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景区讲解导游词

景区讲解导游词

景区讲解导游词逐羊园上龙界正大门的这个地方,有一块横卧着的龙形巨石,名字叫做“龙脉”,上面雕刻着亭台楼阁雕梁画栋,一副人间仙境的景象,这整个景的意义,就叫做“龙的家园”。

在龙脉的前面,有两块石头,这块形状像羊的叫做“卧羊”,另一块叫做“瑞兽”,也叫做“枭雄”。

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民间皇帝汉高祖刘邦。

相传当年汉高祖刘邦在沛县任亭长的时候,生活穷困潦倒,只做一些屠狗之类的工作以维持生计。

但是,有一个梦改变了他今后的生活。

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在打猎,看见一只山羊,于是他就上前拉着羊角,想把它带走。

没想到这羊的力气很大,刘邦费了很大的力气也没把它拉动,双方僵持了很久,刘邦一用力,羊角就断了一只,再一用力,另一只羊角也断了下来。

刘邦醒来以后,觉得非常不解,就去找县里的几位老人解梦。

老人说,羊,断了一只角,就像一个“主”字,象征着亭长您以后一定可以成为一方霸主,再断了一只脚,就像一个“王”字,那就代表您日后定可称王。

“卧羊”后面的“瑞兽”,就是在追逐着这只羊,大家请看它的面部,是不是觉得也像一个很有帝王之气的人脸呢?这张脸就是枭雄刘邦的脸,他在追逐这只羊,羊已经累得四肢跪地了,枭雄也就停下来,扭头看着龙脉,这叫做“为了江山而逐羊”,这也就是“逐羊园”的寓意。

学院也希望借刘邦逐羊的故事来激励我们,希望我们能像刘邦一样为梦想而努力,将来的某一天回头相望时能看到自己辉煌的成绩。

问道台、合玉楼、葫芦谷春秋时期的孔子与老子是中国古代非常有名的学问家,也是儒家与道家的创始人,相传孔子曾拜访过老子,请教关于天地生命方面的问题。

后人为了纪念这件事,就建了一座问道台。

而眼前的这座问道台,不仅仅是为了传扬两位学者努力追求真理的精神,更是为了告诉学子们问道在于登高,在于追求更高的境界。

学海无涯,我们应该在学校为我们创造的良好的条件下刻苦学习,而不是止步不前。

学院对学子的启示不止这一个,请大家跟我来。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亭子名为合玉楼。

有句古话说的好,有玉才有国,合玉兴国。

自古以来,玉是权利的象征,历朝历代皇帝的印章就叫玉玺,玉还有它本身的特质,坚韧,恒温,这也符合了中国一直以来秉持的中庸之道。

中国人喜欢玉,还因为它的品质高洁,“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说法也证明了这一点。

关于合玉二字,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本草纲目》中记载着一种矿石,名为合玉,李时珍说这是碾玉砂,玉必须经过它的雕琢才有光泽,这也是三字经中所提到的:玉不琢,不成器。

合玉二字也是学院希望学子们在这里经过教育的雕琢之后能绽放出五彩霞光,这是学院给大家的祝福。

如果这个祝福还不够,那么,我们还有另一个,大家请看这个葫芦,这些葫芦都是就地取材做的,也就是直接用山上的石头雕琢而成的,天然美观。

葫芦又称“蒲芦”,谐音为“福禄”。

其枝茎称为“蔓带”,谐音“万代”,故而“蒲芦蔓带”谐音为“福禄万代”,象征着大吉大利,葫芦与它的茎叶一起被称为“子孙万代”。

葫芦的果实里面有很多种子,所以自古以来人们把葫芦作为“繁育生育、多子多孙”的吉祥物。

在神话和故事里,葫芦始终与神仙和英雄为伴,被认为是给人类带来福禄、驱魔辟邪的灵物。

很多神仙、神医也都身背葫芦或腰悬葫芦,如八仙中的铁拐李,寿星南极翁,济公和尚等。

所以葫芦自古以来就是“福禄吉祥”、“健康长寿”的象征,也是保宅护家的良品。

大家可以数数看总共有多少个葫芦?古代夫妻结婚入洞房饮“合卺jin”酒,卺即葫芦,其意为夫妻百年后灵魂可合体,因此古人视葫芦为求吉护身、避邪祛祟的吉祥物。

两夫妻或情侣可以和山上的葫芦来张合影,可以保佑夫妻家庭和和美美。

有些民家在屋梁下,悬挂着葫芦,其称之为“顶梁”,据说有此措施后,居家比较平安顺利;较讲究的民众,则用红绳线串绑五个葫芦,称为“五福临门”。

在台湾的乡间,流传一句谚语:“厝内一粒瓠,家风才会富”,意思是说,在家里摆放一个葫芦,才会发财、富有。

所以各位游客可以上前摸一摸这些葫芦,沾一下它们的灵气,可以保佑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幸福美满、儿孙满堂。

九龙壁这座九龙八凤墙,是目前全国乃至全世界最长的九龙壁,长90米,比北京紫城九龙壁的三倍多,壁上龙凤全由人工精雕而成,上色采用景德镇陶瓷的釉上彩。

九龙壁是我院的象征,更是我中华民族的象征。

“九”为帝王之数,“九五之尊”就取之于此,“龙”是古代王室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都自称为龙的传人,传说中的龙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神兽,是万兽之首,具有无上的权利,还有一种说法是,龙是能降雨的神物,掌握着天下民生,能给人们带来福气。

大家知道龙是由各种动物身上的一部分组成的,因此也象征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团结的大家庭。

