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新高考改革与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林雅芳目录一、生涯与生涯教育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概论三、系列化班级活动设计及注意事项大学常见的困惑小陈是一名大二的学生,尽管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可是小陈的大学生活并不如他预想的那么满意,入学之后他越来越觉得做一名建筑师才是他的理想,而现在的中文专业根本无法实现他的理想。
这也让他开始自责在中学时,自己为什么没有慎重的考虑一下,只是因为自己喜欢古典文学作品就选择了文科……小李是一名刚走出校门的本科毕业生,但是他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工作。
对此,他最常见的说法就是:“我太笨了,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家里也没有关系,我自己又不是很能自理,所以用人单位也不喜欢我这种高分低能的学生吧……”生涯教育开展的倒序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个性需要1C hapter.1生涯与生涯教育6生涯和生涯规划生涯(career)统合了一个人一生中依序发展的各种职业和生活的角色、个人对工作的投入而流露出独特的自我发展模式;它也是人生自青春期以至退休后,一连串有酬或无酬职位的综合,除了职业之外,尚包括任何和工作有关的角色,如学生、受雇者、领退休金者、甚至也包括副业、家庭、公民的角色。
生涯是以人为中心的,只有在个人寻求它的时候,它才存在。
生涯就是我们一生中所扮演的各种角色的总和。
生涯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1.终身教育的一部分2.以学生个人为主体3.传统理想教育与国外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导4.提高个人生存能力为基础,引导个人探索认识自我并认识外在世界5.培养具有选择合适自己且有意义的工作,规划相应未来的决策能力,能够根据现实情况进行实施、修改、完善的过程。
生涯规划=职业规划生涯规划=求学规划生涯规划>职业规划小学阶段-成长期在家庭与重要他人的认同过程中逐渐发展出自我概念,需求与幻想为这个时期最重要的特质。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加入、社会参与程度与接收现实考验的强度主家增加,兴趣与能力也逐渐发展。
幻想期(4-10岁),需求支配一切;热衷于幻想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兴趣期(11-12岁)兴趣嗜好为期行为方向的主要决定因素10小学阶段的主要属性-发展性1.教师发挥重要他人的引领、示范作用2.适度的游戏能够帮助学生更多的探索自我,帮助学生在幻想体验满足感、掌控感,发展适度的自恋。
3.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化的兴趣。
允许并接纳学生兴趣的不稳定性和变化性。
4.在以上理念中,借助活动更不断发展学生的自我图像。
5.发展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初步了解工作的意义。
11小学阶段的活动设计1.为发展性提供机会和平台、多样化评价我也当回兵;社会大课堂2.促进自我的深化和认同;示范引领爸爸妈妈变小了3.接纳发展的不确定性,相信学生的成长性接纳孩子“恶”的一面的母亲4.初步了解工作的意义父母的一天,身边人的职业;传统工艺传承……12中学阶段-成长期&探索期能力期(13-14岁)能力的重要性逐渐增加,开始考虑工作所需要的条件与训练。
探索期的总体目标:在学校、休闲活动及打工的经验中,进行自我试探、角色探索与职业探索。
试探期(15-17岁):考虑需要、兴趣、能力与机会。
有了暂时性的决定,这些决定在幻想、讨论、课业和工作中细加思量。
考虑可能的职业领域和工作层次。
13中学阶段的主要属性-发展性到探索性的转变1.能力的培养的多元性,多提供平台和机会帮助学生探索能力2.从学业、休闲等活动中,帮助学生直接去试探自我的职业偏好,并为逐步的具体化提供帮助3.多设计活动帮助学生深入思考,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4.允许探索的不确定性、合理的迷茫期;注意不确定性、迷茫期可能带来的负性情绪的影响。
14认识自己抉择与行动了解环境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高中、大学、专业对职业的认识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认识自己和环境的基础上用行动寻找适当的定位1C hapter.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概论16中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初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指导现有生涯教育的误区初中生涯教育的过程性生涯意识的唤起生涯知识的补充专业素养的支撑班主任的角色定位班级的活动示例容忍不确定性和探索性活动的贴切性注意价值引导中考改革班主任的提升班级活动注意事项17 1 、中考改革改革内容改革解读教师指导内容选考扬长避短;突出优势,尊重个性发展;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强项的机会尊重个性,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综合实践未来感兴趣的方向,志向和想像力;关注差异,鼓励个性发展,促进积极主动成长帮助学生探索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树立发展目标;明白自己是谁以及想要成为谁,并且为之努力命题灵活多样化、贴近生活,满足未来发展应对变化的能力;幸福生活的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18高考改革•“一体四层四翼”是从顶层设计上回答了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
•“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考什么:“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思——就是对每一道试题,要多想:考查知识是什么?解答思路有几个?同类试题见过没?答案组织顺畅吗?•广——就是广泛涉猎学科相关内容:除了教材、各种优质试题,还有相关读物、学科领域最新进展。
•怎么考:基础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备适应大学学习或社会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包括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灵活的能力要求和健康健全的人格素养。
