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红与黑》是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 作者原名是?A. 亨德尔B. 玛利亚-亨利-贝尔C. 梅斯里-尔伍D. 克斯提2. 本书是欧洲___主义文学的奠基作?A. 现实B. 浪漫C. 批判现实D. 理想3. 1986 年是法国《___》杂志推荐的个人理想藏书之一A. 读者B. 思索C. 沉思D. 读书4. 本书是__世纪卓越的政治小说、现代小说之父的经典著作A. 19B. 15C.11D.185. 本书是美国作家谁开列的必读书?A. 本杰明富兰克林B. 海明威C. 沃尔特D.纳撒尼尔6. 小说主人公于连,是一个的儿子,年轻英俊,意志坚强, 精明能干, 从小就希望借助个人的努力与奋斗跻身上流社会。
A. 木匠B. 铁匠C. 商人D. 伙计7. 在法国与瑞士接壤的维立叶尔城,坐落在山坡上,美丽的杜伯河绕城而过,河岸上矗立着许多锯木厂。
市长 _______________ 那是个出身贵族,在扣上挂满勋章的人。
A. 梅德乐B. 克里C. 德瑞D. 埃斯8. 索黑尔的儿子于连,由于精通什么,被选作市长家的家庭教师?A. 葡萄牙语B. 英语C. 西班牙语D. 拉丁文9. 由于他整天抱着书本不放,不愿做力气活,因而遭到全家的嫌弃与怨恨,经常被__和两个___毒打。
A. 父亲;叔父B. 父亲;哥哥C. 母亲;堂叔D. 母亲;哥哥10. 市长的年轻漂亮的妻子是在_______ 长大的,对像她丈夫那样庸俗粗鲁的男人,打心底里感到厌恶。
A. 修道院B. 孤儿院C. 教堂D. 福利院11. 市长的妻子由于没有爱情,她把心思全放在教养_ 子身个孩上。
A.1B.2C.3D.312. 于连有没有拒绝女仆爱丽沙的爱情?A. 有B. 没有13. 瑞那夫人对于连有没有好感?A. 有B. 没有14 不久,皇帝驾临维立叶尔,在瑞那夫人的安排下,于连被聘当上了什么?A. 法官B. 外交官C. 马夫D. 仪仗队队员15 一次爱丽沙向西朗神父忏悔时,又谈出于连与瑞那夫人的秘密关系。
关心于连的神父要他到省城 _______ 神学院进修A. 贝尚松B. 尚和C. 斯卡夫D. 勒合得16, 院长彼拉神父是_____ 神父的老相识,因此对于连特别关照。
他对于连说:“嘻笑就是虚伪的舞台”。
A. 比特B. 德勒C. 西郎D. 斯梅17. 在 __ 学生中,绝大部分是平庸的青年,由此于连自信会迅速获得成功。
他悄悄对自己说:“在拿破仑统治下,我会是个军曹,在未来的神父当中,我将是个主教。
”由于学习成绩名列前茅,院长竟让他当新旧约全书课程的辅导教师。
A. 321B. 234C. 345D. 43218. 木尔小姐名叫玛特儿,是一个有金栗色头发,体态匀称,非常秀丽的姑娘,但“这双眼睛透露出一种内心可怕的冷酷”。
她读过许多浪漫主义爱情小说,并被几世纪前一段家史所激动?A. 6B. 5C. 4D. 319. 于连的记忆力好不好?A. 好B. 不好C. 一般20. 于连在骠骑兵驻地穿上军官制服,陶醉在个人野心满足的快乐中,“由于恩宠,刚刚才作了___天的中尉,他已经在盘算好至迟有象过去的大将军一样,在三十岁上,就能做到司令,那么到二十三岁,就应该在中尉以上。
A. 三B. 一C. 二D. 四21. 这时,他突然收到了玛特儿寄来的急信。
信中说:一切都完了。
于连急忙回去,原来瑞那夫人给木尔侯爵写信揭露了他们原先的关系。
这时恼羞成怒的于连立即跳上去维拉叶尔的马车,买了一支手枪,随即赶到教堂,向正在祷告的瑞那夫人连发枪,夫人当场中枪倒地。
A. 两B. 三C. 四D. 五22. 瑞那夫人受了枪伤有没有死?A. 有B. 没有C. 不知道23 瑞那夫人,在于连死后的第几天,抱吻着她的儿子,也离开了人间?A. 二B. 三C. 四D. 五24《红与黑》是19 世纪法国第一部重要的现实主义杰作,对19 世纪欧洲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说叙述了主人公于连的追求、奋斗和失败,反映了 _______ 时期小资产阶级青年的命运。
A. 法国大革命B. 革命C. 文艺复兴D. 波旁王朝复辟25. 《红与黑》是什么时候发布的?A.1829B.1830C.1831D.183226. 侯爵瘦削而矮小,有一对十分灵活的眼睛,头上带有金色假发。
他是个极端___人。
A. 保皇党B. 反皇党C. 自保党D. 随大流27. 侯爵对于连十分满意,派他去管理自己几个省的田庄?A. —B. 二C. 三D. 四28 在驿站换马时,于连差点被敌方杀害,幸好他机警地逃脱了,与外国使节接上了头,然后留在那等回信。
