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总结复习及练习测试题经典一、金属和金属材料选择题1.关于金属及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A.合金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元素 B.生铁和钢是常见的铁合金C.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大 D.焊锡的熔点比纯锡的熔点低【答案】A【解析】A. 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融合了其他的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所以合金中至少含有一种金属元素,错误; B. 生铁和钢是常见的铁合金,其主要区别是含碳量不同,生铁含碳量高,钢的含碳量低,正确;C. 与纯金属比,合金的硬度通常较大,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大,正确; D. 合金的熔点比纯金属的低,焊锡是锡的合金,熔点比纯锡的熔点低,正确。
故选A。
2.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与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根据以上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正确的是A.X Y Z B.X Z Y C.Z Y X D.Y Z X【答案】B【解析】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最强。
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说明Z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Y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即Z>Ag>Y;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X>Z>Y。
故选B。
点睛: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3.仅用下列各组试剂无法完成验证Zn,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A.Zn、Ag、CuSO4溶液B.Cu、ZnSO4溶液、AgNO3溶液C.Zn、Ag、稀硫酸、ZnSO4溶液D.Zn、Cu、稀硫酸、AgNO3溶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锌在氢前,铜在氢后,铜在银前;A. 锌与硫酸铜溶液析出红色金属,银与硫酸铜溶液无明显现象,选项说法正确;B.铜与硫酸锌溶液无明显现象,使硝酸银溶液变蓝色,析出银白色的金属,选项说法正确;C.没有涉及铜及其化合物,故无法测定铜与锌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选项说法错误;D.锌与稀硫酸有气泡产生,铜与稀硫酸没有明显现象,铜使硝酸银溶液变蓝色,析出银白色的金属,,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4.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B.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C.a处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Fe2O3=2Fe+CO2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答案】C【解析】【详解】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a处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高温2Fe+3CO2,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具有毒性,能污染环境,为防止污染空气,尾气不经处理不能直接排放,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5.化学趣味小组在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对金属R的活动性进行探究发现:将金属R 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R+2HCl2=RCl2+H2↑),将R放入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R+MgSO4=RSO4+Mg B.R+CuSO4=RSO4+CuC.R+H2SO4=RSO4+H2↑D.2A1+3RSO4=Al2(SO4)3+3R【答案】A【解析】将金属R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R能与稀盐酸反应,即活动性R>H;由R+2HCl2=RCl2+H2↑可知,R在化合物中显+2价;将R放入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说明Zn的金属活动性比R强,即Zn>R。
A、由于金属活动性Mg>Zn>R,所以R不能与MgSO4反应,错误;B、由于金属活动性R>H>Cu,所以R能与CuSO4反应,化学方程式R+CuSO4=RSO4+Cu,正确;C、金属活动性R>H, R能与H2SO4反应,化学方程式R+H2SO4=RSO4+H2↑,正确;D、由于金属活动性Al>Zn>R,所以Al能与RSO4反应,化学方程式2A1+3RSO4=Al2(SO4)3+3R,正确。
故选A。
点睛: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能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6.铜能被加工成厚度仅为7微米的超薄铜箔,说明铜具有良好的A.导电性B.延展性C.导热性D.抗腐蚀性【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铜能被加工成厚度仅为7微米的超薄铜箔,说明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与导电性、导热性、抗腐蚀性无关。
故选B。
7.2017年春季,在张献忠沉银现场,考古学家发现了金币、银币、铜币和银锭,还有铁刀、铁矛等兵器,金币银币光亮如初,铁刀铁矛铸迹斑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银铜铁都是重要的金属资源B.金银的化学性质比铜铁更稳定C.自然界中,金、银、铜、铁主要以单质的形式存在D.可以用银、铁、硫酸铜溶液验证银、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答案】C【解析】A、金银铜铁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都是重要的金属资源,正确;B、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银排在铜、铁的后面,金、银的化学性质比铜、铁更稳定,正确;C、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以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的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金属铁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错误;D、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说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银不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铜的活动性大于银,可以用银、铁、硫酸铜溶液验证银、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正确。
故选C。
点睛:在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时,通常采取“三取中”的方法,即取中间金属单质与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