•综合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思想方法,多角度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应用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能够善于观察现象、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实践能力。
•创新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备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式。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计划◆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以中学生为主体◆教师、家长、社会合力引导和支持◆帮助中学生主动认识自己、挖掘潜能,学会客观分析环境因素的基础上,科学地规划人生,实现自身价值,获得幸福人生。
21您有没有做过如下工作?我的梦想我做主寻找榜样美丽的高中生活学业规划学业信念诚信感恩珍惜时间文明认识自己了解环境抉择与行动22完善生涯教育的系统性1理念生涯教育意识的重视与提升个性化指导知识的补充学生心理发展的知识生涯教育的知识专业技能的支撑班级管理主题班会其他活动学业规划目标与决策人生的价值和意义23激发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记者:你放羊为了什么?放羊娃:赚钱记者:你赚钱为了什么?放羊娃:娶媳妇记者:你娶媳妇为了什么?放羊娃:生娃记者:生了娃干什么放羊娃:放羊……高一的文文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去美国读大学,因此她并没有完全沉浸在学业中,而是根据美国方面对大学生的要求对自己三年的高中生活进行了规划:她组织志趣相投的同学,申报了学校的社团;积极发展自己的兴趣,不断提升能力;高中毕业之后,她顺利的收到了4所心仪高校的录取通知……24激发生涯规划意识➢学生的生涯规划不会影响学习成绩➢认识到生涯规划对于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生涯规划不是简单的心理问题➢中学生的生涯发展不仅有升学的一条路,而是多元的、可选、可变的25课堂中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做这样的规划:“如何规划实施抢银行”。
➢我想当律师:可以替坏人辩护,然后赚很多钱。
➢我暂时还想不出我要干什么,但是我绝不会干那些看上去很LOW的工作!比方说清洁工啊!➢我想当明星,因为每天都穿好看的衣服,不需要努力工作就能赚到很多的钱。
1C hapter.3系列化班级活动设计及注意事项怎么做?•适应、学业规划•青春期问题、目标设置•交往、情绪问题年级•自我探索•环境探索•生涯决策与职业偏好辅导内容班会-学长驾到目标:适应/课程选择/自我探索和觉察原理:学长对低年级学生的状态有更多的共鸣,学生更容易找到归属感,减少负罪感;学生相对于学生,更能够让学生敞开心扉优秀高年级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榜样的力量;高年级学生的办法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更容易去模仿和发生替代性学习;29准备1.发现学生的需求:日常耐心的观察,及时的访谈,对学生共性发展的预期:不适应情况、迷茫等,2.对问题进行归类有助于聚焦当前问题,让学生更明确当前的任务;3.根据需求找到合适的“学长”4.让学生提交班会感受有助于巩固班会的成果。
30特定问题的处理-青春期交往/学业规划/问题解决陈老师发现班级里的学生王萌和李雷最近总是聚在一起,尽管大部分时间他们都是在学习,但是陈老师还是发现他们之间的窃窃私语越来越多,其他学生看他俩时神秘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陈老师有些担心,这两个学生的成绩都不错,男生还会弹吉他、唱歌,女生会画国画。
如果不加干预任由事态发展,陈老师不知道如何是好……陈老师分别用课间时间找了王萌和李雷谈话,两个学生都表示知道早恋的坏处,也明白自己当前的任务是学习,因此两个人准备谈一谈。
于是李雷找到王萌,他说:“……”31故事续写……1.班主任老师利用班会课的时间将上面的故事呈现给了学生,接下来他班上的学生分组续写后面的而故事,他们可以自由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故事的结尾没有对错之分。
2.当同学们完成故事续写之后,请同学们按小组分享已经续写的故事。
3.请同学们谈一下班会的感受。
32案例分析➢使用案例时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案例中的名称要用化名,即使是发生在学生中的真人真事,也要用化名来代替,防止学生通过故事找到当事人,给当事人带来困扰;➢故事续写可以体现学生内心的想法;➢小组的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灵活应变念能力。
33活动-充分利用外出、整合资源目标:目标的设定/认识自己/学业规划/时间管理操作:大巴车停在了离上车地点两个路口远一个大型超市的停车场,然后把学生分为三组:第一组:班长带着10名学生,这些学生知道大巴车停放的位置,每走过200米班长会提醒剩下的路程。
第二组:学习委员和生活委员带领10名学生,这些学生不知道大巴车停放的位置,但是学习委员会在路程行走一半时提醒“还有一半的路程”。
第三组:陈老师自己带队,这10名学生不知道去哪,只是跟着陈老师,一路上都在询问要去哪,走到第一路口时,已经有人在抱怨、喊累了……34➢请三组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
➢请同学讨论产生不同感受的原因,引出目标的重要性。
➢介绍三组都有目标,只不过目标的设定不同,第一组清晰而具体,第二组比较模糊;第三组只有一个笼统的最终目标,以此让学生讨论良好目标的标准。
➢请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情况设定自己最近一个月学习、生活的目标。
35案例分析➢将简单的心理学小实验应用到生活中,重视学生的体验性➢学生自己的讨论比直接讲述更深刻,学生更理解了当前学习与未来目标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尝试规划最近一个月的生活和学习,巩固讨论的结果◆注意:➢做向导的老师和同学要熟悉性行程和环境,保证学生的安全➢如果无法实现游戏,可以采用文字呈现的方式让学生讨论36职业愿景案例:高二的班主任赵老师发现自己班上的同学大部分都有了自己的目标,有些人目标很明确;但有些目标有些并不切实际;尤其是他们有些人对未来的职业愿景存在着不合理的认识,如他们中很多人希望从事法律工作,原因是电视剧里的法官让他们觉得神气活现;有些同学向往学习心理学,因为他们觉得心理学可以了解别人在想什么,能够让他们获得很多的便利……37(一)职业访谈1.针对这种情况,赵老师通过班会的形式询问了同学向往的职业有哪些?2.请同学分享身边是否有人从事相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