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审查手册

上海市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审查手册

上海市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质量审查手册
上海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审查管理事务中心
2014年09月
目录
1.总则 (1)
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基本规定 (3)
3.建筑、机电专业主要内容 (6)
4.结构专业主要内容 (8)
4.1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 (8)
4.2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设计 (25)
4.3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设计 (33)
4.4多层剪力墙结构设计 (42)
4.5外挂墙板设计 (45)
1、总则
1.0.1 为规范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作,明确审查内容,根据下列文件及资料,制定《上海市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质量审查手册》(以下简称“手册”)。

1、《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81号);
2、《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3号);
3、《上海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规定》(沪建交[2013]313号);
4、《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市建筑市场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沪府发[2011]1号);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
6、《关于本市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若干意见》(沪府办[2013]52号);
7、《<关于本市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若干意见>实施细则》(沪建交联[2013]1243号);
8、《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审查要点”)。

1.0.2本“手册”适用于上海市行政区域内建设的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重点设防类抗震设计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

1.0.3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及审查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及地方标准有的还未实施,有的正在编制或处于修编过程中,本审查手册力求比较系统的列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应关注的结构安全、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等规程条文,其中黑体字是强制性条文,斜体字是对结构安全、公共利益、公众安全影响较大的条文。

所列的审查内容是保证工程设计质量的基本要求,并不是工程设计的全部内容。

1.0.4 建设单位报请施工图审查的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1、建设工程项目报建表;
2、作为设计依据的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及附件;
3、初步设计文件或总体设计文件汇总意见;
4、有关行业部门出具的行业审查意见、行业要求;
5、对有环评、洪评等要求的工程应提供相应的评价报告;
6、岩土工程勘察文件(详勘);
7、全套施工图;
8、计算书、并注明计算软件的名称及版本;
9、经评审通过的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可行性论证报告(按规定不需进行抗震设防专项审查除外)以及沪建交联[2013]1243号第六条规定的评审意见;
10、风洞试验报告(按规定不需进行风洞试验除外)。

1.0.5 施工图技术性审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1、是否符合现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强制性条文;
2、是否符合本手册列出的非强制性条文;
3、地基基础和结构设计是否安全;
4、采用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标准图等版本是否有效、合适;
5、相关部门提出的审批或征询意见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的落实情况;
6、施工图设计文件是否达到规定的深度要求;
7、是否符合公共利益、公众安全;
8、是否使用属于淘汰或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

使用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时,是否符合相应的限制条件;
9、施工图设计是否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在设计文件中已予注明(如吊装、临时支撑);
10、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除执行本“手册”外,尚应执行国家及上海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规定中有关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电气、建筑节能等专业的相应审查要求;
11、勘察设计企业、注册执业人员以及相关人员是否按相关规定在施工图设计文件(包括图纸和计算书)上加盖相应的图章和签字;
12、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应依据国家及上海市相关文件规定在初步设计阶段进行抗震设防专项审查。

未通过抗震设防专项审查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机构不得对其施工图进行审查。

施工图审查时应当检查设计文件是否执行了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意见,未执行专项审查意见的,施工图审查不能通过。

2、装配式建筑的基混凝土本规定
3、建筑、机电专业主要内容
续表
4、结构专业主要内容
表6.1.5 平面尺寸及突出部位尺寸的比值限值
抗震设防烈度 B L / max /B l
b l /
、7度 ≤6.0 ≤0.35 ≤2.0 8度
≤5.0
≤0.30
≤1.5
装配式结构竖向布置应连续、均匀,应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沿竖向突变,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的高层装配整体式结构,当其房屋高度、规则性、结构类型等超过本规程的规定或者抗震设防标准有特殊要求时,可按现行行业标准《高层
说明:有效厚度是结构计算输入的厚度以及配筋率、轴压比计算时截面厚度,但多出墙厚部分应折算成荷载输入,不得遗漏。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014)当预制构件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宜对钢筋的混凝
说明:预制剪力墙侧粗糙面凹凸深度未规定,建议采用6mm,与其端部相同。

