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
秦汉时期
背景: 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 政治: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思想:走向一统,儒家取得独尊地位, 汉字 书同文 以小篆 为基础 帛画体现 汉赋散文 书法处于 浪漫神秘 铺陈辞藻 自发阶段 不失古拙 文采华丽 绘画 诗歌 戏曲
时期 秦朝
汉朝
隶书
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
经济: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政治:国家处于分裂 动荡之中,但局部稳定 思想文化:三教并立,思想多元,富于个性的文人群 体的出现
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
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 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 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 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
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反映了唐帝国走向没 落。
二、唐诗:
1、唐诗繁荣原因:
2、典型代表: 3、时代特征 4、唐诗特点 :
• 四、元散曲——元代兴起的新诗体 1、兴起背景:
①元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民族分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
②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
③对诗词的继承
2、形成: 在宋、金俚曲俗谣基础上经后世文人重
新制作而成的。
3、代表人物: 关汉卿、马致远 4、特点: 题材广泛,语言通俗,形式活泼
五、小说(明清) • 社会背景:
下课啦!
一、先秦秦汉的诗歌:
1、《诗经》: (1)历史地位: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创作时代: (3)主要内容: 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 风、雅、颂
(4)代表作: 《硕鼠》《关雎》《蒹葭》
影响:它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2、楚辞:(战国)
(1)主要特点: 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 句式自由灵活;
国力强盛,文化开放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1)浪漫诗:张扬个性、蓬勃向上 ---- 李白(“诗仙”)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2)田园诗:清新 恬静 ---- 王维、孟 浩然
(3)边塞诗 ---- 昂扬进取 ---- 高适、岑参、 王昌龄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时期 书法 绘画 诗歌 小说 戏曲
隋唐 书法艺术 雍容华贵 唐诗兴盛 时期 达到高峰 盛唐景象 李白 倡导法度 张扬个性 狂放不羁 吴道子 杜甫 重法度 吴代当风 忧国忧民 重理论 白居易平实
两宋时期
背景: 经济:封建商品经济繁荣,城市繁荣, 市民阶层出现 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政治:一方面,结束割据,局部统一,政局相对稳定; 另一方面,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 思想文化:程朱理学兴起;重文,文人阶层兴起。
二、唐诗:
1、唐诗 繁荣 原因
国力:强盛 政治:统一 经济:繁荣 思想文化:多元 教育:科举取士(以诗取士) 中外交往、民族交往:频繁
2、典型代表: 李白、杜甫、白居易
思考:下面五首诗分别属于哪个流派?反映了当 时怎样的时代特色?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内部因素: 徽班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吸取其它剧种的艺术形式;
影响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产生、发展的因素
2.产生过程
1)京剧的发端遇到了什么契机? 京剧的发端的契机是:庆祝乾隆皇帝八十寿辰。 2)京剧发端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标志事件是四大徽班进京 3)京剧什么时候形成? 京剧正式形成大约在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 4)京剧在什么时候形成第一个高峰期? 清同治,光绪年间
元杂剧
思考:
元杂剧兴起于我国哪一区域?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为什么 这么说?又为什么能取得如此的地位?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1、地区: 北方 2、历史地位:元杂剧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 因为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 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 情节和角色配合,所以说……
3、元杂剧成熟的原因
时期 书法 绘画 凸显个性的 文人画 顾恺之 以形写神 小说 戏 曲
魏晋南北 书法进入 朝时期 自觉发展 阶段 书圣王羲之 兰亭序
隋唐时期 背景: 经济:经济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政治:一方面,政治统一,社会安定; 另一方面,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思想文化:一方面,思想文化呈现多元性; 另一方面,科举制度造就了大量文人士子。
政治文明发展历程
经济文明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和科技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中国古代文艺总结
原始时期
时期 新石器 时代 汉字 刻画符号 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发展速度加快,
