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福建新任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以下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剥(bō)皮剥(bō)削剥(bāo)蚀剥(bāo)豆B.乘(chéng)法乘(chéng)载乘(chèng)机乘(chèng)兴C.答(dā)腔答(dā)理答(dá)应答(dá)疑D.兴(xīng)奋兴(xīng)许兴(xìng)头兴(xìng)味2.以下加点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观摩教学摩肩接踵碑帖临摹心摹手追B.不辨菽麦学问思辨明辩是非百口莫辩C.据理力争龙盘虎据前倨后恭倔强倨傲D.耳濡目染相濡以沫儒子可教风流儒雅3.以下画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我们更需要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如果固步自封,就会落后,甚至被时代潮流所淘汰。
B.碳排放过量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伤害,如果不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C.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取代,很少有人能自始至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D.国产电影中使用方言,虽然符合电影的真实再现原则,但就怕有些演员蹩脚的方言不能添彩,反而弄巧成拙。
4.以下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严格奉行的准则。
B.食品是否安全,是人们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食品生产企业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C.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既要道法自然,更要万法归宗,以尊重、自主、开明为原则。
D.他如果能够正视过去,在吸取教训的基础上脚踏实地、努力学习,成绩就会大幅提高。
5.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这两句诗句用的是拟人、夸张、对比的修辞手法,展现了贵妃倾国倾城的美丽形象B.“时雨点红桃千树,春风吹绿柳万枝。
”这两句诗句用的是对偶、比拟的修辞手法,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两句诗句用的是双关、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了刻骨铭心的相思离恨D.“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这两句诗句用的是对比、对偶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战士与将领间的矛盾,暗示了战败的原因6.以下词语结构类型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乔迁之喜窃窃私语晴天霹雳铁石心肠B.报纸杂志改革开放雄伟壮丽聪明美丽C.敬畏生命热爱工作攀登高峰挑战极限D.露珠晶莹春光美好夜色撩人暗香疏影7.以下不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一项是()。
A.课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B.应用丰富的人文内涵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C.主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D.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8.以下不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学段相关要求的一项是()。
A.累计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B.学写规范、通行的正楷字C.默读一段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D.45分钟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9.阅读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4课文《哈姆雷特》(莎士比亚)课后练习题,按要求回答问题。
【研讨与练习三】有条件的话,应该找出《哈姆雷特》原著进行阅读,并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
以下对案例所体现的课程理念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B.培养学生阅读戏剧的兴趣,从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养分C.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习语文,提高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D.引导学生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和专题研究10.阅读以下教学案例,按要求回答问题。
【案例】高二某班某次作文讲评课教学过程:①引发范文,自主评析。
②小组互动,交流看法。
③独立发言,串联评价。
(串联是指每一位发言的同学都要在概括评析前面同学发言内容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看法)④教师总结,点拨提升。
以下对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教师倡导,学生乐于切磋交流、鉴赏评析心得B.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倾听的习惯C.有利于提高学生评改文章的能力和负责任地表达看法的能力D.培养学生探异求新的能力和严谨求实的学风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12.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1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14.不赂者以赂者丧。
________________,不能独完。
(苏洵《六国论》)15.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是________________。
16.旧时妇女在农历________晚上乞巧。
17.盛唐时期继承陶渊明、谢灵运传统的________________诗大量产生。
18.《战争与和平》的女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是俄罗斯文学中最有魅力的文学形象之一。
19.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精读的评价建议,在第四学段侧重考查理清思路、________________、探究内容等方面的情况。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阅读下列诗歌,回答第21~22小题。
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鹊桥仙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21.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分)22.同样描写的是渔翁,两首词表法的情感有何不同?(5分)四、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一)阅读以下文言文,回答第23~24小题。
(26分)兰亭集序王羲之①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②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③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④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23.文本解读。
(11分)(1)加点字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2分)A.信可乐也信:实在B.列坐其次列:顺序C.虽趣舍万殊趣:趋向D.不能喻之于怀喻:明白(2)翻译以下句子。
①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3分)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分)(3)本文语言清新洗练,请以第①段为例,简要赏析。
(3分)24.缺(二)阅读下文,回答第25~26小题。
(26分)母亲的书琦君①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我就会问:“哪本书呀?”“那本橡皮纸的。
”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②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
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
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
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
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这一页。
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
③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
母亲就给它起了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
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
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
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④还有一本母亲喜爱的书,也是我记忆中非常深刻的,那就是怵目惊心的《十殿阎王》。
粗糙的黄标纸上,印着简单的图画。
是阴间十座阎王殿里,面目狰狞的阎王、牛头马面,以及形形色色的鬼魂。
依着他们在世为人的善恶,接受不同的奖赏与惩罚。
惩罚的方式最恐怖,有上尖刀山、落油锅、被猛兽追扑,等等。
然后从一个圆圆的轮回中转出来,有升为大官或大富翁的,有变为乞丐的,也有降为猪狗、鸡鸭、蚊蝇的。
母亲对这些图画好像百看不厌,有时指着它对我说:“阴间与阳间的隔离,就只在一口气。
活着还有这口气,就要做好人,行好事。
”母亲常爱说的一句话是:“不要扯谎,小心拔舌耕犁啊。
”“拔舌耕犁”也是这本书里的一幅图画,画着一个披头散发的女鬼,舌头被拉出来,刺一个窟窿,套着犁头由牛拉着耕田,是对说谎者最重的惩罚。
所以她常拿来警告人。
⑤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
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
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日,母亲背得滚瓜烂熟。
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日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日为止。
我也跟着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但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
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
也许是因为八月里有个中秋节,诗里面形容中秋节月亮的句子那么多。
中秋节是应当全家团圆的,而一年盼一年,父亲和大哥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
⑥母亲当然还有其他好多书。
像《花名宝卷》《本草纲目》《绘图列女传》《心经》《弥陀经》等的经书。
她最最恭敬的当然是佛经。
每天点了香烛,跪在蒲团上念经。
一页一页地翻过去,有时一卷都念完了,也没看她翻,原来她早已会背了。