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工作计划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工作计划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计划
大沈庄小学
四年级
2013.3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实验内容清单:
周次实验内容演



实验器材
2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塑料梳子、碎纸屑、气球、绑
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
静电现象的图片。

3 点亮小灯泡√√小灯泡、干电池、导线、小灯
泡的剖面图、双面胶。

简单电路√√灯座、电池盒、电池、导线、
灯泡、记号笔。

4 电路出故障了√√小灯泡(好的和坏的)、导线、
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废电
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一套
电路检测器的材料。

导体与绝缘体√√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
橡皮、布、丝绸、皮毛、钢管、
玻璃、铅笔、铜丝、铅丝、铝
丝、铁丝、卷笔刀、硬币、导
线、插座、20种待测的物体、
电路检测器。

5 做个小开关√√手电筒、干电池、软木块、图
钉、曲别针、小灯泡、小灯座、
电池盒、电池、导线、红灯、
绿灯、黄灯。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电路检测器、四个接线头的盒
子、电池、电池盒、小灯泡、
导线。

6 油菜花开了√√油菜花、镊子、放大镜。

各种各样的花√√各种花、放大镜、镊子。

7 花、果实和种子√√放大镜、镊子、油菜果实、花
和其他植物的花、植物传粉、
受精的课件。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油菜、蒲公英、苍耳等的果实
和种子、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
图片。

8 种子的萌发√√油菜、黄豆、蚕豆种子、不同
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小刀、
镊子、放大镜。

动物的卵√√常见动物的卵、鸡蛋、放大镜、
培养皿、青蛙卵和鸡蛋孵化的
图片。

9 一天的食物√√食物记录的卡片纸、分类记录
单。

10 食物中的营养√√一天的食物记录卡、食物营养
成分和分类的资料、食用油、
肥肉、棉签、白纸、淀粉、水、
碘酒、滴管、小碗、含有淀粉
的食物(馒头、米饭等)。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生、熟马铃薯、两小块生鸡肉、
酒精灯、水、烧杯、镊子。

11 面包发霉了√√发霉的面包、干面包四小块、
滴管、水、塑料袋。

11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新鲜和腐败的小鱼、镊子、一
次性橡胶手套。

12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食品包装袋若干。

13 各种各样的岩石√√放大镜、烧杯、岩石矿物标本
实验盒。

13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岩石矿物标本实验盒、滴管、
放大镜、稀盐酸。

14 岩石的组成√√花岗岩、石英、长石、云母、
其他矿物标本、放大镜。

14 观察、描述矿物(一)√√石英、长石、云母、其他较深
色的矿物、白色和深色瓷砖。

15 观察、描述矿物(二)√√不同透明程度的纸、玻璃、泥
土、蜡烛、丝绸、手电筒、黑
色卡纸、不同透明程度的矿
物、不同金属光泽的矿物。

15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矿物多种、铜钥匙、小刀、放
大镜、白色和深色瓷砖、空白
矿物资料卡。

16 岩石、矿物和我们√√岩石、矿物制品、矿产资源图
片。

三、实验目标:
1、能学会简单仪器的实验操作。

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的目的选择实验标本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3、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和动手能力。

4、认识学习科学,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5、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6、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7、逐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8、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四、实验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的探究,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合作精神。

3、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科学现象,积极探究科学变化的奥秘,增强他们学好科学的信心。

4、做好实验前的充分准备,做到课前演示。

5、创造条件,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

6、教师要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示范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直观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7、注意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科学的重要性,并在探究中切身感受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8、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实验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认真做好记录,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9、对有困难的实验,应尽量发挥创造性,因地制宜设计一些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

10、鼓励并指导学生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

11、优化课堂结构,平日注重实验与操作相结合,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12、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化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科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到良好的发展。

13、搞好课外活动,如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知识讲座、实验竞赛、专题讨论、实验教具制作、等等,留给学生空白,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