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张艺谋《英雄》的观后感

关于张艺谋《英雄》的观后感

《英雄》影评《英雄》题材来自“荆柯刺秦”,它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古典美,让我们领略了古代气质的精神大餐。

当时七国争霸天下,而秦国势力最强,有一统天下之势,所以秦王成了众多刺客行刺的对象,其中对他构成威胁最大的是赵国的四名刺客:无名、残剑、飞雪、长空。

他们是对荆轲之类专为豪门贵族卖命的亡命之徒。

而在电影中,他们是一种新的身份示人,是士与侠的综合。

在短短的电影《英雄》中穿插了友情、亲情和爱情以及大情大义。

赵国大将的女儿(飞雪)为报家国之仇,与心爱之人(残剑)历经艰辛,苦练剑法,终有所成,即便决定刺秦,奈何在最后即将成功的一刻,残剑却领悟到了更深的大义——天下苍生。

与天下苍生相比,个人的得失便不再称得上什么得失,个人的爱恨、苦于众人的不理解,只能背下懦夫的骂名,然而在无名天下独一无二的剑法前,他也只能申明大义,竭力相助。

长空本着对无名莫大的信任,将自己的命运交由他来左右,更是所谓难得的知己吧!在朋友、家人、祖国与天下苍生之间,无名不得不狠下心做出抉择,然而正是这个抉择,决定了“英雄”这个称号《英雄》这部电影我已经看了两次,第一次看的时候是在初中,只记得那是我的偶像李连杰拍过的一部电影,当然李连杰所饰演的无名就是我心里的英雄。

第二次看这一经典的巨作是在前几周的选修课上看的,感觉这次看的《英雄》特别有意思,也有许多的感想。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电影没放完就下课了,我从来没有这么渴望的想看完一部电影过,于是下课之后我又找时间看完了剩下的部分。

看完之后,浮现在我脑海里的问题是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英雄,是胸怀天下的秦王?还是为了天下着想最后勇敢放弃刺秦的无名和残剑?还是为了完成刺秦大业而愿意放弃自己托付无名的长空和飞雪?还是忠于自己主人而不怕牺牲自己的如月?《英雄》里最先出场的是无名,开始无名说自己用十年的时间来练成十步一杀这一绝技,证明他为了刺秦付出了多大的代价,但是后来他被秦王识破说出自己身世,我才知道他是为了替家人报仇才决心练剑刺秦的,如果是因为这个原因决心而刺秦,我根本不认同无名是一个英雄,而会认为他只是一个自如其名的普通人。

到后来他拔剑飞向秦王之后却没有刺杀秦王时,我想他明白了残剑和他说的天下二字的真正涵义,虽然知道他这么做会死,但是为了秦王不死,为了天下,他最后艰难地做出了放弃的选择,用自己一死换来了天下的安定和平,最后他对秦王阐述了各位英雄对和平的希望,既了心愿,大义炳然而去,却化作一股精神永远流传,他在这一幕里就是英雄。

长空是第一位为刺秦大业而牺牲的侠客,长空和无名的交手都是在意念当中完成,无需出手,胜负已在千里之外,为了完成刺秦他故意败在无名的剑下,如此胸怀令人叹服,舍小我取大我者,便可谓之“英雄”。

飞雪在戏里面是一个对刺秦的决心非常极端的角色,在我眼里我觉得她是感情最复杂的一个角色,包括她对她对残剑的爱与恨,她与如月的嫉与恨,还有深藏在心底的国恨家仇,使她做出一些决断会极端一些。

从戏里看得出她和残剑的感情非常深厚,但是后来为什么会翻脸,这个问题是我一直在思考的,是因为对如月吃醋?我觉得这样心胸狭窄不能称得上是英雄。

正如秦王所说的飞雪残剑两人光明磊落气度不凡,绝非小人之辈,飞雪是因为三年前将要成功刺秦时残剑选择放弃而恨残剑,她无法理解残剑放弃刺秦的想法。

最后愿牺牲生命以让无名近殿十步以刺杀秦王,飞雪得悉无名赐死消息,仍然不能接受,偏激的选择与残剑拔刀相问。

她为刺秦而可以做到与爱侣残剑拔刀相对的地步可见她对刺秦的决心有多大,到最后错杀残剑而与残剑双双殉情。

我认为她是英雄是因为她敢于为了自己的理想(与残剑过上安定平静的生活)而不惜付出极大的代价。

我们有时候也需要这种精神。

如月也是一个英雄,她的英雄情怀体现在她对主人的忠心,我看到她在电影里出现的每一幕打斗场面都是为了她的主人残剑而战,不论是和飞雪打还是和无名打,为了主人她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在我看来她的忠心也配做一个英雄。