预制梁端面、预制柱底面应设置键槽且宜设置粗糙面。

对于装配整体式框剪力墙结构,预制边框柱与现浇剪力墙的连接,规范没有具体规定,可参
6.6.5 单向叠合板板侧的分离式接缝宜配置附加钢筋(图6.6.5),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接缝处紧邻预制板顶面宜设置垂直于板缝的附加钢筋,附加钢筋伸入两
说明:分离式接缝一般用在长宽比大于3的单向楼板,接缝钢筋按构造要
6.6.7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应满足下列要求:
4.2、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设计
叠合梁的箍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叠合框架梁的梁端箍筋加密区宜采用整体封闭箍筋(图7.3.2a);
采用组合封闭箍筋的形式(图7.3.2b)时,开口箍筋上方应做成
弯钩;非抗震设计时,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箍筋直径)抗震设计时,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

现场应采用箍筋帽封闭开口箍,箍筋帽末端应做成135°弯钩;非抗震设计时,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
7.3.6采用预制柱及叠合梁的装配整体式框架中,柱底接缝宜设置在楼面标高处(图7.3.6),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说明:钢筋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时,柱底接缝灌浆与套筒灌浆可同时进行,采用同样的灌浆料一次完成。

预制柱底部应有键槽,且键槽的形式应考虑到
对框架中间层端节点,当柱截面尺寸不满足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线锚固要求时,宜采用锚固板锚固(图7.3.8-2),也可采用90°弯折锚固。

对框架顶层中节点,梁纵向受力钢筋的构造应符合本条第1 款的规定。

柱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直线锚固;当梁截面尺寸不满足直线锚固要求时,宜采用锚固板锚固(图7.3.8-3)。

对框架顶层端节点,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应锚固在后浇节点区内,且宜采用锚固板的锚固方式;梁、柱其他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应符合下列规定:柱宜伸出屋面并将柱纵向受力钢筋锚固在伸出段内(图7.3.8-4a
出段长度不宜小于500mm,伸出段内箍筋间距不应大于5d(d为柱纵向受力钢
说明:梁柱构件尽量采用较粗直径、较大间距的钢筋布置方式,如柱采用纵筋集中四角截面配筋形式,这样节点区钢筋较少,有利于节点的装配施工,保证施工质量。

在十字形节点中垂直相交的两侧钢筋可采取弯折避让方式,弯折角度宜大于1:6。

也可采用节点区外后浇段内连接,连接接头与节点区的距离不应小于 1.5h。

此外,还可以采用纵横两向框架梁不等高形式,便
续表
4.3、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设计
表8.2.4 加密区水平分布钢筋的要求
抗震等级最大间距(mm) 最小直径(mm)
8.3.4预制剪力墙底部接缝宜设置在楼面标高处,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缝高度宜为20mm;
说明:预制剪力墙竖向钢筋连接采用套筒灌浆连接和浆锚连接。

若墙身分布筋采用大间距超过规范间距限制的应采用符合规范要求的最小直径钢筋补足,连接钢筋两边错开布置主要是为避免一般墙厚不大,套筒本身直径较大而造成套筒净距较小,施工浇注混凝土困难。

上海地区剪力墙竖向钢筋连
应按本规程第7.2.2 条的规定进行叠合连梁端部接缝的受剪承载力计
说明:当需要洞口下墙参与计算以增加结构刚度时,洞口下墙设置纵筋与箍筋作为单独连梁设计,下方的后浇混凝土与预制连梁形成叠合连梁,两连梁之间设置少量的连接钢筋以防止接缝开裂并抵抗必要的面外荷载。

在程序中可设成双连梁的方式实现。

当计算中不需要窗下墙时,可采用轻质填充墙或采用混凝土墙但与结构主体采用柔性材料隔离,在计算中可仅作为荷载,洞口下墙与下方的后浇混凝土及预制连梁之间不连接,墙内设置水平构造钢筋作为窗下墙的面筋,竖向设置构造分布短筋。

3预制剪力墙的水平分布钢筋在后浇混凝土暗柱内的锚固、连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