、规章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4)检举督察:监督对行政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检举、 控告、调查处理等。
第四,决策过程反馈 这是指在整个决策过程的确定目标、拟定方案 和选择方案的不同阶段中,不断地通过信息反馈,对过去的抉择进行 实践性评价和检验,尤其是对最后的抉择进行实践性评价和检验,验 证决策的正确与否及其程度,及时修正决策方向或弥补决策遗漏,从 而避免重大决策失误。
课堂问题讨论: 我国行政组织决策中存在的问题。
三 、
(五)依据行政决策有 无先例可循
例行性决策 非例行性决策

政 (六)依据行政决策是
决 否采用现代科学技术
经验决策
策 方法并严格依照科学
科学决策

的决策程序

型 (七)依据行政决策的
理性决策
思维反映模式
非理性决策
四、决策原则
1. 信息原则。信息是决策性生产的原材料,没有充足的 原料就不能做出正确决策。
200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 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 力。”这是“执行力”概念第一次被写进《政府 工作报告》,标志着政府“执行力”建设被正式 纳入国家治理范畴。
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
根据观察,一家企业的成功, 30%靠决
2. 满意原则。行政组织决策不可能获得决策的全部信息。 3. 系统原则。行政决策是一项系统工程。 4. 预测原则。行政组织决策是对未来行政组织行为所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