而凤是白鸟之王,在中国被认为是龙的配偶,龙凤相配,象征这吉祥,传说中的凤凰更是有欲火重生的本事,生命力非常顽强,也代表了中国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所以这幅气势恢弘的九龙壁也时刻提醒这我们时刻谨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将之发扬广大.沧海桑田、非常道现在大家眼前的这片草地名为沧海桑田,沧海桑田是一个世界地图微缩景观,七大洲四大洋以及194个国家31个地区都能在这个地图上一一找到。

版图四周的路灯按照天文学来设置,左青龙,右白虎,上朱雀,下玄武,用这四灵兽来守护四方。

站在我们北山上可以看到完整的沧海桑田,但是,确是反着的,南上北下,这是为什么呢?这正是学院给学子们的启示,换个角度看世界,你能看到平时你看不到的世界,因此能更完整的认识世界,认识人生。

学院给我们的启示还不止这些,大家请跟我来,大家请看这块巨石,上面写着:道可道,非常道。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吧?没错,这句话出自道家创始人老子的《道德经》,这是|《道德经》的开篇第一句。

这句话的解释在学术界有很多种说法,最普遍的一种是:可以说出的道,不是永恒的道。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解释呢?《道德经》出现的时候,它的原话是:道可道,非恒道。

恒是永恒的恒。

后来为了避汉朝天子刘恒的名讳,把恒改为常。

我们回到这句话的解释,为什么说道是说不出的呢?第一个原因是:道是一种体验体验是无法用语言、文字、图像传达的,只有当你身临其中感受它,你才能用自己的体验去理解它,而不是仅仅通过语言或其他方式理解它。

第二个原因是:道是在宁静中沉淀出来的,语言所能表达的东西只是表面,如果我们不在宁静中沉淀它,而只是通过语言,就无法得到道。

我们只有透过生活的喧嚣才能感悟道。

好,可能这个道大家还不能马上理解,那么,现在我将带大家体验另一种道。

大家面前这座长长的阶梯就是我所说的另一种道。

这座阶梯我们习惯把它称作久久长阶意为长长久久,但是,它只有91阶,意为九九归一。

这座阶梯是一种道,道路的道,代表着我们正在走而还没有走完的人生之路。

阶梯的特点是什么?是步步高,是不断的递进,不断的上升,不断的前进。

人生之路崎岖坎坷,并不好走,所以呆会大家在体验人生之路的时候要仔细脚下的障碍哦!步步高升是学院给学子们的激励,也是设计者给我们的祝福,希望我们的人生之路可以克服困难不断的上升,不断的前进,直到登上顶峰,俯视世界。

当然,浪漫的人会把这座阶梯看作是“爱的阶梯”,传说中能走完爱的阶梯的情侣能够得到爱神的祝福,这座阶梯也因此的到了情侣们的亲睐,而这座阶梯现在也成为了婚纱摄影的拍摄基地。

现在大家也来体验一下这种浪漫的感觉吧~一口田大家从这里看,“一、口、田”三个字按照阶梯的顺序排列,“田”在最上,“一”在最下,据古籍中记载,“一”字代表中国中央集权制以来唯一的帝王,“口”字代表民间与帝王间的传声筒将相,“田”字代表布衣,也就是以食为天的老百姓,在这个景观之中,就是告诉世人,无论是哪个朝代哪种社会制度甚至无论是由谁当政,都应该是百姓在最高的位置,为君王打天下的将相侯爵在第二,负责管理的天子应该在比较次要的位置。

只有穿布衣的百姓才能支撑才能够当上皇帝。

也就是民为重,君为轻的意思。

昭示着民生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只有老百姓吃好喝好,能过上平和的日子,那么国家才有发展的可能。

这三个字摆在不同的位置,也是为了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有自己该做的事,我们应该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大家注意看一下,在“田”字的旁边,有一个“不合比例”的“衣字旁”,其实这不是不合比例,这个衣字旁和旁边的田字,组合起来,寓意着“穿小衣,种大田,过平常人的日子”,这是幸福的平民百姓的生活。

这也是祝福每个人都能过上平常人的生活。

女娲补天女娲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是因为她创造了人类。

把女娲放在山的高处是希望我们学院能够创造出更多的人才,教育我们的学生用民族的精神来守望沧海桑田。

同时也是希望我们的学子不忘本源,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女娲的故事可以说在中国是口口相传的,在洪荒时代,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因故吵架而大打出手, 最后祝融打败了共工,水神共工因打输而羞愤的朝西方的不周山撞去, 哪知那不周山是撑天的柱子,不周山崩裂了,撑支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毒虫猛兽也出来残害、吞食人民。

人类濒临灭绝的危险。

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

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千年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

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

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

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敛迹了,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

传说,当天空出现彩虹的时候,就是我们伟大的女娲的补天神石的彩光。

经过这场浩劫,人类幸存者已经很少。

为了使人类能再次发展增多,女娲便以黄土和泥,用双手捏起泥人来。

女娲文化女娲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

女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是史前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已经开展的中国史前文明探源的重要研究对象。

《楚辞·天问》、《礼记》、《史记》、《山海经·大荒西经》、《淮南子·览冥训》、清朝嘉庆《涉县志》等史料都有关于女娲的记载。

相传上古时期,始祖女娲就是在涉县的古中皇山上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长期以来形成了脍炙人口、流传广泛的女娲文化。

在整个古文化系列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是人类发展史和民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一是有突出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是传承华夏文明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史料;二是具有实现民族大融合、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三是对增强创业精神、充实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四是体现了奇特的民间、民俗文化现象,对人生礼仪、人类生存、文化传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