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结构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结构
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
1978年开始,实行 包产到户。
20世纪以来的三次历史性巨变的事件、人物、伟大功绩 及思想理论。
中国人民醒过来
孙中山:辛亥革命 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 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 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思想:提出三民主义。
中国人民站起 来 毛泽东:开国大典
领导中国人民成立新 中国和确立社会主义 制度。
民族团结
新 中 国 成 立 以 来 的 重 大 成 就
民族区 域自治 政策
一国两 制方针
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
港、澳回归 海峡两岸交 往推动祖国 统一 科技强军 成就见教 材P81-83 科教兴 国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整体进 入小康
祖国统一
国防建 设 外交成就 科学技 术 文化教育
人民海军、空军、导弹 部队组建 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政策 独立自 主外交 方针
新旧 开放
1987十三大 1992邓小平南方谈话 1992十四大
1997十五大
三、邓小平理论主要内容
发展阶段
发展道路 根本任务 外部条件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建设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保证
依靠力量 领导力量
战略步骤
人 建国前 民 海 军 建国后 的 建 立 70年代 与 成 90 年代 长
政治上
和平解放西藏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国民经济------一五计划
社 会 主 义 道 路 的 探 索
过渡阶段 (1953--1956年)
民主政治-----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生产关系变革------三大改造
全面建设十 年(1956— 1966年)
良好开端------中共八大的召 开 主要失误及原因 模范人物及时代精 神 经济建设的成就
建设中 国特色 社会主 义(社 会主义 现代化 建设新 时期)
三、社会 主义建设 新时期 二、社 会主义 的探索 一、新 中国成 立与巩 固
四、民族 团结祖国 统一
五、国防 建设外交 成就 六、七单 元科技教 育、文化 生活
单元 结构 教八 材年 结级 构下 册
邓小平的理论形成过程(五次会议和一 过程 时间 主要理论 次南巡)
中国人民富起 来
邓小平:改革开放。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新时期,综 合国力大大提高。 思想:创立邓小平理 论。
思想:创立毛泽东思 想。
旧中国是有国无 防,列强从海上发动 多次侵略战争,使中 国饱受屈辱,领土主 权遭到严重破坏。
新旧 国防
新中国成立后,创 建人民海军、空军、导 弹部队,国防力量大加 强,走科技强军之路。
文革十年 (1966--1976年)
原因、表现 人民群众的抵制 结束、影响 践踏民主法制
建 设 有 中 国 特 色 的 社 会 主 义
伟大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 开
经济建设为中心
放 及格局
民主法制 依法治国
邓小平 理论的
十二大
十三大
十四大
十五大
形成
提出
发展
确立地 位
指导思想
酝酿时期
首次提出 初步形成 成熟并成体系 体系完整 最终形成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982十二大 特色论(建设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 初级论(社会主义的初级 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 本质论(社会主义本质是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目标论(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结论:邓小平理论作为党 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启示: 农业经济的 发展,要立 足国情,实 事求是; 要遵循客观 经济规律; 要调动农民 的劳动积极 性; 同时要靠党 的好政策和 科技。
农业合作化
1953-1956年,把 土地私有制转变为 公有制。
人民公社化
1958年,提高公有 化程度和规模。
严重挫伤农民 生产积极性, 经济遭到破坏。 极大调动农民积 极性,推动农业 大民展。
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北海舰队 建立:东海舰队 南海舰队
自行研制 导弹驱逐舰和核潜艇
建成水面舰艇部队、潜艇 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 陆战队,且活动范围扩大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的 成 立 和 巩 固
新 中 国 的 成 立
准备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标志
开国大典
巩 固 政 军事上 权 措 施 经济上
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
知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思 考,培养学生 阅读、理解和 归纳历史史料 的能力。
课标 要求
中国现代史历史分期
1949--1956年
1956--1966年
1966--1976年
1978年12月--
社会主义 的过渡时 期
社会主义 道路的探 索期(全 面建设社 会主义十 年)
文化大革 命时期
一、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分析
坚持共产党坚 持社会主义道 路,坚定为中 华民族复兴而 奋斗的信念。 了解中国现 代重要的人 物、事件、 现象 了解中国 能从不同角 现代史基 度思考和分 本线索 析历史问题 认识改革开放、 综合国力的增强 是中国国际地位 提高的根本原因
树立民族自尊 心和自信心, 进一步增强爱 国主义情感,
两弹一星、 农业科技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衣食住行用 方面的巨变
八六三计划
体育强 国 就业、社会 保障制度
社会生活
建国以来,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及启示。
土地改革 1950-1952年,废除 封建土地所有制,实 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解放生产力, 为工业化准备 条件。
引导农民走集 体化道路,提 高了生产力。
旧中国因落后挨打, 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 约,如《南京条约》《辛 丑条约》等,外交上受欺 辱,如《凡尔赛和约》侵 犯中国主权。 近代的开放是在国 家主权不独立的情况下, 被迫开放的,是列强对 中国的侵略和掠夺。
新旧 外交
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 位大大提高,主要原因是新 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真正独立自主了,特 别是改革开放后,富强起来, 综合国力大大提高,外交成 就举世瞩目。 现在实行的对外开放是为 了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科技和 管理经验而进行的。本质上是 在主权独立的前提下,我国主 动采取的,其目的是为了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