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苗王城讲解词(贵州省十大魅力景区)

苗王城讲解词(贵州省十大魅力景区)

苗王城景区导游词(中国贵州苗王城)【开场白】:(先唱一首苗歌并翻译)各位远方的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苗王古寨旅游观光。

我是苗王城风景区导游员,我叫XXX,是苗族人,我的家就住在苗王城,大家可以叫我小“X”。

很高兴为各位服务。

今天,我将陪同各位穿越600年的历史,去领略苗王城波澜壮阔的苗族战争历史画卷和奇、峻、险、秀的自然风光以及古朴自然的苗族风情。

小“X”预祝各位尊贵的客人在苗王城景区开心愉快。

【苗王城大门】:苗王城距凤凰古城39公里,距铜仁凤凰机场9公里,距铜仁32公里,是镶嵌在凤凰古城和佛教名山梵净山旅游线上的一颗明珠。

是铜仁和湘西联合重点打造的“一城一山一寨”旅游黄金线的组成部分。

这里集山、水、洞、泉、瀑、峡谷、森林、古树、原始村寨、军事巷道、苗族风情为一体,是旅游、度假、休闲、探险的胜地。

被誉为“千里苗疆第一寨”。

是著名的苗歌之乡,苗鼓之乡,民间绝技之乡。

在2003年11月被贵州省政府正式批准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风景名胜区,2006年4月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旅游局定点扶持的村寨景点。

【接龙广场】: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是苗王城的接龙广场,这是周边地区苗族人举行大型活动的地方,苗家人的“四月八”英雄节、“六月六”歌会以及大型的接龙祭祀等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接龙”是苗族古老而隆重的盛大的祭祀活动,苗族是龙图腾的民族,苗族认为,“龙”能佑护人们富贵、平安、吉祥,给人们带来好运,为年景带来风调雨顺,所以人们选择阳地阴墓都要以“龙”为伴,求得“龙”的庇佑。

一旦“龙”有游走他乡之迹象,就要请苗巫举行“接龙”祭典,挽留龙神。

【苗王树】:见证苗王城几百年风雨苍桑历史的还有那两棵大枫树,传说是当年苗王龙西波亲手栽植的。

距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了。

树冠高约80米,直径1.2米,当地人称为“西波树”,又叫“苗王树”。

苗族有枫木崇拜,到过苗寨且细心的朋友都会观察到,任何一个苗寨都栽有枫木,或村前或寨后,枫木与村寨一起成长,一起见证村寨的历史变迁。

枫木苗语称为“ndut minl(都米)”,译过来就是“妈妈树”或“母亲树”。

苗族认为人的生命诞生与枫树有关(苗族的古歌中对枫树有大量的记述,认为苗族的始祖是从枫树干和枫树心中生长出来的,枫树就是苗族的“妈妈树”。

苗族在漫长的迁徙生涯中,每到一地,就要先在寨前寨后、屋左屋右,种上枫木树,如果枫树成活,就认定是吉祥之地,便定居下来;如果枫树死了,就必须举寨迁离,远避灾祸。

苗王龙西波率众造反之日,亲手植下两棵枫树,就是祈望“妈妈树”参天挺立,护佑后世苦难子孙)。

【接龙堂】:我们面前的这栋苗族特色建筑就是接龙堂。

接龙堂是苗族举行“接龙”仪式的主要场所,是苗族巫师“问龙”、“安龙”和苗女“坐龙”的殿堂。

现在接龙堂的一楼是我们苗王城的苗家风情馆,展示的是苗族历史、宗教、建筑、服饰、工艺、节庆等内容,参观完该管后,我们就可以知道苗族历史的大致脉络以及苗族文化的大体框架。

(参观苗家风情馆大约10-15分钟,进入第一道小寨门的特别团队有拦门敬酒礼。

)【古兵寨及巷道】:苗王城是西南地区苗族留存至今唯一一座保存得较好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建筑为一体的古苗寨。

它占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依据山形水势,前后筑有六个古兵寨。

已开放的苗王城古兵寨内有11条巷道,巷道内有11道寨门,巷道以石墙作为屏障并跟各家的院墙连成一体,而且有专门迷惑敌人的“直角巷道”,可以引诱敌人进入死胡同而歼灭。