8.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化学学习中有重要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Zn不能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B.Ag能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C.在Al、Mg、Fe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AlD.“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位于氢的前边,Zn能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故A错误;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银位于铜的后边,Ag不能将硝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故BC、在Al、Mg、Fe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Mg,故C错误;D、“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9.我省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详细记述了金、铜、铁、锌等金属的开采和冶炼方法,记述的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A.金B.铜C.铁D.锌【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由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则可知,金属活动性大小为:锌>铁>铜>金,所以D符合题意。
故选D。
10.小明笔记中有一处错误,你认为是图中的哪一处()A.a处B.b处C.c处D.d处【答案】B【解析】A、氧化铁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正确;B、失氧的过程为还原反应,得氧的过程为氧化反应,一氧化碳发生的是氧化反应,错误;C、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条件是高温,正确;D、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都是化合物,二者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正确。
故选B。
11.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弱的是A.金B.银C.铜D.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克制,金属活动性最弱的是金属金,故答案选A12.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先将三者分别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只有甲可使溶液中析出铁单质。
再将三者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只有乙不能使溶液中析出银单质,则三者的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A.甲>乙>丙B.乙>甲>丙C.甲>丙>乙D.无法判断【答案】C【解析】【分析】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先将三者分别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只有甲可使溶液中析出铁单质,说明甲的活动性比铁强,乙、丙的活动性比铁弱,即甲>铁>乙、丙。
再将三者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只有乙不能使溶液中析出银单质,说明甲、丙的活动性比银强,乙的活动性比银弱,即甲、丙>银>乙。
三者的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丙>乙。
故选C。
13.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m g Zn,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得到的质量为m g。
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取反应后的滤液观察,滤液可能呈蓝色B.取反应后的滤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C.取滤渣滴加稀硫酸,可能有气泡产生D.滤渣中的物质至少有两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向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本着“弱者先出局”的原则,故先后发生以下2个反应:2AgNO3+Zn==Zn(NO3)2+2Ag,根据反应中Zn与Ag质量关系为65:216,可知这个反应固体质量一定增大,Cu(NO3)2+ Zn==Zn (NO3)2+ Cu,根据反应中Zn与Cu质量关系为65:64,可知这个反应固体质量一定减少,而充分反应后过滤,固体质量不变,仍然为m克,说明这2个都一定发生,但第二个反应是否发生完全,就无法判断,A、因为Cu(NO3)2溶液可能过量,故取反应后的滤液观察,滤液可能呈蓝色,正确,B、因为溶液中不可能含有AgNO3,故取反应后的滤液滴加稀盐酸,没有白色沉淀产生,错误,C、因为锌可能过量,故取滤渣滴加稀硫酸,可能有气泡产生,正确,D、因为一定发生了2个反应,故滤渣中的物质至少有两种(即银和铜一定存在,锌可能存在),正确,故选D考点:金属的活动性,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质量关系14.60g镁、铁、锌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得到混合溶液,蒸发得到252g硫酸盐固体.则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为()A.4.0g B.3.9gC.3.0g D.2.5g【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特点,镁、铁、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都能得到硫酸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252g硫酸盐固体应该含有60g镁、铁、锌,即252g硫酸盐固体中含有的硫酸根的质量=252g-60g=192g,再根据硫酸的化学式H2SO4可知,产生的氢气质量与硫酸根的质量关系为2:96,故可判断产生的氢气质量为4g,故选A考点: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15.废旧手机的某些部件中含有Mg、Al、Cu、Ag等金属,为了回收重金属,将旧手机的部件粉碎并浸入足量稀硫酸中充分反应过滤,所得固体中含有的金属是A.Mg和Al B.Cu和Ag C.Al和Cu D.Mg和Ag【答案】B【解析】【详解】由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可知:Mg>Al(H)>Cu>Ag,则Mg、Al、Cu、Ag与稀硫酸反应的物质为Mg、Al,不反应的金属Cu和Ag.故选B.16.某同学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其中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将锌粒、铜片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B.将锌粒、铜片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C.将锌粒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D.将锌粒、铁粉、铜片分别加入到稀硫酸中【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锌在铁前,铜在铁后,锌可以和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在锌的表面有一层银白色的物质生成,而铜不能和硫酸亚铁溶液反应,从而证明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锌>铁>铜,故A正确;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在锌的后面,铜不能和硫酸锌溶液反应,锌也不和硫酸锌溶液反应,只能证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但无法比较铁与锌、铜的活动性顺序,故B不正确;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在铁和铜的前面,锌和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都能反应,只能证明出锌的活动性比铁和铜都强,却不能证明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C不正确;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和锌都在氢的前面,都能和稀硫酸产生气泡,但用的锌粒和铁粉的状态不同,无法通过气泡的快慢来比较二者的活动性强弱;铜不能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只能证明铜的活动性最弱,故D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