思维能力提高
绘画
诗歌
戏曲起源 以傩驱鬼
绘画原始 自然质朴
中国古代文艺总结
三代时期 经济:井田制,劳动动人民集体劳作
时期 书法 绘画 两宋 宋四家 文人山水 时期 追求个性 画兴起更
倡导有意 无法 篆刻艺术 发展 加注重写 意 民俗画 兴起
诗歌
宋词 达到 繁盛 豪放 婉约
小说
话本
戏曲
南戏 兴起 民间 流行
背景
元朝
经济: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推动文化发展 政治:一方面,推行民族分化政策,压制汉族文人, 他们 进取无望,将才情宣泄于文学艺术创造能; 另一方面,国家统一也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民族:出现民族融合的高潮
思想文化: 其它领域——思想等; 自身领域——横向交融、纵向继承 中外民族交往:
文学艺术是时代特征(经济、政治)的反映,是文明长期发展积淀
文学艺术是时代特征(经济、政治)的反映,是文明长期发展积淀
思考,下列引文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诗经· 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诗经· 北山》:“浦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板》:“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宗子维城”。 班固《两都赋》:“九市开场,货别遂分, 人不得顾,车不得旋。” 杜甫《亿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①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 ②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书肆迅速发展 ③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文人对 现实进行批判
• 代表作:
“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 梅》;“三言”“二拍”《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 世通言》《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 曹雪芹《红楼梦》蒲松龄《聊斋志异》吴敬梓《儒林外史》
小说(明清)
• 特点: ①通俗文学发展
②侵染着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 ③带有批判现实的色彩
• 意义: P40
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与成熟 宋代南戏
产生背景
瓦 舍
宋代戏曲形成的大背景
1政治: 宋代结束了分裂,统一与安定局面的 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2 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社会 生活要求丰富多样; 城市繁荣, 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 3 文化: 宋代文化科技繁荣,尤其话本为戏曲演出 提供了素材等;
唐诗题材风格丰富多样,流派众多, 诗人辈出,佳作如林 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高度的成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三、宋词——“长短句” 1、代表人物: 李煜、苏轼、李清照、岳飞、辛弃疾、陆游
2、派别 豪放、婉约 3、宋词繁荣的原因:
1)宋代封建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商业和城市日 趋繁荣,市民队伍壮大,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 生活的需要; 2) 两宋之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便于 抒发忧国忧民的思想。
国力强盛,文化开放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政治黑暗、矛盾尖锐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帝国走向没落
红绒毯 白居易 宣城太守知不知, 一丈毯,千两丝,地 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 衣作地衣。
(4)现实诗 ---- 凝重浑厚 沉郁顿挫 ---- 杜 甫(“诗圣”、“诗史”)、 白居易
1) 经济上:城市经济繁荣发达和市民阶层壮大, 对通俗文化的需求增强; 2)政治上:元朝实行民族压迫政策,知识分子的 地位非常低下,他们将 一腔怨情宣泄在 戏剧创作中; 3)文化上:唐宋小说和戏曲的繁荣为元杂剧的创作 提供了更多的艺术借鉴;
3 元杂剧的代表人物
关 汉 卿 画 像
关汉卿(1230?—1300?),号已斋叟,大都(今北 京市)人。元代杂剧作家。据记载,关汉卿共创作了63个 剧本,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 《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3、京剧的历史地位
• 是我国的四大国粹之一。 • 不仅在中华民族灿烂的艺术宝库中占有重 要的地位,而且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 也放射着奇光异彩。
时期
书法 书法更加 追求个性 篆刻成为 独立艺术
绘画 继承发展 风格奇特 不拘成法 八大山人 扬州八怪
小说 章回小说 歌颂商人 批判现实 四大名著 文学总结
戏曲 京剧兴起 戏曲顶峰
明清 时期
规律总结
结合所学,思考影响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经济因素: 封建经济、尤其是封建商品经济
政治因素: 政体发展、政局、政策
政治:早期政治文明形成
文化:青铜时代 时期 汉字 绘画 诗歌 西周初期 诗歌传世 戏曲起源 发展为 傩仪
商周
甲骨文
中国古代文艺总结
春秋战 国时期 经济: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兴起 政治: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 社会分裂,政局动荡 文化:百家争鸣,思想解放 时期 春秋战 国 汉字 文字混乱 绘画 帛画出现 诗歌 诗经 楚辞 戏曲
《 感 天 动 地 窦 娥 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