张艺谋导演在接受采访时说过他心目中的英雄,他说:“英雄就是胸怀天下的人,这句话我说过多遍也不会改变。

”所以在这部电影中,我认为秦王也是不折不扣的英雄,在电影里头,当他从无名口中得知,残剑竟以天下劝他放弃刺秦时,竟不能自已的动容:想不到最了解自己的人,竟是自己苦苦要捉拿的刺客!看到这里我才明白秦王才是最大的英雄,虽然秦王自是有他残暴的一面,但是如果没有他,便没有六国的统一,也就不能终止六国连年混战的局面,以及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诸多不便。

当时的人没有看到这些,罢了。

《英雄》影评《英雄》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中坚人物张艺谋与2002年倾力打造的作品。

他给观众讲述了一个别样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在这里,演绎着“人不离人,剑不离剑”的凄美爱情,阐释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剑客友情,传达出“胸怀天下”的悲壮豪情。

这是一部借中国古代的传统英雄之“义”,宣扬当代“和平”精神,用现代“英雄”眼光去重新审视历史人物,挖掘不一样的历史价值的影片。

《英雄》讲述战国末年六国征战,秦国最强,秦始皇也就成了各国的敌人,大侠残剑、飞雪、长空都要刺杀秦王,来自赵国的无名获得了离秦始皇只有十步之遥的机会。

在与秦王对饮的时候,无名讲述了他是如何杀死三位大侠的,在他的描述下,三位大侠不过是一群自私的小人。

但是秦王始终不相信,并道出三大刺客败于无名剑下的另一种版本。

在秦王看来,这些侠客都具有非凡的气度,事实也正如秦王所料,是三位大侠帮助无名获得了刺杀秦王的良好时机。

无名的杀气吹动了自己面前的蜡烛从而泄露了他的动机。

无名决定孤注一掷,但就在即将成功的时候,无名告诉秦王,残剑曾劝说自己不要刺杀他。

因为秦王是唯一能够拯救天下,拯救百姓的君主,而无名自己在与秦王的谈话中印证了这点。

残剑知道无名刺杀失败,觉得愧对妻子飞雪,只得以死谢罪,而飞雪最终殉情自尽。

秦王有意放走无名,但是为了维护国家的法度,还是忍痛处死了他。

《英雄》借无名,秦王之口讲叙无名如何击败长空、残剑、飞雪及其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辅之以残剑之口回忆往事,每一个叙述者的闪回也充满着个人经验,并且出于各自的目的而进行人为的改造,使之与客观事实似同似异。

但最后却以一个权威性的故事讲叙整个事件,这样使影片跌宕起伏,却又明白清晰。

强烈的视觉盛宴:颜色参与叙事。

毫无疑问,《英雄》是视觉的盛筵。

在《英雄》中,张艺谋把色彩分成几大块,配合故事段落。

所有色彩的设计都是为了叙事。

《看电影》是这样评判《英在细细观看过程中,我将其逐一分析了张艺谋选择用红,蓝,绿,白四段视觉的变化把故事的不同版本分别讲述的原因。

列为一下几点:第一种色彩:红。

红色的故事都是很强烈的,有点扭曲的情绪。

这是无名给秦王编造的残剑飞雪的故事,因为这根本是编造的,红色的基调反映出无名心中的躁动;而红色的故事中又包含了忌妒、怒火、痛苦,这一段在飞雪将如月斩杀后满天黄叶变成红色达到极致。

第二种色彩:蓝。

蓝色本身有客观,冷静的特征,蓝色部分的故事也是比较真实的部分,很写实的叙事。

这是秦王发现了无名真实的意图时,心态依然能保持平稳,英雄惜英雄时所想象的完美的残剑飞雪的故事;蓝色的故事中包含了平静、爱情、牺牲,在无名和残剑水上的激斗后残剑守护在飞雪身边时达到顶点。