形成了有效的军事防御系统。

古寨外墙高3米,宽80厘米,苗兵可在城墙上来回巡逻。

寨内的吊脚楼为典型苗家特色,“歪门邪道”是古寨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

苗王城建筑的神奇之处,在于这些用青石铺筑成的巷道与院落,组成了冷兵器时代与进剿官军拼打巷战的重重迷宫。

你们看,用青石铺就的主道,用青石铺就的支道,主道和支道好像没有区别。

主道上有90度的拐角,支道上也有90度的拐角,所到之处都是路的尽头。

不熟悉寨情的人,随时随地都会迷失方向,进退都是死地。

其实不然,寨子里的路是路路相通,寨子里的房是房房相连。

每户人家的前门,都可以通往另一家的后院;每一户的后门,又与另一户的前庭相穿。

有人形容说:苗王城好神,邪道配歪门;院落千千万,原来穿一线。

【苗王城的王】:通过几十代苗王的经营,苗王城在明朝时期就有一定规模。

苗王城历史上曾经有五位著名的苗王在这里称“王”,最开始是在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石各野、龙达哥;其次是这里吴姓的祖先“吴不尔”在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以苗王城为军事指挥中心“前后抗击明军十二万之众”。

后来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龙塘的龙许保(民间称龙西波)与苗王城的吴黑苗又在这里称“王”,树起义旗(名“旗张”至今还保存完整)与明军血战13年之久,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嘉靖苗民大起义”。

也因为这一连串的起义,而最终导致明王朝在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于湘黔交界的腊尔山区修筑了一条长达380多里的“苗疆边墙”-“中国南方长城”。

因此,我们说,没有苗王城,就不会有中国南方长城。

【关于“苗王城”】:这里必须说明,苗王城的“苗王”,不是朝廷分封,也不是自封的,而是苗民推举和公认的。

前面提到的几个苗王都是苗民起义领袖,官府的文书里称为“苗酋”或“苗首”或“逆首”。

苗王城的“城”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城市或城镇,这里的“城”只是一座军事意义的城堡,主要为军事和居住功能。

所以,在苗王城我们看不见富丽堂皇的宫殿,有的只是险要的地势和迷宫一样的巷道。

【苗王城的范围】:苗王城由具有类似建筑风格的古兵寨(即空桐、独树、龙塘、地容、满家、田家寨等)相互串连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苗王城风景名胜区,我们现在参观的这个古寨苗语称“得勾现”,意思是新寨,是苗王居住的地方,也是古战场遗迹。

在明朝时是腊尔山地区苗族的中心,在民国初期还住有230多户人家,巷道内每家每户都各自拥有自己的龙(前)门和后门,并且相互连通,可步步为营,层层把关,酷似一座八卦迷宫。

古文物专家考察后一致认为:此城设计“既能攻,又能守,也能退”,是一个具有相当军事构筑工事水平的苗王城。

其建筑结构,建筑工事可以重现几百年前的历史。

前面这几棵大树是榉木,当地人叫郎木,是一种很珍贵的树种。

虽然苗王城历经了几百年战火煅烧,但是像这样超过500年树龄的古老树种,如今还存在200多棵,其中国家挂牌保护的珍贵古树,就有15棵。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我们苗族从古至今,都是一个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民族。

【龙头石】:这块石头名叫龙头石,关于这块龙头石苗族群众中至今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传说苗王吴黑苗小时候喜欢睡懒觉,起床后割牛草就常在自家的房边上割。

也不知是怎么一回事,今天刚割了个一干二净的牛草,第二天早晨起来,牛草又长得青郁郁的一片了。

吴黑苗觉得很稀奇,决定要弄它一个水落石出。

一个晚上,他就伏在草地上,睁大着眼观察动静。

半夜时分,他突然看见一条龙从他家屋后窜了出来,对着房旁边的一条山泉吐纳呼吸。

就在龙的吞吐呼吸中,青草便从地面飞似的长齐了。

吴黑苗又惊又喜,他便用一条铁链趁龙不注意之时,将龙擒住,拴在这里。

龙头便化为巨石,终日为吴黑苗守护房屋。

【点将台】:这里是苗王的点将台,当年如果苗疆有战事发生,苗王就是站在这里,当牛角号吹响,苗鼓捶起的时候,苗兵从各个苗寨赶到这里,苗王挥舞令旗,在这里三军点将,奔赴战场。

