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英语课堂教师反馈语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15-01-22T14:14:23.997Z 来源:《素质教育》2014年12月总第166期供稿作者:董飞飞
[导读] 词汇量比目前教材要求掌握的词汇多,阅读速度较快,能写出流畅的作文,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董飞飞江苏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211102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而课堂上师生互动中教师的反馈就是评价的形式之一。
有效的课堂反馈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助于学生调整和优化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和信心。
根据Krashen的输入假设( input hypothesis)理论,语言习得是建立在接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的基础上。
所以语言教学最重要的手段就是使学习者尽可能地接触可理解的语言。
Gass认为,学习者如果要内化输入进而影响习得进程的话,就不仅需要理解输入,还必须注意到输入与他们本身的中介语系统的差异。
她指出:“目标语如果不被有意识地注意,就不可能被吸收从而进入学习者现有的语言系统。
”注意是学习者进入语言学习过程的前提,只有学习者注意到目标语结构的规律性以及自己的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差异,他才有可能对语言进行分析、重组和使用,最后成为自己语言系统的一部分。
反馈就可以作为吸引学习者注意的手段。
输入中如果没有直接的或经常性的反馈,学习者就无法察觉他们的中介语与目标语的差异,就有可能出现石化现象。
在南京外国语学校于卫星的牛津高中英语Module5 Unit1 Reading“Secrets and Lies”一课中,教师的反馈语言丰富且具有多种功能。
问卷共有200名被试,来自四个班级,有效回收问卷183份。
问卷共设置了9个问题,前两个问题是为了了解被试的英语学习背景(兴趣和水平),以便分类统计数据。
被试的英语学习背景如下表所示:
第二个问题是为了了解被试的英语学习水平,四个选项分别为:
A.词汇量比目前教材要求掌握的词汇多,阅读速度较快,能写出流畅的作文,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B.能掌握教材上出现的词汇,能读懂一些短文,作文会出现一些小错误,能做一些日常的英语口头表达。
C.教材中的单词不能完全掌握,阅读时存在理解困难,作文只能写出一些句子,口头表达困难较大。
D.只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单词,阅读时基本读不懂,作文只能写出一些单词,口头表达仅限于日常问候语。
此问题得出的数据与第一题的数据基本一致。
依据这两个问题的数据,笔者把问卷分成两类:英语水平高、学习动机强的被试(104),英语水平较低、学习动机较弱的被试(79)。
第三个问题和第四个问题旨在了解被试体验过的反馈,分别为被试正确地答出问题时教师反馈的语言和答错问题时教师的反馈,旨在调查当前教师在课堂上的反馈用语。
第二个问题的四个选项分别为:
A.肯定或赞扬的评价语言,如“well done”、“Good”、“Perfect”。
B.对你答案的细节进行更正,如发音问题、语法错误。
C.对你的回答进行总结和提升,引发出新的问题。
D.无评价,直接进入一个问题或下一轮对话。
前三个选项分别对应着积极情感反馈、纠错反馈、总结提升反馈。
此题为多选,数据结果如下:
图表结果显示,绝大部分情况下,教师能对学生的回应做出反馈,其中积极情感反馈所占百分比超过百分之五十,总结提升反馈和纠错反馈所占比例相对较低,尤其是总结提升反馈。
那么学生对于反馈的期待是否与教师当前的反馈形式吻合呢?第五、六两题着重于学生对老师反馈语言的期待。
“5.课堂上,当你能正确答教师的提问时,你希望得到教师什么样的反馈?”选项内容分别为:
A.肯定或赞扬的评价,如“well done”、“ Good”、“Perfect”。
B.对你答案的细节进行更正,如发音问题、语法错误。
C.对你的回答进行总结和提升,引发出新的问题。
D.无评价,直接进入一个问题或下一轮对话。
笔者把两组被试的数据分开分析,首先学习动机较强的学生对于教师反馈类型的期待如下表所示:
此表显示,学习动机强的学生认知需求较高,比起语言上的赞美,他们更希望得到老师提升性的指导。
而对于学习动机较弱的学生,情况则有所不同:
即学习动机较弱、水平较低的学生更愿意接受教师的肯定。
此外还进行了对部分被试(教师和学生)的访谈,了解高中教师对于课堂教师反馈应用的认识以及学生对教师反馈的态度。
走访发现有的教师侧重反馈的即时纠错功能,有的教师重视反馈的情感作用,倾向于使用真诚的、肯定的尤其是表扬式的反馈话语, 给学生提供激励性的课堂学习环境;但也有老师认为不可滥用表扬式反馈,应该重视反馈的启发作用;另外还有老师提到对待不同性别的学生时应注意不同的反馈形式。
根据基本功能,英语课堂教师的反馈可分为认知型和情感型两大类。
其中认知型反馈的作用又可细化为纠错、总结、提升、激发等;情感型反馈可细化为鼓励、评价、肯定、赞扬等。
另外,英语水平高的学生更倾向于认知型反馈,即希望教师“对自己的回应进行总结和提升”或“在原有基础上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以拓展思维,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而英语水平低或兴趣低的被试乐于接受积极的情感类评价,如果受到积极反馈,他们会“备受鼓舞,课堂听课效率提高,更愿意在英语上付出时间和精力”。
这个结果启示我们,对待不同学习背景的学生,我们要采取不同的反馈策略。
总之,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更要关注学生的需求, 用心去体会并捕捉学生语言中的闪光点, 从不同角度给予肯定, 并与学生倾心交流, 促进学生全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