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物理答题卷对应的表格中)
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2.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云朵为参照物
B.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C.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运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3.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最快
B.用手按压琴弦的不同部位,用同样的力拨动,响度不同
C.相同温度下,在空气中超声波和次声波传播速度相同
D.某些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防止噪声
4.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雨滴落到地面上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B.“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快
5.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用冰袋能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C.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
D.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
6.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时会吸热
B.初冬的早晨,地面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C.固体的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会不断升高
D.水的沸点是100℃,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7.下列光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8.下列有关现象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9.一束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
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10.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
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先变小后变大,该凸透镜的焦距()
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11.小明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他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分别固定在光具座上,再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
第Ⅱ卷(非选择题,15小题,共55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16~25题,每空1分,共29分)
16.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内的情景:
⑴图中A是禁鸣标志,禁鸣是在________处控制噪声;
⑵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100m至少需要______s,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是________的。
⑶图中C是摄像头,它的内部有光学元件,其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小区内的景物通过它所成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_的________像。
17.“频闪照片”常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下左图是某小球运动时每隔0.1s的频闪照片,A、B、C是小球运动过程中连续的三个位置。
由图可知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cm,此过程中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cm/s。
18.当你吹笛子时,用手指按住或放开不同的孔就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奏出动听的音曲,如上右图甲所所示,笛子是靠________发声;如上右图乙所示,若将笛孔全堵上,其发音的音调变________,若将笛孔全打开,发音的音调变
________。
19.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________造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而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这是由于金属盘的温度________,使水蒸气发生________而形成的。
20.用透明玻璃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因为它既能透光也能________光;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接收,说明它是______像;小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车内物体经它所成的像偏向车子的______(选填“上”、“下”)方,因而不会干扰驾驶员对前方的观察。
21.有些大厦的外部安装有平板玻璃幕墙,人们可以通过它看到自己清晰的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人靠近幕墙时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15年
国家已经对玻璃幕墙的安装制定了限制性法规,因为玻璃幕墙不仅有高空坠落的危险,而是因为发生________反射易造成光污染。
22.某些手表上有一个圆滑的透明凸起,通过它看日期会觉得很清楚,这是因为这个圆滑的凸起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
27.(5分)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
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清晰的像。
⑴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
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______些。
⑵再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置一凹透镜(图中未画出),这时需要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⑶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明上午第二课下课后,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
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焦点的位置。
旁边的同学却告诉他,这个亮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5分)在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小明找来了大小不同的塑料块和某种液体做实验。
⑴图甲是小明使用托盘天平的情形,他操作的错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改正错误后,小明正确操作,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画了塑料块和液体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①分析图像可知: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塑料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②往烧杯内倒入10cm3的液体,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丙
所示,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________g,若烧杯内液体
的体积为20cm3,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应为________g。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9、30题,共12分)
29.(6分)距离传感器发出的超声波遇到物体后反射回传感器,传感器收到信号后自动计算出物体与传感器的距离,并显示物体的距离–时间图象,超声波在空气中速度为340m/s。
⑴若传感器在发出信号后0.01s收到物体反射回来的信号,物体距传感器多远?
⑵若显示物体s–t图像如图,物体在0至5s的运动情况如何?在5s至15s的运动情况如何?速度的大小是多少?
30.(6分)某品牌自行车由钢材和橡胶组成,总质量为34.2kg,其中钢材体积是橡胶体积的2倍,已知自行车所有钢材质量为31.6kg,ρ钢=7.9×103kg/m3,求:
⑴橡胶的密度是多少?
⑵若将所用的钢材换为密度为4g/cm3的某合金材料,则自行车的总质量为多少?
参考答案
25. 0.02; 1.0×103
三、探究、作图题(本题包括26-28题,共14分。
)
26.(4分)(每小题2分)
27.(5分)
(1)照相机;右;大;(2)右
(3)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放置(太阳光没有平行于主光轴入射到凸透镜上)
28.(5分)
(1)称量时调节平衡螺母
(2)①相同; 1.2×103②37.4; 45.4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9、30题,共12分。
)
29.(6分)
(1)由得物体距传感器是(2分)
(2)在0—5s内,物体处于静止状态;(1分)在5s—15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1分)
速度是(2分)
30.(6分)
(1)钢材的体积V钢=m钢/ρ钢=31.6 kg/(7.9×103 kg/m3)=
4×10-3 m3(1分)橡胶的体积V橡胶=V钢/2=4×10-3 m3/2=2×10-3 m3(1分)
橡胶的质量m橡胶=m车-m钢=34.2 kg-31.6 kg=2.6 kg;橡胶的密度ρ橡胶=m橡胶/V橡胶=2.6 kg/(2×10-3 m3)=
1.3×103 kg/m3(2分)
(2)用合金替换钢材
合金的质量m合金=ρ合金V合金=4×103 kg/m3×4×10-3 m3=16 kg(1分)
自行车的总质量m=m合金+m橡胶=16 kg+2.6 kg=18.6 kg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