第四种色彩:白色。

白色出现在无名真实的叙述中和残剑飞雪的结局上,仿佛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苍白的现实逐渐展现,最后残剑飞雪在沙漠中相拥而逝,在哀转忧伤的音乐中,让我们深深体会美丽宁静的死亡。

影片多次使用重复蒙太奇,叙事蒙太奇,理性蒙太奇《英雄》的叙事蒙太奇是通过张艺谋所擅长的色彩控制而实现的,主要是关于残剑和飞雪的故事,角色的不同语境中的色彩环境也尽然不同,无名讲述的第一个版本以红色为主,显示出故事躁动、热情、暗潮汹涌的特点;秦王讲述的版本则是绿色、蓝色,昭示着猜测、神秘、忧郁的特征;无名在最后讲述的,则用了白色,意象相呼应,而且在主题表达上使得情绪渲染更为通透。

最后再举一个关于语境的例子,就是“意念中的打斗”所用的黑白画面和慢镜头,基本上就完整了。

第二点就可以说说微观的理性蒙太奇《英雄》中理性蒙太奇表现得最完整的是章子怡和张曼玉的打斗(不要一听这个就想到红叶红叶)要提出一个比较小的点:两人的第一个回合,飞雪的头发断了一缕,此时镜头的顺序是头发——曼玉——子怡——全景——头发——曼玉说:既然你找死——子怡——头发——曼玉说:我玉成你——子怡——两人中景,刀已到!——头发落地!——飞雪出手。

还有李连杰展示剑法那几次。

第三点可以说表现蒙太奇了,或者就说蒙太奇在《英雄》中的“表现主义”特征,从抒怀功能上说,就很多了。

最后一节无名赴死、老者报信、秦王含泪。

第四点多次使用了重复蒙太奇手法,尤其是在射箭那个画面,还有士兵们一起喊风,大风的时候。

还有在秦王面前蜡烛的摆向重复了很多次,都是使用了重复蒙太奇手法。

把这样一个在中国几乎人人皆知却又没有几个人能够说得清楚的“刺秦”的历史,用如此一种诗情画意的叙述方式来表现,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事实上,张艺谋无意用《英雄》说历史,他仅仅是借助历史表达电影艺术的未来。

篇三:电影英雄观后感英雄观后感(一)若不是朋友的推荐,我断不会有如此的耐心看完此剧。

《英雄》此剧,严格地讲是属于一部历史题材式的类型化动作武侠片,因为此剧既有革命历史题材的风格,又保持着类型片的套路。

与大多的同类题材国产电视剧一样,它描写了一个身负血仇的青年——燕双鹰,孤身向盘踞在关东山的日伪余孽、土匪恶霸等恶势力挑战,身经百战,历尽凶险,最终走上革命道路,成为真正的英雄的故事。

我,之所以缺乏耐心,是因为该剧同许多的国产电视连续剧一样,有粗之滥造之嫌。

近些年来,国内推出了不少部抗日战争题材的电视连续剧,但出众的也就是那么三两部。

如:《历史的天空》、《亮剑》和《狼毒花》等。

虽然导演钱雁秋也想努力地想把此剧拍摄成精典,但个人感觉,此剧和上述所列的片子还相差甚远,剧情老套不说,制作相当的粗劣。

其实,我毫不怀疑此剧导演钱雁秋的执导水平。

他虽年轻,但却执导过不少的佳作,上一阶段央视热播的《神探狄仁杰ⅲ》便是由他执导的。

我也毫不怀疑此剧中演员们的演技。

因为该剧中的主要演员都是一些实力派的演员。

扮演燕双鹰的张子健,扮演大莲的王昌娥和扮演沈七七的胡晓光,他们都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

这些演员在表演上分寸感把握得都很好,他们也都很会控制自己。

尤其是该剧中大莲(莲姑)的扮演者王昌娥,她不但是我的好友,也是一个实力派的美女演员。

此剧中,她不但将大莲心中的那份爱揣摩的很到位,更将莲姑心中的那份恨发挥得淋漓尽致,她的表演,可圈可点。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此剧的失败呢?细细究之,恐怕还是与金钱有关。

从投资情况看,虽然随着电视剧市场的进一步整合,拥有强大资本实力的影视投资公司逐渐增多,但国内的电视剧市场仍不容乐观。

在美国,一般剧集,成本通常在每集200万到400万美元间,最便宜的情景喜剧成本也在每集100万美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