诸位看见没有,点将台的两边各站立一棵松香树,就是两位站岗的哨兵所化。

在点将台和下面的两个观景平台,我们可以看到美丽的苗王河从苗王峡谷中流过,小河呈“S”型,就象一个太极八卦图,对面苗王城的另外一个古寨,它和我们经过的古寨刚好就在八卦图的两个卦眼上。

【天生桥】:这是一座天生桥,是大自然的创造的奇迹,透过天生桥可以看到苗王河和游船。

这里也叫“考将桥”,苗王往往在这里考验将领的胆量,传说谁能够跃马横刀跨越天生桥,在点将台上敲响威震四方的战鼓,就可以成为苗家领军的大将军。

【军机洞】:在下面石壁上有一个天然的溶洞,相传苗王跟他的军机大臣们商谈机密要事的地方就在洞里,这里也就成了重要将领们经常开会的地方,所以叫“军机洞”,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秘密会议室”。

【竹林】:在苗王城到处都可以看到茂密的竹林,这是苗王城良好的森林植被的组成部分。

苗王城景区的森林覆盖率达77﹪以上,因此,苗王城的空气中对人体有益的负氧离子含量很高。

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证明,凡是负氧离子含量越高的地方就越适合人类居住。

百岁老人多的地方都是负氧离子含量高的地方。

良好的植被是避暑的好去处,在炎热的夏季在这里很凉爽,晚上要盖被子。

(在竹林中经常可以听到苗民吹木叶悠扬的旋律)现在这个短垣残壁原来是一户人家,这家人家考上了两个大学生,为供养大学生,主人将房子卖了,搬到村外的草棚去了。

苗王城是一块出人才的风水宝地,多年来这里考取了近100个大中专生,其中就有MBA工商管理博士和加拿大留学博士,在周边范围这里出的人才最多,这可能也沾一些苗王的灵气。

【苗王故居】:苗王城标志性的景观——苗王故居“望楼”到了。

这里曾经是苗王府的前兵哨卫之所,是苗王吴黑苗曾经住过的地方,这条巷道是通往苗王府后花园的,是寨内保存得最完整也最为古老的巷道之一。

苗王城内的大部分房屋建筑毁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当时贵州最大的两个军阀周西城和李筱炎在苗王城内激战三天三夜,李军为了逃命,于是放火烧屋,全寨230多幢四合头、三合头、两合头的房屋建筑,除6幢幸存外,其余均化为灰烬。

苗王府的“望楼”也有幸保存了下来。

放在这里的织布、纺纱机是苗族妇女编织服装饰品的主要工具,也是留下供游客参观的,你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去体验一下古代苗民织布穿梭的乐趣。

【椎牛神柱】:请大家抬头向上看,穿枋上架着一根刻满了刻痕的古老木柱。

你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它就是苗族人神圣的图腾柱,人们喊为椎牛神柱。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它信鬼而好巫,所以祭祀活动特别多,而椎牛祭祖,苗语叫做“农湼”,则是所有祭祀活动中最为隆重、最为浩大的一项祭祖活动。

祭祀活动一月前,主人就要在家里高悬一面大锣,高置一面大鼓,一早一午一晚,巫师都要击鼓鸣锣,将椎牛消息既昭告世人,也昭告神鬼。

不仅如此,还要在离寨子一里远的高山、坳口、岔道、水源等地挂上草标草结,禁止任何人在此高歌或怪叫,惊动了祖宗神明。

椎牛正式活动要举行三天三夜,而神柱就是椎牛活动时捆牛、杀牛的圣器,每举行一次这样的盛典,神柱上就要刻上一圈刻痕。

所以,椎牛神柱也就是神灵的一部史记。

【踏花石】:门边的踏脚石,刻着精美的图案,有荷花与彩绸、竹笛,人们将它喊为踏花石,如果两只脚一起踏上去,就能和和美美、幸福如意,大家可以试一下。

(苗王城公司会安排几个穿苗族服装的的老婆婆在苗王故居哼唱苗歌,织花带、绣鞋底并进行买卖)【当关门】:我们现在到达的这个地方是古寨的一个寨门,这个通道路口十分狭小,可以说是关隘要地,这个门叫“当关门”,这个当关可不是做官的意思,乃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那个当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