在那儿他遇到哪国柯哈莎夫王子?A. 英B. 俄C. 葡萄牙D. 西班牙29. 于连便把自己的爱情苦恼讲给他听,他建议于连假装去追求另一个女性,以达到降伏玛特儿的目的,并把自己的_ 情书交给她,“把这些信转抄一份寄给你所选定的女性,这个女性必须是瞧不起你的对方的熟人。
”A. 51B. 52C. 53D. 5430. 于连回到巴黎后,将这些情书一封封寄给谁?A. 玛特儿B. 贝美C. 元帅夫人D. 不相识的人31. 侯爵在爱女坚持下,一再让步。
先是给了他们一份田产,准备让他们结婚后搬到田庄去住。
随后,又给于连寄去一张骠骑兵中尉的委任状,授予 __________ 称号。
A. 贵族B. 骑士C. 中尉D. 士兵32. 法庭宣布于连犯了蓄谋杀人罪,判处_______ ,瑞那夫人不顾一切前去探监。
A. 死B. 缓期死刑C. 绞刑D. 凌迟处死33. 于连最后才知道,她给侯爵的那封信,是由________ 起草并强迫她写的。
于连和瑞那夫人彼此饶恕了,他拒绝上诉,也拒绝做临终祷告,以示对封建贵族阶级专制的抗议。
A. 教士B. 外国王子C. 她父亲D. 她母亲34. 《红与黑》这部小说的故事据悉是采自《___》所登载一个死刑案件。
A. 每日新闻B. 法国新闻C. 法院新闻D. 和平新闻35. 在拿破仑帝国时代,红与黑代表着“军队”与“教会”,______ 是有野心的法国青年发展的两个渠道。
A. 教会;军队B. 政客;士兵C. 士兵;政客D. 军队;教会36. 小说发表后,当时的社会流传" _____ " 的谚语A. 不读《红与黑》,就无法在政界混B. 不读《红与黑》,就无法在军界混C. 《红与黑》,时代之导向D. 《红与黑》,社会的发展37. 它开创了后世" 什么小说"的先河。
后来者竞相仿效这种司汤达文体"?A. 人性B. 心理C. 美学D. 婉约38. 随拿破仑征战以后他长期在哪里居住,写作?A. 米兰B. 俄国C. 英国D. 荷兰39. 作者脱下戎装,投身于文学创作时,他的批判的笔锋总是指向___,便不奇怪了。
A. 贵族B. 教会C. 军队40. 他对意大利的爱国主义人士抱以极大的同情,与争取民族解放的_____ 人来往密切。
他的行动,引起了统治意大利的奥地利军警的注意。
A. 地下党B. 工人党C. 革命党D. 烧炭党41. 司汤达从1817 年开始发表作品。
处女作是在哪完成的A. 英国B. 意大利C. 荷兰D. 葡萄牙42. 作者的处女作名为《___》A. 意大利绘画史B. 荷兰史C. 英国革命史D. 葡萄牙绘画史43. 1829 年作者发表了著名___《瓦尼娜?瓦尼尼》A. 短篇B. 中篇C. 长篇D. 超长篇44. 书中木尔小姐名叫什么?A. 符爱梅B. 德美斯C. 埃斯儿D. 马特儿45. 于连来到巴黎后,成为了谁的秘书?A. 科?尔多侯爵B. 德? 拉莫尔侯爵C. 科?尔多伯爵D. 德? 拉莫尔伯爵46. 《红与黑》的作者是_______ 。
A. 马克•吐温B. 司汤达C. 莎士比亚D. 莫泊桑47. 在法国与_____ 接壤的维立叶尔城,坐落在山坡上,美丽的杜伯河绕城而过,河岸上矗立着许多锯木厂。
A. 法国B. 奥地利C. 瑞士D. 克罗地亚48. “结婚的最初几年,倾吐衷肠的需要促使她把这种痛苦说给丈夫听,然而碰到的总是___________ ,___ 以及 ____ 。
”以下不是的是________ 。
A. 辱骂B. —阵粗鲁的大笑C. 耸耸肩膀D. 关于女人的傻念头的几句粗俗的格言49. “粗鲁、对一切与___、 __ 和 ___ 无关的事情露骨的麻木,还有对一切使他们感到不快的推理所怀有的盲目仇恨,在她看来,这些东西对男人这个性别来说都是自然而然的,就像穿靴子戴毡帽一样”,以下不对的是___________ 。
A. 金钱B. 地位C. 权力D. 十字勋章50. 在_,于连和德•莱纳夫人的关系很快会变得简单,因为在这里,爱情是小说的产儿。
A. 巴黎B. 纽约C. 意大利D. 伦敦红与黑》1.B2.C3. D4. A5. B6.A7.C8. D9. B10.A11.C12. A13. A14. D15.A16.C17. A18.D19.A20.C21.A22.B23. B24. D25.B26.A27. B28.B29.C30.C31.A32. A33. A34.C35.D36.A37. B38.A39.AB40.D41.B42.A43. A44.D45. B46. B47.C48.A49.C5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